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狼Lá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长治、临汾,甘肃之舟曲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狼láng❶食肉猛獸。司馬相如《上林賦》:“生貔豹,搏豺狼。” 狼 狼清代工匠故事。见清蒲松龄撰《聊斋志异》卷六。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 吴门画工 禽侠 ☛ 狼 狼长诗。童晴岚著。1948年8月香港新诗歌社初版。新诗歌丛书之一。 ☚ 西湖烟雨 血仇 ☛ 狼·纪昀·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间。捕之者掘地为阱,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空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阱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则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品开篇就不凡: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间。 灶泡,指煮盐谋生者所处之荒洼地;袤,为南北距离的长度;斥卤,即含有过多盐碱成分的土地。荒凉、广袤、衰草连接天际,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图景啊!它雄阔、苍劲、撼动人心;它正是作者笔下的狼、我们心目中的狼,所应出没的地方。 小说没有静止地单一角度地去为狼画像,而是把它放在与人的对立中多侧面地展示: 人在与狼的生死搏斗中,智慧战胜了凶猛。作品细写阱的形式、人的计谋以及狼因贪婪而中计的过程,都极具体、生动。尤其是“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句,把狼那困兽犹斗的挣扎与无可奈何的窘态都活画了出来。但狼在与人类的对立中,它并非总是处于劣势。它会把嘴抵在地上嗥叫,以此作为信号聚集群狼,伤害过往的旅客。显然,作者对狼的习性十分熟悉,再加上传神之笔的描绘,使得我们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充满野性、充满活力的真正的狼。 小说后半部分关于狼崽的故事,就纯粹是为了阐发道理而写的。当然,这故事还是很精彩的。它有完整的结构:自“偶得二小狼”始,至“杀而取其革”止,有头有尾。它有曲折的情节:先是狼“与家犬杂畜”,相安无事,“稍长亦颇驯”;后某日,二狼乘主人“昼寐厅事”,竟欲“啮(咬)其喉”,几乎得逞。围绕这一故事,狼的本性不改;狗的忠于主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特别是写主人颇有层次。初,“忘其为狼”,何等糊涂;后“惊起,周视无一人”,仍“就枕将寐”,又何等大意;直至群犬二次“呜呜作怒声”,才“伪睡以俟”,弄明白了原委,则又粗中有细。 故事引人入胜,作者的议论也就随之而来:“‘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的确,“狼子野心”这话不是瞎说的。作者是在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与你亲近,暗地里却藏着莫测祸心的奸诈小人。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狼(二) 通“婪”、“惏”。按:《说文·心部》:“惏,河内之北谓贪曰惏。”《众经音义》卷一引《字林》:“惏,亦贪也。”按:“狼”、“婪”、“惏”皆一声之转,义同,即是说三字音近义通。 《淮南子·要略》:“秦国之俗,贪狼强力。”《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六章:“嗟乎! 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又:“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史记·龟策列传》:“桀有谀臣,名曰赵梁,教以无道,劝以贪狼。”
狼【题 解】 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屠户归途遇狼的故事。作者通过屠夫惧狼、御狼到杀狼,展示了人和狼的斗争过程,表现了狼贪婪、狡诈而愚蠢凶恶的本性,并且告诉人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劈狼首,击毙两狼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不能妥协让步,更不能对其抱任何幻想。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先写屠户遇狼、惧狼,幻想通过用几块骨头把狼打发走,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接下来写屠户御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屠户便“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这样可以避免两面受敌,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的屠户已知狼是不会改变吃人的本性的,只有和它斗争才能脱身。最后屠户用智慧和勇气,抓住有利时机,奋起杀敌,先后刀劈两狼。