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狂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狂夫kuáng fū

❶豪放不羁的人。杜甫《狂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❷妇女称自己丈夫的谦词。刘禹锡《竹枝词》: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顾夐《临江仙》之二:何事狂夫音信断,不如梁燕犹归。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①,百花潭水即沧浪②。
 风含翠筿娟娟净③,雨浥红蕖冉冉香④。
 厚禄故人书断绝⑤,恒饥稚子色凄凉⑥。
 欲填沟壑惟疏放⑦,自笑狂夫老更狂。


 【题解】
 上元元年(760)草堂建成以后,由于友人嘉州刺史高适和后来到成都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的帮助,杜甫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开始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苦的。杜甫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5年,直至永泰元年(765)夏天才离开成都。在此期间,他十分关心时局,同时也注重诗歌的创作,其中写草堂的诗就有《为农》、《江村》等多首。这首《狂夫》依杜诗编年,作于上元元年(760)草堂初建后不久。诗以草堂兴感,以末句“狂夫”为题。上四句写草堂之景色,表聊堪自适之意,后四句写处境之艰难而托为笑傲之词。
 【注释】
 ①万里桥:在成都城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使吴,诸葛亮为其饯行,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即此。②百花潭: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可知百花潭在草堂南,即今百花潭公园一带。沧浪:此指沧浪水。《楚辞·渔父》载隐士渔父歌《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此作者以隐者自比。③翠筿:绿竹。娟娟:美好貌。④浥:湿润。蕖:荷花。⑤厚禄故人:享受高官厚禄的朋友。书:书信。⑥恒饥:常处饥饿状态。稚子:幼子。⑦填沟壑:意谓已到垂死之年。实际杜甫上元元年(760)仅49岁。疏放:不愿逢迎别人的情态。

杜甫《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杜甫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狂夫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蒹葭 下一篇:雨晴 →
诗词简介:
上元元年(760)草堂建成以后,由于友人嘉州刺史高适和后来到成都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的帮助,杜甫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开始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苦的。杜甫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5年,直至永泰元年(765)夏天才离开成都。在此期间,他十分关心时局,同时也注重诗歌的创作,其中写草堂的诗就有《为农》、《江村》等多首。这首《狂夫》依杜诗编年,作于上元元年(760)草堂初建后不久。诗以草堂兴感,以末句“狂夫”为题。上四句写草堂之景色,表聊堪自适之意,后四句写处境之艰难而托为笑傲之词。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 《 kuánɡ fū 》 
    《 狂 夫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wàn lǐ qiáo xī yì cǎo tánɡ , bǎi huā tán shuǐ jí cānɡ lànɡ 。 
    万 里 桥 西 一 草 堂 , 百 花 潭 水 即 沧 浪 。 
    fēnɡ hán cuì xiǎo juān juān jìnɡ , yǔ yì hónɡ qú rǎn rǎn xiānɡ 。 
    风 含 翠 筱 娟 娟 静 , 雨 裛 红 蕖 冉 冉 香 。 
    hòu lù ɡù rén shū duàn jué , hénɡ jī zhì zǐ sè qī liánɡ 。 
    厚 禄 故 人 书 断 绝 , 恒 饥 稚 子 色 凄 凉 。 
    yù tián ɡōu hè wéi shū fànɡ , zì xiào kuánɡ fū lǎo ɡènɡ kuánɡ 。 
    欲 填 沟 壑 唯 疏 放 , 自 笑 狂 夫 老 更 狂 。 
     
  • 《狂夫》
    .[唐].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
  • 【注释】
     
    ①万里桥:在成都城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使吴,诸葛亮为其饯行,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即此。

    ②百花潭: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可知百花潭在草堂南,即今百花潭公园一带。沧浪:此指沧浪水。《楚辞·渔父》载隐士渔父歌《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此作者以隐者自比。

    ③翠筿:绿竹。娟娟:美好貌。

    ④浥:湿润。蕖:荷花。

    ⑤厚禄故人:享受高官厚禄的朋友。书:书信。

    ⑥恒饥:常处饥饿状态。稚子:幼子。

    ⑦填沟壑:意谓已到垂死之年。实际杜甫上元元年(760)仅49岁。疏放:不愿逢迎别人的情态。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少陵自许狂夫,自谓疏放,真令人惊异!十年习杜,杜公抱负宏大,才识过人, 性情淳厚, 气格超绝, 莫不音容若见, 刻刻在心。故每读 《狂夫》也就不自主地产生迷惑之觉。后来, 日月渐积, 悉心体味, 方悟得求出而不得出、既出而不得其志, 于是退而求处之人的浩荡襟怀。如果把《为农》 诗比作杜甫绝意仕进, 系心农事的一篇声明的话, 那么这首 《狂夫》 则可视为诗人的自画像。
     
