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孢腔菌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一类子囊果为子囊座,子囊具双层壁,子囊之间有拟侧丝的真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至1971年已知75属约300种,引起植物病害大多产生叶斑、茎枯、溃疡和腐烂等症状。
格孢腔菌目是勒特雷尔(Everett stanley)在1955年建立的,当时归入腔菌亚纲,1965年归属腔菌纲。它原是格孢腔菌科,早期曾先后归属于球壳目、假球壳目和座囊菌目。霍克斯沃恩(David L. Hawksworth)等人1983年的《真菌词典》又将格孢腔菌目降为格孢腔菌科,重新归属于座囊菌目。这里采用勒特雷尔(1973)的分类系统,1955年此目下分5个科,1973年增加至8个科,较重要的科为黑星菌科(Venturiaceae)、格孢腔菌科(Pleosporaceae)和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黑星菌科子囊座小型,大多数有毛或刚毛,主要在孔口周围形成,有的子囊座光滑无毛; 子囊孢子双胞,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淡黄褐色或灰绿色。格孢腔菌科子囊座中至大型,子囊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大多数多胞或砖格形,少数双胞。葡萄座腔菌科子囊座中至大型,子囊孢子单胞,卵圆形至椭圆形,一般无色,偶有褐色。重要的属有:黑星菌属、蛇孢腔菌属、旋孢腔菌属等。
黑星菌属(Venturia de Not.) 子囊座初埋生基质内,后外露,上部有少数刚毛,孔口附近较多; 子囊几乎无柄,圆筒形或长卵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椭圆形或长卵形,双胞,无色或淡黄褐色。在寄主植物上引起叶斑、溃疡和疮痂等症状。已知有52种,中国报道5种。常见的种有引起梨黑星病的梨黑星菌〔V. pirina (Cke) Adh.〕和引起苹果黑星病的苹果黑星菌〔V. inaequalis (Cke) Wint.〕(见图)。
蛇孢腔菌属(Ophiobolus Riess) 子囊座散生,埋生基物内或部分突出,近球形,膜质,顶端有乳头状突起; 子囊圆筒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间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丝状,有隔膜,黄色或无色,直或稍弯,平行排列。在寄主植物上引起茎枯或鞘枯症状。已知有5种以上,中国报道5种。常见的种是引起禾本科植物茎枯病的匍毛蛇孢腔菌〔O. herpotrichus (Fr.)Sacc.〕。


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
1.子囊座切面,示子囊、子囊孢子、拟侧丝及孔口周围的刚毛; 2.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仿Arx)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 Drechsl.) 形态特征与蛇孢腔菌属相似,子囊孢子丝状呈螺旋状紧密纠结。引起叶斑、苗枯和根腐。已知有11种,中国报道5种。常见的种有引起稻胡麻斑病的宫部旋孢腔菌〔C.miyabeanus (Ito et Kurib.) Drechsl.〕和引起小麦根腐病的禾旋孢腔菌〔C . sativus (Ito et Kurib.)Drechsl.〕。
格孢腔菌属(Pleospora Rabenh.) 子囊座初埋生基质内,后外露,球形,光滑; 子囊棍棒状,子囊间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多胞,具有纵横隔膜,褐色。在寄主植物上引起黑斑和叶枯。已知约200种,中国报道8种。常见的种是引起葱类叶枯病的枯叶格孢腔菌〔P. herbarum (Fr.) Babenh.〕。
核腔菌属(Pyrenophora Fr.) 子囊座球形或椭圆形,上有刚毛; 子囊棍棒状,子囊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较大,椭圆形或纺锤形,多胞,具有纵横隔膜,褐色。引起叶斑和条纹。已知有10种,中国报道4种。常见的种是引起大麦网斑病的圆核腔菌〔P. teres(Died.)Drechsler〕。
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 Ces et de Not.)子囊座在寄主表皮下,后突出外露,球形或近球形,具短喙或无喙。子囊座的壁由厚壁细胞组成,革质至膜质; 子囊圆筒形,子囊间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梭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至无色,有三至多个横隔。引起叶斑和茎枯。已知约100种,中国报道23种。常见的种有引起甘蔗轮斑病的甘蔗小球腔菌(L sacchari Breda)。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Ces et de Not.)子囊座通常埋生或突出在木本植物茎上,子囊棍棒状,子囊间有拟侧丝; 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很少褐色; 常多个假囊壳埋生垫状子座内。引起枝枯和腐烂。已知有12种,中国报道3种。常见的种有引起桃树流胶病(干腐病)的葡萄座腔菌〔B.dcthidea(Moug.ex Fr.)Ces et de Not.]。

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子囊菌亚门,腔菌纲。菌丝有隔膜。菌丝体繁茂,淡色至暗色。有性生殖时产生的子囊座小型至大型,多近球形,形似子囊壳,埋生或表生,散生或聚生,顶部解体成假孔口与子囊腔相通。子囊腔多单个生在子囊座内,每个子囊腔中有多个子囊。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壁双层,外壁无延伸性,有短柄或无,平列,子囊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8个,卵圆形或椭圆形,多胞孢或砖格孢,少数种单胞或双胞,无色或褐色。无性态为黑星菌属 (Fusicladium)和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等。陆生,寄生或腐生,营寄生的种类引致叶斑、叶枯、鞘腐和枝枯等症状。本目有黑星菌科、葡萄座腔菌科和格孢腔菌科等8科,含黑星菌属、小球腔菌属和葡萄座腔菌属等180余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