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练传神,借助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犬坐”、“径去”、“目似瞑,意暇甚”等词形象地写出了狼的狡诈本性。 “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等动作表现了屠户的勇敢。而如“野有麦场”、“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等词语,则具体描述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场景,使人如身临其境。 文章结尾一段议论深刻有力,“止增笑耳”一句,入木三分地讥讽了狼的愚蠢。学习本文,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巨匠。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狼(一) 通“榔(鎯)”。 明 李开先《宝剑记传奇》第十四齣:“把它采(扯)上㭱床,光打一百狼头,就打发他回去!”
《狼》[原 文] 一屠①晚归,担中肉尽,止②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③甚远。屠惧,投以骨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⑤。复投之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⑦并⑧驱如故⑨。屠大窘⑩ ,恐(11)前后受其(12)敌(13)。顾(14)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15),苫(16)蔽(17)成丘。屠乃奔倚(18)其(19)下,弛(20)担持刀。狼不敢前(21),眈眈(22)相向(23)。少时(24),一狼径(25)去(26),其一(27)犬坐(28)于前。久之(29),目似瞑(30),意(31)暇(32)甚。屠暴(33)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34)之。方(35)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36),意(37)将隧(38)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39)尾。屠自后断其股(40),亦毙之。乃(41)悟(42)前狼(43)假寐(44),盖(45)以诱敌(46)。狼亦黠(47)矣,而(48)顷刻(49)两毙,禽兽之变诈(50)几何(51)哉⑩,止增笑(52)耳(53)。 [注 释] ①屠:指卖肉的屠夫,动词用如名词。②止:只。③缀行:紧紧地跟着走。④投以骨:即“以骨投之”。动词“投”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指两狼)”。⑤从:跟随。⑥复投之:即“复以骨投之”。这句话承前省略补语“以骨”。之,它,指狼。⑦之:取消“两狼并驱”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变成大句子中的主语。⑧并:一起。⑨故:旧,原来。⑩窘(jiǒng):困窘,急迫。(11)恐:担心。(12)其:它们。(13)敌:名词用如动词,指攻击。(14)顾:回头看,这里是向旁边看。(15)积薪其中:“积薪”的后面省略介词“于(在)”。薪,柴禾。(16)苫(shàn):用草席,名词作状语。(17)蔽:遮盖。(18)倚:斜靠着。(19)其:它的。(20)弛(chí):放松弓弦,这里指放下、撂下。(21)前:名词用如动词,上前。(22)眈眈:注视的样子。(23)相向:朝着屠夫。相,有指代意义的副词,它既可指相对的双方,又可单指一方。这里的“相”就是单指“狼”这一方的,不能译为“互相”。(24)少时:一会儿。(25)径:径直。(26)去:离开。(27)其一:另一只。(28)犬:像狗那样。名词作状语。(29)之:助词,调音节,无实在意义。(30)瞑:闭上眼睛。(31)意:神情,态度。(32)暇:空闲,这里指悠闲。(33)暴:迅猛,突然。(34)毙:因病或伤身体倒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倒下,指杀死。(35)方:正,刚。(36)洞其中:即“洞于其中”,在那里打洞。洞,名词用如动词,打洞。(37)意:企图,打算。(38)隧:原是山中或地下凿的洞,这里的意思是“从洞里”,名词作状语。(39)尻(kǎo):屁股。(40)股:大腿。(41)乃:才。(42)悟:明白,理解。(43)前狼:指“犬坐于前”的那只狼。(44)假寐(mèi):原指人不脱衣帽小睡,这里指假装睡觉。寐,睡觉。(45)盖:连词,承接上文,并推论原因,这里译作“原来”。(46)以诱敌:“以之诱敌”的省略。以,用,介词。之,指假寐。(47)黠:狡猾。(48)而:可是。(49)顷刻:一会儿,片刻。(50)变诈:动词用如名词,指诡诈伎俩,欺骗手段。(51)几何:多少,常用于疑问句。(52)笑:动词用如名词,指笑料。(53)耳:罢了。 [译 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道上(遇见)两只狼, 紧跟着他追了很远。屠夫害怕了,就把肉骨头扔给(它们)。(其中的)一只狼得到了肉骨头就停下来了,(另)一只还是跟着(他)。屠夫(只好)又扔给它一块骨头,这只狼(虽然)停下来(吃骨头),可是先头的那只狼又追来了。骨头全扔完了,可两只狼还像原先那样一齐在后面追。屠夫十分窘迫,生怕被两只狼前后夹击。(忽然)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把柴禾堆在场院里,用草席盖着,像座小山。