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感觉障碍
特殊感觉包括: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包括嗅敏度降低和嗅觉异常。嗅敏度降低即嗅觉减退至消失。最常见的原因是鼻粘膜的炎症如上呼吸道炎、感冒、萎缩性鼻炎等; 也可见于先天性损害、前颅窝骨折、颅脑手术的创伤、脑膜炎症的侵袭、肿瘤 (嗅沟脑膜瘤、额叶底面肿瘤、视交叉肿瘤) 和血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压迫。单侧嗅觉缺失是前颅窝占位病的一个重要体征。嗅觉异常包括嗅觉过敏、嗅觉倒错和幻嗅。嗅中枢病变可产生嗅幻觉,如闻到臭皮蛋或棉布烧焦的气味等。常为颞叶癫痫钩回发作的先兆症状,多见于颞叶前部内侧的肿瘤。嗅幻觉也可见于精神病。
味觉障碍 味觉障碍表现为味觉减退、味觉丧失和味幻觉。味觉包括甜、咸、酸、苦和混合味觉,系味蕾感受器受化学刺激而产生。味觉的神经冲动经舌咽神经 (支配舌后1/3)、面神经(舌前2/3)、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孤束,在孤束核换神经元经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后腹侧核,其纤维最后投射到面、躯体感觉皮质下方的皮质区。味觉障碍可见于:
❶面神经麻痹,病损侵及鼓索神经而产生病变侧的味觉丧失。
❷上呼吸道的炎症或手术后,常伴嗅觉的缺失。
❸一侧丘脑或顶叶破坏性病变产生病变对侧味觉障碍。味幻觉可见于颞叶钩回的痫性发作或精神病。
视觉障碍 本条目所介绍的是神经源性的视力障碍,眼源性的视觉障碍不包括在内。视觉通路病损的病因有炎症、外伤、先天性、中毒、血管病、变性和肿瘤等。病变部位可在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和视交叉后视觉障碍外还可通过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而发现。在眼底检查时主要可发现原发性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者视乳头苍白,边缘清楚,生理凹陷与筛板清晰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继发性者除视乳头变白,网膜动脉变细外,视乳头边缘模糊,因胶质组织增生,生理凹陷与筛板也看不清楚。前者多由肿瘤压迫、中毒、脱髓鞘疾病、血管病、遗传病(大脑黄斑变性、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 等引起。后者系继发于视神经炎或视乳头水肿。视野的改变为视路损害的重要特征。如病变接近视乳头或球后视神经、视交叉时还会有重要的眼底改变,如视乳头水肿、萎缩。因此怀疑视路病损时必需进行视野和眼底检查。
视交叉前病损 以球后视神经炎为常见。如病变接近视乳头则称视乳头炎;病变在眼球后则称球后视神经炎。两者均有急性的视力减退。视乳头炎早期眼底呈现乳头水肿、充血,后期可有视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早期可无视乳头改变,后期可遗留视乳头颞侧变白、或视神经盘全部萎缩。此外,脱髓鞘病变 (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炎)、中毒(酒精、奎宁、氯奎等)、营养性、血管病(缺血性神经病) 均为引起视神经病损的常见原因。除视力障碍外还可有视野范围内的暗点、中心暗点、或周边视野缺损或一侧全盲。
视交叉病损 双颞侧偏盲为视交叉病损的特征。常见的病因为垂体瘤、颅咽管瘤、韦利斯环的动脉瘤、鞍结节的脑膜瘤,少数也可见于结节病、转移癌和慢性特发性黄瘤病。两眼视野缺损的不一致(非同一侧)也为视交叉病损的特征或视交叉合并视神经损害。可见于颅咽管瘤、其它肿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
视交叉后病损 同侧偏盲为视交叉后病损的特征。完全性同侧偏盲为视束的病损,且多伴有黄斑分裂,这种偏盲常易被患者所发现。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视皮质中枢的病变,常表现为对侧视野的象限性偏盲,较少呈完全偏盲、此因视放射及视皮质分布范围较广的缘故,又由于黄斑纤维终止于距状裂的深部,且分布范围也大,故有黄斑回避现象,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心视力仍保存,故患者自己不易察觉偏盲的现象,视交叉后的病损常见于大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或外伤等。两侧性距状皮质损害可引起两眼视觉丧失而瞳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应存在,无视神经萎缩,称为皮质性黑矇,可见于弥漫性硬化、脑炎、缺氧及血管性病变等。
听觉障碍 包括耳鸣、耳聋。
耳鸣 是耳内听到嗡嗡、吱吱、呜呜、嘘嘘、滴答等声音,系感音器或其传导纤维受病理刺激所引起。耳鸣除可由外耳道耵聍、各种慢性耳病(迷路炎、耳硬化等)引起外,常见于:内耳缺血(严重贫血、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药物中毒(链霉素、奎宁、水杨酸盐等);听神经损害(听神经瘤、脑膜炎等);耳鸣也可来源于颅内或耳蜗附近器官的响声:如耳咽管肌、中耳镫骨肌、腭肌(肌阵挛)、吞咽肌等的收缩,颈部大血管的杂音 (颈动脉海绵窦瘘、先天性颈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中枢性耳鸣少见,常伴幻听,由颞叶病变所致。功能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也可有耳鸣。
耳聋 可分感音性(即神经性)与传音性两种。传音性耳聋为中耳及外耳的病变所致。感音性耳聋可因内耳耳蜗形成不全(染色体显性遗传,自出生后即有症状,而前庭功能正常)等遗传性疾病(除耳聋外可伴有视网膜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改变、侏儒、性腺机能减退、糖尿病、肾病、智能低下、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炎、癫痫、肌阵挛、共济失调等症状)引起。也常见于耳蜗神经末梢的其它病变:胎儿期耳蜗受母体风疹的感染、儿童期的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自中耳漫延至内耳的感染,美尼尔病,爆炸或强烈持久的工业躁音和枪炮声所导致的高音调神经性耳聋,某些抗生素或其它外源性中毒 (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奎宁、利尿酸钠、速尿、砷、铅、磷、汞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动脉硬化所致内听动脉阻塞等。听神经可由于内耳道骨质增生、颅底岩骨骨折、桥脑小脑角肿瘤、梅毒性脑膜炎等而导致耳聋,也可由于脑干内的脱髓鞘斑,梗塞灶或肿瘤侵及听神经或听神经核而引起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