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犁牛合作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犁牛合作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府领导农民建立的生产合作社的一种组织形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消灭荒田,发动群众入股,购置耕牛和农具,有计划管理和使用耕牛和农具,凡有耕牛农具加入合作社者,给以适当的租金。“用互助两利的办法,来解决贫苦农民缺乏耕牛农具的问题”。 犁牛合作社farm cattle cooperative中国农民在耕牛、农具方面进行互相合作的组织形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为了解决农民在生产上缺少耕牛、农具的困难,提倡发展这种合作社。合作社的基本成员是雇农、贫农和红军家属,其耕牛、农具来源于没收地主的和富农多余的部分以及向政府贷款添购的。同时还把有耕牛、农具的农民吸收入社,由社付给租金,耕牛、农具实行统一使用。 犁牛合作社又名犁牛站,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农民群众为了解决耕牛农具缺乏的困难自愿组织的集体互助组织。它创始于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基本社员是雇农、贫农及红军家属,地主、富农不得加入。耕牛、农具,以没收地主及富农多余的为基础外,多由社员集股购置。犁牛合作社的耕牛农具为全体社员公有,根据农户分得田亩多少调剂使用,农民只出极轻微的租金,没有耕牛的红军家属,由犁牛合作社帮助耕种。犁牛合作社带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是当时根据地出现的一种比劳动互助社较高的互助合作形式。 犁牛合作社 犁牛合作社又名“犁牛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组织的一种较劳动互助社更高的互助合作组织。最早是由江西瑞金县石水乡农民提出来的,立即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推广。1933年3月、4月中央土地部先后发布《关于组织犁牛站的办法》、《关于组织犁牛合作社的训令》。具体规定组织犁牛合作社的各项办法。基本社员是贫雇农及红军家属,地富不得加入。耕牛农具以没收地主及富农多余部分为基础,加上社员集股添购,工农民主政府信贷购置及动员群众将耕牛农具入社并付以相当租金。耕牛农具为全体社员公有,新生牛归社员公有。由社员选举专人负责管理,先耕红军公田,社员根据社里计划,轮流借用,交纳一定租金,作为饲养耕牛、修理农具和管理的费用。有计划的调剂耕牛农具,保证红军公田耕种,解决农民耕牛农具不足,租金便宜, 得到群众拥护。 ☚ 农具生产合作社 犁牛站 ☛ 犁牛合作社 犁牛合作社又名“犁牛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为解决耕牛、农具缺乏的困难,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的一种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它始创于江西省瑞金县武阳区石水乡。基本社员是雇农、贫农及红军家属,地主、富农不得加入。耕牛、农具的来源以没收豪绅地主及富农多余部分为基础,进一步发动社员集股购买添置,还动员群众将耕牛、农具入社,付以相当的租金。耕牛和农具由社员选出专人负责管理,社员轮流借用,交纳租金,作为饲养耕牛、修理农具及管理的费用。1933年3月和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先后颁发了《关于组织犁牛站的办法》和《关于组织犁牛合作社的训令》。文件对犁牛站基本站员,耕牛、农具的来源,具体借用手续等作出了规定。同年7月,陈云发表的《这个巡视员的领导方式好不好?》一文(见《陈云文选》1926—1949年第20—24页)首次提到了组织犁牛站这一组织形式。犁牛合作社组织的建立,对于解决农民群众耕牛、农具的不足,保证红军公田的耕种,发展农业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南区合作社 变工合作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