屠夫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下,撂下担子,拿出了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望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地蹲坐在(他)前面。过了一段时间,(那只狼)像是闭上了眼睛,神态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直劈狼头,又(连着)几刀把这只狼砍死了。正想走,转身见柴禾堆后,另一只狼在那中间掏洞,打算掏个洞去袭击他的后背。(它的)身子已有一半钻进了柴禾堆里,只有它的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把它砍死了。他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之所以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骗对方。狼也够狡猾了,可是顷刻之间两只狼就都完蛋了。禽兽的鬼花招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点笑料罢了。 [鉴 赏] 这个故事先叙后议,而以叙述为主,议论只在篇末几句,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 “晴”告诉人们:狼虽狡猾、多变,但花招耍尽,终究要完蛋。作者用狼来比喻坏人,说明对狼一样的恶人不能抱幻想,既要勇敢,又要用智;既不能轻敌,又要有自信。这就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心。 本文叙述部分可分遇狼、避狼、劈狼三层。屠夫在路上遇狼,缺乏思想准备,感到恐惧;而狼对屠夫也不摸底,不敢靠近,只是观察和试探。接着,屠夫不断把剩骨扔给狼,采取退让态度,幻想摆脱恶狼;狼却认为他软弱可欺,由“缀行”而“并驱”,步步紧逼。最后,屠夫拿出刀来,决心奋起拼搏。这时狼竟制造假象:“一狼径去”,装出无意再斗的神态,“一狼犬坐于前”,不再虎视眈眈,而是显出悠闲自得的样子。它们想用这种伎俩来麻痹屠夫,实际上却是企图前后夹攻,可谓阴险狡猾,诡计多端。如果说,这场人狼之斗,起初是对屠夫胆量考验的话,那么最后就是对他智慧的考验了。屠夫终于没有中计,举刀劈狼,把它们一一杀死。故事的发展过程完整自然:屠夫从恐惧到退让到出刀到杀狼;狼从试探到紧逼到耍花招到被杀。由于故事的叙述过程完整,描写细致、生动传神,所以由此而生发出的议论和感慨才能水到渠成,予人启迪。反之,如果“龙”画得残缺不全、模糊不清,“晴”点得再好,也不可能破壁腾飞的。 字数:2467 [作者及作品简介] 蒲松龄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狼 狼láng兽名。《齐风·还》三章: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毛《传》:“狼,兽名。臧,善也。”《尔雅·释兽》: “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陆玑《草木疏》:“其鸣能小能大,善为小儿啼声以诱人,去数十步,其猛捷者,虽善用兵者不能免也。” ☚ 猃 鸱鸮 ☛ 狼读音l·ang(ˊ),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鲁当切,平,唐韵。 上一条: 啷 下一条: 哴 狼读音l·ang(ˋ),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郎宕切,去,宕韵。 上一条: 埌 下一条: 浪 狼láng没良心:连你的救命恩人也骗,咋就那么~呢!(《难忘岁月》) 狼láng凶狠;贪。例:这是个娃~(即娃娃头儿),戾剌很,娃娃们都怕他。 狼〔lang〕langl. ![]() ![]() ![]() ![]() ![]() ![]() ![]() ![]() ![]() ![]() ![]() 狼〈流〉北京指敲诈。 狼láng哺乳动物,像狗,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性凶残。 狼láng狼哺乳动物,像狗。性凶残,捕食野生动物,伤害人畜。毛皮可做衣褥等:~皮︱~狈(bei)︱虎~︱豺~︱~狈不堪︱~狈为奸︱~奔豕(shi)突︱~吞虎咽︱~心狗肺︱~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所燃起的烟)四起︱~子野心︱引~入室︱豺~当道︱豺~成性︱鬼哭~嚎。 狼láng❶ 哺乳动物,形状像狗,昼伏夜出,肉食,在汉语文化中是残忍、贪婪的形象: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 狼专门在网上勾引小女生的坏人。 狼(1次) 猛兽名。豺~从目《魂》 狼láng❶兽名。犬科,耳竖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下垂,栖息山林中,性凶残,毛皮可制衣褥等。《诗经 ·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招魂》:“豺狼从目。” 狼láng❶(用言语)顶撞。如:净爱拿话~人。 狼lang狼狈 狼疮 狼狗 狼孩 狼毫 狼嚎 狼獾 狼藉 狼戾狼头 狼牙 狼烟 狼饮 狼主1 豺狼 虎狼 狼狈相 狼尾草 狼牙棒 黄鼠狼 中山狼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奔鼠窜狼奔兔脱 狼餐虎食 狼顾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杯盘狼藉 鬼哭狼嚎 声名狼藉 前怕狼后怕虎 狼lang一种哺乳动物,形状和大小跟狗相似。住在山林野外,昼伏夜出,常袭击人畜和其他动物,性残忍贪婪。常用于比喻凶暴贪婪的人:~心狗肺|~子野心|~吞虎咽。 