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狐肉 狐肉 húròu 犬科動物狐之肉。主治健忘,驚癇虚勞,疥瘡。唐·蘇敬等《新修本草·獸禽部·狐陰莖》:“狐肉及腸,作臛食之,主疥瘡久不差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狐》:“〔狐〕肉,氣味甘,温,無毒。詵曰:有小毒,《禮記》:食狐去首,爲害人也。〔主治〕補虚損及五臟邪氣。” 狐肉hú ròu《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狐(5)。药名。 【性味】甘,温。 ❶《食疗本草》:“温,有小毒。” ❷《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❸《本草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补虚暖中,解疮毒。治虚劳,健忘,惊,水气黄肿,疥疮。 ❶《唐本草》:“作臞食之,主疥疮久不差者。” ❷孟诜:“补虚,又主五脏邪气。” ❸《医学入门》:“补虚,治健忘。” ❹《四川中药志》:“治水积黄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四至八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