    公元七六○年夏,杜甫在自己的草堂度过了几个月闲适之日。历尽跋涉艰难, 幸得幽居。俯仰之间, 胸次悠然, 有如一狂人, 任情恣意, 毫无拘束。兴之所至, 挥就此章。起二句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门外, 草堂即建在其西面,百花潭在草堂之南, 与浣花溪相接。注家凡解此二句, 多把精力放在草堂地址的考察上。这仅仅目其皮相。其实, 于反复吟诵间,我们会觉得这两句诗仿佛分明就是在写人,写诗人自我。是诗人疏放洒脱形象的活现。你看:万里桥西,浣花溪畔,草迷深径,林幽蔽日,彼一草堂掩映其中,淳朴粗放,宛如一个隐者,摆脱了世上一派俗物, 自为舒徐, 自为恬适。请注意, 诗人作此诗时, 不论是身居草堂之中, 抑或是在草堂之外的什么位置, 那 “万里桥西一草堂”的语态, 无疑是由此言彼, 用现代人的话说即是: “你看那边, 万里桥西, 矗立着一座草堂”。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诗人对于草堂的营就,不独获得了举家安身之感,而且在心理上形成了静谧适情,忘机乐天的氛围。“百花潭水即沧浪”的描述里, 正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沧浪” 一语用 《孟子·离娄篇》所引古歌:“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之意。在诗人看来, 百花潭水即如沧浪之水, 清可濯缨, 浊可濯足。因时而异, 与世推移的寓意十分明显。诗人欣然自乐的神态在这两句诗中表现得至为酣畅。
     
    “风含翠筱娟娟净, 雨浥红蕖冉冉香”, 描写草堂景物。罗大径《鹤林玉露》云: “风含雨浥一联, 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翠筱, 即绿竹; 娟娟, 美好貌; 红蕖, 荷花; 冉冉, 柔婉貌。上句言翠竹迎风, 呈其疏秀, 下句言红荷沾雨, 吐其芬芳。曰“净”曰 “浥”见得雨细,曰“含” 曰 “香” 见得风轻。这两句是景语, 清新自然, 颇具神韵, 然而何尝不是情语?它表现了诗人率性任意,倾心自然的情感因素。惟其任情,方逗引出对于自然景物的无限爱抚。我想, 诗人大约每日观竹赏荷, 爱慕不已。不然何以对一竹一荷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翠、红、(视觉描写)、净(知觉描写)、香 (嗅觉描写)、娟娟、冉冉 (形态描写)。非但写竹、荷如此, 由于闲散自适, 无所拘束, 诗人眼中的所有景物也无不呈现出一种超逸、疏快的风格: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卜居》)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堂成》) “圆荷浮小叶, 细麦落轻花”,(《为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南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水槛遣心二首》)。幽居自得之趣随处可察。对这一时期的诗作, 注家多以 “散淡真率”, “萧散”, “洒丽清真”, “风韵闲淡”“超脱真趣”“自见天趣”, “细润有味”评析, 说明是看到了诗人作品风格的变化。唐司空图 《诗品》“疏野”条云: “惟性所宅, 其取弗羁,控物自富, 与率为期”。这疏野的品格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然,真率无拘,用来形容杜甫入蜀后的心态举止,形容草堂诸诗的风格最是贴切。
     
    “厚禄”二句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情形,用语十分沉痛。杜公漂泊入蜀, 卜居草堂,暂得一席之地。但昔日厚禄故人竟日绝书信,故觉环堵萧然, 饔飧不继, 过日恒饥。以为这两句诗是自伤穷困是不够的, 如果与“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放在一起,即可见欲扬先抑的效果是很明显强烈的。此言虽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而狂夫于此绝无自悔, 即如填充沟壑, 仍一味疏放,而无纤毫不惬于心。至此, 我们该能感到诗人精神酣足,意到笔随, 一股忘怀得失,豪放旷达之气概。如果考察杜甫平生所历,则不难看出,“惟为拾遗侍从半载,安居草堂仅及年余,此外皆饥饿穷山, 流离道路, 乃短咏长吟, 激昂顿挫, 蒿目者民生, 系怀着君国, 所遇之困阨, 曾不少芥蒂于其胸中”。(《杜诗镜铨自序》) 而《狂夫》一诗却赫然醒目,将其另一心理层凸现出来。这所谓“另一心理层”即指杜甫在政治理想遭遇挫折之后,身居乡野,纯任自然,超脱豁达的内心世界。《狂夫》等诸多篇什,都表现了诗人对于疏放无拘的追求。清人卢元昌《杜阐》认为此诗系 “诗成之后,用末句狂夫为题”。作为一种推测虽未尝不可, 然而诗人完全可用 “遣兴”, “遣怀”之类命题, 却毕竟以 “狂夫”为题。因此, 不论先有 “狂夫”之题而后有诗,或者诗成之后拈 “狂夫”作题,皆是以见得杜公心目中已然形成了一个疏放不拘的狂夫形象,这个 “狂夫” 便是诗人自己。
     