狼专门在网上勾引小女生的坏人。 狼láng野兽。外形像狗,生性凶残: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了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虎同群。(五·122)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犬科 > 狼 狼 láng 食肉猛獸。犬科。狀如犬。體瘦。面部長,耳竪立。肩高聳,尾下垂,肢細長。毛黄或灰褐。性兇殘。晝伏夜出,襲擊禽、畜,毛皮可製裘。分佈幾遍全国。《诗·齊風·還》:“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說文·犬部》:“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宋·蘇舜欽《獵狐篇》:“所向不能入,有類狼失狽。”明·馬中鍚《中山狼傳》:“有狼當道,人立而泣。” 狼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象占部 > 星曜 > 狼 狼 láng 星名。一星,位於參宿東南。象占中視其爲野將,主侵掠。《史記·天官書》:“其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盗賊。”張守節正義:“狼,一星,參東南。狼爲野將,主侵略。占:非其處,則人相食;色黄白而明,吉;赤,角,兵起;金、木、火守,亦如之。”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天狼 > 狼 狼 láng 即天狼。 狼【同义】总目录 狼当路君沧浪君 狼láng动物名。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吃兔、鹿等,也伤害人畜(8)。《祭公谏征犬戎》: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穆王不听,便发兵征伐犬戎,只获得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屈原列传》:秦,虎狼之国。——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获麟解》: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它的形状也不像其他动物,不像马、牛、狗、猪、豺、狼、麋鹿一样。 狼láng❶ 兽名。马中锡《中山狼传》:“有~当道,人立而啼。” 狼*lángC0C7 凶狠 凶狠狠 狼 佷 怼 憋懆 憋噪 憋皂 诌札 诌吒 猛悍 ☚ 险恶2 残忍 ☛ 猛兽 猛兽暴虫 豺狼 豺虎 毒兽 恶兽 灾兽 犷兽 鸷兽 般首 武貔 貔虎 貙虎 兕虎 兽兕 刚豪 钩爪锯牙 ☚ 禽兽 常见兽 ☛ 狼wolfLanis lupus L.,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体长100~160 cm,尾长35~50 cm。形似犬,四肢长,体瘦,吻略尖,口较阔。耳立竖而尖。尾蓬松,常垂于后腿间。毛色随产地,个体变异较大,多数种类为黄灰色或灰棕色。性残忍,机警而胆大。栖息于山地、森林、丘陵和平原等地。多夜间活动,独居或雌雄同栖;冬季常集群猎食,袭击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有时也伤害人。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中国主要在长江以北,偶见于南方。毛皮可做衣、帽、褥等。 狼为食肉目犬科。体型最大的种。吻略尖,耳直竖,尾稍短。毛色有棕灰、淡黄、灰白等色。重20—40千克;长1.1—1.4米,尾长0.35米,全疆各地均有分布,是家畜的主要敌害。每年一胎5—10仔只,寿命12—15年。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狼 狼langCanis lupus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体长1~1.6米,尾长33~50厘米。体瘦足长,尾下垂于后肢之间。外形似狗,嗅觉、听觉也很灵敏,但吻较狗尖,口也较阔。眼斜,耳坚立不曲。身体的毛色随产地而异,通常身体的上部黄灰色,略混黑色;身体的下部带有白色。栖息山地、平原和森林间。善于奔跑,爪不回缩。犬齿和臼齿锐利,性情凶暴,袭击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是畜牧业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平时单独活动,经常走“回头路”。有时雌雄同居,冬季经常集合成群。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毛皮可制做皮衣、皮褥、皮帽等。 图397 狼 ☚ 犬科 狐 ☛ 狼 狼Lang食肉目犬科的一种猛兽,学名为Canislupus。身体灰黄色或暗黄色,体长1—1.5米,体重30—40公斤。外形似家犬,吻尖,两耳直立,尾粗大并下垂,常夹在两只后腿之间。身体健壮,四肢有力,犬齿和臼齿都十分发达,适于撕咬猎物。狼和家犬的主要区别在于:狗尾大多上翘或向上卷起,而狼的尾巴一般都是下垂的;狗会吠,而狼只会嚎叫却不会吠。 ☚ 大熊猫 熊 ☛ 狼láng哺乳动物,与狗相似,性残忍而贪婪,对畜牧业有害。毛皮可做衣褥等。 狼láng《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狼(76)。药名。 狼lánɡ ❶ {动} (哺乳动物, 形状似狗) wolf: ~ 嗥。 Wolves howl. 狼wolf 狼láng❶ 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