狼疮样肝炎
在HBsAg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中,约有15%患者可出现红斑狼疮的表现,血中查到狼疮细胞,或检测到自身抗体。Mackay于1956年首先称之为狼疮样肝炎,也有人称为浆细胞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本病并非一独立疾病,除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外,尚可由慢活肝的许多其他病因引起(参见“慢性活动性肝炎”条)。
狼疮样肝炎好发于青年,尤其是青年妇女,具有慢活肝的典型临床表现,如黄疸、肝肿大、蜘蛛痣、血清转氨酶和γ球蛋白升高、闭经及晚期有肝硬化的表现;也常有皮肤损害、关节炎、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等肝外表现;血清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组织抗体如平滑肌抗体、核抗体、线粒体抗体及肝特异性膜脂蛋白抗体阳性。主要病理改变有肝细胞变性和典型的碎屑样坏死,汇管区和肝小叶坏死灶内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小叶结构破坏。狼疮样肝炎血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和有多系统损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其不同点在于狼疮样肝炎的肝脏损害较重,有典型的慢活肝病变和肝特异性膜脂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损害较轻,而肾损害较重,血清中一般没有抗肝特异性膜脂蛋白抗体。
狼疮样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参见“慢性活动性肝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