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犯罪客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犯罪客体❶社会主义国家刑法理论中,一般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判断某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首先就要确定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在中国刑法中,侵犯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危害程度,比侵犯财产要严重,就是由行为侵犯的客体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如果某种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不是为刑事法律所保护,而是为民事法律或行政法律所保护,这种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而只负民事或行政责任。犯罪客体还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志之一。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不同,后者是犯罪行为所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或物,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 犯罪客体犯罪构成基本要件之一。指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犯罪的性质,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不同程度。根据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可以把它分为一般客体(又称共同客体)同类客体(又称分类客体)和直接客体。参见“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犯罪客体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犯罪客体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社会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生活等秩序。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犯罪构成要件之一。指受刑事法律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的确定对于确定犯罪性质及其危害程度具有关键意义,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据。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各种不同类别,其中只有受刑事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才能成为犯罪客体。犯罪客体从物质形式上体现为犯罪对象,如贪污、盗窃罪的对象是某种财物,而其所侵害的客体则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客体按照社会关系的不同范围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一般客体 (也称共同客体) 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关系; 同类客体是将各种共同性的客体归并在一起,成为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会关系; 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特定的社会关系。 ☚ 犯罪构成 犯罪客观要件 ☛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指犯罪主体行为所侵犯和危害的客观事物。它是犯罪构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我国,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其特征是这种社会关系必须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犯罪行为只侵犯某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称为 “单一客体” ,如盗窃罪只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行为侵犯两种以上社会关系,称“复杂客体”。如抢劫罪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 犯罪主体 犯罪构成 ☛ 犯罪客体object of crim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