    作为自画像,《狂夫》一诗弥足珍贵,在杜甫思想性格的发展轨迹中堪称一座里程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封建士大夫通常要走的路,杜甫没有也不可能绕过去。“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归田守拙,中以超脱现实之外的方式与黑暗社会相对立,杜甫何尝没有久在樊笼,思返自然的企望呢。而当他一但安居草堂,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自由而恬静的心境之后,便如同寻到了归宿:微躯此外便何求?诗人荷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在成都草堂找到了得以喘息休憩的境地。他退隐了,而且确乎想在此终老。不过,这与陶潜的归田不同,与孟浩然的“隐鹿门山, 以诗自适”不同,与王维的不官不隐,半官半隐的“高人”形象亦不同。至于那些“托薛萝以射利, 假岩壑以钓名”(《旧唐书·隐逸传》)的士大夫们则不可与杜甫同日而语。先生历尽乱离, 穷愁漂泊, 殚心尽气, 志不得伸, 他太累了



历代诗词精品之《狂夫》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当年杜甫就在水边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浥”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筱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净;红、冉冉、香,即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筱”、“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筱”、“雨衰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成功的。

狂夫kuáng fū

❶豪放的人。杜甫《狂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各狂。”
❷妇女对丈夫的谦称。王维《羽林骑闺人》:“行人过欲尽,狂夫终不至。”

狂夫

狂夫

心中无守之人。《齐风·东方未明》三章:“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传》:“柔脆之木。樊,藩也。圃,菜园也。折柳以为樊,无益于禁矣。瞿瞿,无守之貌。”王先谦《集疏》:“狂夫,中心无守之人。言折柔脆之木以藩其圃,虽中心无守之狂夫,亦为之瞿瞿然惊顾,虑藩之不固,以柳之非其材也。”

☚ 狂   狂且 ☛

狂夫

狂妄无知的人。《汉书·晁错传》:“~之言,而明主择焉。”

无知的人

无知的人

年轻无知的人:黄口小儿 黄口孺子 黄颔小儿
没有文化的人:粗人 老粗
没有文化的人(自谦词):粗人
不识字或识字极少的人:文盲 白眼窝 睁眼瞎子 有眼瞎子
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没字碑
不知礼仪的人:冠狗
缺乏法律知识的人:法盲
识见浅短的人:矮人
无识见者:盲子
未见过世面的人:乡巴佬
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土包子
孤陋寡闻的人:曲士
渺小无知的人:蓬间雀
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的人:愚人
浅薄无知的人:愚薄
地处偏远无知的人:陋氓
蒙昧无知的人:未视之狗
愚昧无知的人:愚氓 愚夫愚妇 蚩蚩之氓 襟裾牛马 裾马襟牛
愚昧无知之民:愚民
愚钝无知的人:顽童
狂妄无知的人:狂人
无知妄为的人:狂夫 妄人
极端无知的人:大愚

另见:无知 愚昧 糊涂

☚ 智力差的人   愚蠢之人 ☛

伤、病人

伤、病人

受伤的人员:伤员
生病的人:病人 伤家 患子 病夫
病人和病人的家属:病家
对部队﹑机关﹑团体中生病人员的称呼:病员
神经病人:狂人
性行古怪﹑精神失常的人:怪民
患严重精神病的人:疯人 疯子 狂夫
疯癫的人:颠子
多病的人:病包

另见:医生 医治 治愈 死人

☚ 伤残人   残疾人 ☛

丈夫

丈夫

夫(夫婿;夫主;夫室;亲~;本~;妻~) 丈 家(家公;家长;当家;家主公;当家人;当家的)汉(汉子) 婿(夫婿) 男人 所天 爷们 老儿 老官儿 门前人画眉人 画眉郎 画眉京兆
所嫁之人:所适
妻子称丈夫:良 夫君 夫子 夫主 先生 老公 外子 佳人 郎君 老鬼 君子 官人
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狂夫
爱称夫:郎(郎君;王~) 卿(卿卿)
尊称夫:相公
女子对丈夫或所倾心的男子的美称:檀郎
对丈夫的昵称:
妇女对人称自己的丈夫:外子
古代妇女对丈夫的一种称谓:郎伯
封建时代对郡主丈夫的称谓:郡马
对鸨母丈夫的戏称:鸨公

☚ 夫、婿   各种丈夫 ☛
狂夫

狂夫

用于男子对他人的谦称。有时也可作对他人的贬称。

☚ 老爷   人杰 ☛

狂夫kuáng fū

❶狂妄无知的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瞿瞿。”
❷豪放的人。杜甫《狂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老更狂。”
❸妻子对人称自己丈夫的谦词。《列女传·楚野辨女》:“大夫曰:‘盍从我于郑乎?’对曰:‘既有~~昭氏在内矣。’”
❹精神病患者。崔豹《古今注·音乐》:“有一白首~~,被发提壶,乱流而渡,…遂堕河水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