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证
狂证是指精神躁狂、喧扰不宁、动而多怒、毁物打骂为临床特征的病证。狂名出自《内经》。后世亦有根据狂证发病缓急程度的不同,而称阳狂、阴狂。如《中国内科医鉴·狂痫》说:“急发者名阳狂,缓发者名阴狂。”《增广验方新编》称作痰疾癫狂。
狂证多由恼怒愤恚,喜乐无节,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或水亏火旺,痰火上扰,以致心窍被蒙,神志逆乱。《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从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木火合邪,是诚东方实证也,此其邪乘于心,则为神魂不守,邪乘于胃,则为暴横刚强。”或因气滞血瘀,使脏腑之气不相连接引起狂证。
狂证可根据症状分为阳狂、阴狂。
阳狂,见《中国内科医鉴》。指狂证发病之急骤者。症见终日不眠,不知困倦,力倍常人,或疑饭肴有毒,噤口不食,或惧有人追捕,惊恐不已,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多因思虑郁怒过度,气机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痰火上扰,心窍被蒙。治宜泻火化痰,镇惊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阴狂,见《中国内科医鉴》。指狂证发病之缓慢者。症见闭居独处,终日沉默寡言,若有所思,疑有人诽谤自己,作羞愧无地自容之状,苔腻,脉弦滑。多因情志抑郁,痰气阻塞,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治宜化痰解郁安神。方用温胆汤加菖蒲、郁金等。阴狂证与癫证相类,参见“癫证”条。
狂证又可根据病因分为以下几类:
(1)火炽痰涌狂证: 症见性情刚暴,两目直视,骂詈不避亲疏,甚则持刀执杖,登高而歌,裸衣而走。舌质红,脉弦滑数。由于大惊大怒,惊则气乱,怒则伤肝,肝火亢盛,挟痰蒙蔽心窍所致。治宜清心涤痰,清肝泻火。方用生铁落饮。方中丹参、茯神、胆星、贝母、辰砂等以镇心涤痰;生铁落、钩藤、元参、连翘等以清肝泻火。甚则可用龙虎丸以劫夺痰火。如痰火壅盛,舌苔黄腻者,可同时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如神志昏蒙者,可用安宫牛黄丸以清火开窍。如肝胆火盛,脉弦实数者,可用当归龙荟丸,以清肝泻火。如谵语,面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者,可用大承气汤以泻火通便。
(2) 火旺水衰狂证: 症见狂势较盛,呼之亦能自止,且有疲意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激怒,形瘦面红,舌质红,脉细数,申狂久不已,心火亢盛,肾阴被劫,肾水亏虚,不能制火。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用二阴煎、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方中生地、元参、麦冬等滋阴益肾;黄连、木通、竹叶、枣仁等清心安神。如精神萎顿,面色少华,可合定志丸,以益气安神。
(3)气血凝滞狂证: 症见燥狂不宁,恼怒多言,骂詈唱歌,不避亲疏,幻听幻视,妄想纷乱,面色晦滞,头痛胸闷,妇女痛经,经水紫黑。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由于气血凝滞,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气血不能上荣于脑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方用癫狂梦醒汤。方中桃仁、赤芍等活血化瘀,还可加丹参、红花以加强活血作用;柴胡、香附、苏子、大腹皮等解郁降气;木通、桑皮等以清火泻火、并可吞服大黄䗪虫丸以逐瘀破血。由于气血凝滞,虽以狂证为主,但也可以出现癫的症状,上方可去木通、桑皮,加入南星、远志、菖蒲等以祛痰宣窍。如狂久成癫,正气亏虚,可加补益气血之品。
狂证
本病是病邪侵入身心中意识运行的脉道,引起意识逆行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藏医名“虐协”。发病远因是心力衰弱、心情被扰乱等。近因是悲痛忧伤、愁苦烦恼、劳心过度、饮食起居不当、外因伤害等致使三因紊乱,心脏中分布着四条脉管和上下两条中脉,这些脉管是六识运行的通道。病邪侵入前者再进入下中脉,堵塞心窍,导致六识逆行,引起知觉丧失,思维紊乱,发生狂证。本病分隆所致狂证、赤巴所致狂证、培根所致狂证、聚合所致狂证、忧伤所致狂证、中毒所致狂证等6种。
(1) 隆所致狂证:肌肉干瘦、呕吐泡沫、喋喋乱语、无故哭逃、巩膜红赤等。一般在食物消化时发病。
(2) 赤巴所致狂证:怒打他人、喜欢凉冷饮食、眼及筋腱上面有裂纹,眼前出现火和星光等幻影、喜居凉处。
(3)培根所致狂证:身体湿润、少言寡语、不思饮食、沉闷贪睡、鼻涕增多、口水常流、喜居静处、入夜疯甚,一般食后发病。
(4) 聚合所致狂证:出现上述各病所有的症状,属难治之症。
(5)忧伤所致狂证:任何时候一想起失去的心爱的财物和妻子等就发病,心中忧伤难忍,常常发疯昏倒、悲叹呻吟、哭泣不止、心窝下陷等。
(6) 中毒所致狂证:身体肌肤色泽衰退、体力弱小、心乱神狂,由于所中的毒物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
治疗方法,为了清除心窍被病邪堵塞,隆所致狂证以按摩和五甘露罨浴、骨汤罨浴治疗为要,方药有仲则八味沉香散、“布玛拉”秘散、舒心散、回魂丸、乌头药油丸等秘方,根据病情选服;培根所致狂证宜催吐;赤巴所致狂证宜清泻;血所致狂证宜放血等,根据引起疾病的病邪进行清泻,服用吉祥药油丸。其后,用恐吓受惊法等施治。外治,清除后遗症,取大椎、百会、第六椎穴、第七椎穴、膻中等隆穴火灸。饮食,进食油腻有营养、热性饮食。起居行止,要住在有香气的地方,少睡,忌闻恶言垢语,须有称心的朋友相伴、用悦耳的语言使其欢心。隆所致狂证,宜涂搽油脂按摩,按照《后续部》中的柔导泻方缓泻,内服按标准配制的乌头药油丸、五鹏散、豆蔻等份丸、九味诃子散和二十味沉香散等,对症选服。火灸隆穴大椎、膻中、第六椎穴、第七椎穴、百会等穴位。赤巴所致狂证,为了净泻其热,内服《四部医典》中所述的五味巴豆散催泻,再服七味獐牙菜散,于心脉放血。其后,进食獐牙菜药油丸,饮食宜进食新鲜绵羊肉和犏牛肉。培根所致狂证,内服三味刺参散催吐,宜进食粗粝食品,生长于干旱地带陈旧谷物、蜂蜜、烧食野牦牛肉和野兽肉、水生动物肉,长久内服八味热药散,火灸背部第三椎穴和胸前的命脉镇狂穴。聚合所致狂证,此病难治,上述诸法兼用。忧伤所致狂证,顺着患者心理说些悦耳的话,由称心如意的朋友安慰宽心、谈笑使其欢心,吐出闷气。中毒所致狂证,按照《秘诀部》所载,内服六味商陆丸、多味珍宝丸等,治疗同中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