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牡蛎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牡蛎散

固涩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煅)90克,黄芪60克、麻黄根45克、浮小麦60克。共为末, 开水冲调 (或浮小麦煎汤冲调), 候温灌服。马、牛240~300克。功能敛汗固表。主治体虚多汗。本方为自汗而设, 方中牡蛎潜阳敛汗, 为主药: 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 麻黄根收敛止汗, 浮小麦养心阴而止汗, 二药助黄芪、牡蛎增强止汗功效, 为佐使药。四药配合, 发挥益气固表、敛阴止汗的功用。
临证宜以本方为基础, 随证加减用于阳虚、气虚、阴虚、血虚之虚汗证。如属阳虚, 可加白术、附子; 如属阴虚, 可加干地黄、白芍; 如属气虚, 可加党参、白术; 如属血虚, 可加熟地黄、何首乌。
《司牧安骥集》牡蛎散(煅牡蛎、天南星、缩砂仁、天仙子、木鳖子、淡醋), 外用治包皮、阴囊处肿胀,与本方功效不同。

牡蛎散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煅牡蛎(米泔水浸,烧通赤)、黄芪、麻黄根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浮小麦一百余粒,水煎,去渣热服,日二次。功能敛汗固表。治气虚不足,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尤甚。心悸短气,虚烦体倦等。方中用煅牡蛎潜阳敛汗;黄芪益气固表;浮小麦养心阴,止虚汗,麻黄根止汗,二药相助黄芪、牡蛎起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如属阳虚,可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属气虚,可加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属阴虚,可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属血虚,可加熟地黄、何首乌以养血止汗。
❷《世医得效方》卷十四方。牡蛎、川芎、熟地黄、茯苓、龙骨各一两,续断、炒当归、艾叶(酒炒)、人参、五味子、地榆各半两,甘草一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前服。治产后恶露淋沥不绝,胸闷短气,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头目昏重,五心烦热,面黄体瘦。

牡蛎散concha ostreae powder

中兽医固涩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麻黄根、生黄芪、煅牡蛎、浮小麦组成。功效固表敛汗。主治体虚自汗。

牡蛎散 《千金要方》卷十

【组方药物】 牡蛎 白术 防风各9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捣筛为散。用酒调服1.5克,日服2次。
【主要功效】 固表敛汗。
【适应病证】 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编者按语】 《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师方》疗风汗出少气方,用药相同,但用量有异,其方为:防风10份,白术9份,牡蛎3份(熬)。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3。增至2、3匕。固涩之力较强。


牡蛎散 《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

【组方药物】 牡蛎22.5克 干姜22.5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捣筛为细粉。扑患处,日用2次。
【适应病证】 男子阴下痒湿。及水𤻊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牡蛎散 《圣惠方》卷二十九

【组方药物】 牡蛎粉30克 麻黄根30克 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锉) 黄芪60克(锉) 白茯苓 败蒲扇灰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主要功效】 收涩止汗。
【适应病证】 虚劳盗汗。


牡蛎散 《和剂局方》卷八

【组方药物】 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小麦百余粒,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日服2次,不拘时候。
【主要功效】 固表止汗。
【适应病证】 体虚卫外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身体消瘦,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之盗汗忌用。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方中牡蛎收敛止汗,敛阴潜阳;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止汗,以增强敛汗固表之功;佐以小麦养心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麦煎散”(《卫生宝鉴》卷五)。又,临床上一般用浮小麦,以助敛汗。


牡蛎散 《御药院方》卷八

【组方药物】 牡蛎30克(钳锅内盛,用盐泥固济,木炭火烧昼夜) 定粉15克(研)
【制剂用法】 上药2味,共研匀细。用绵裹之,擦于患处。
【主要功效】 收敛止汗。
【适应病证】 汗孔不闭,虚汗不止。


牡蛎散 《普济方》卷三百○一

【组方药物】 枯白矾120克 黄丹60克(炒) 牡蛎粉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为细末。遇夜睡时,手捏药于痒处痛擦之,不1时又擦之。3、4次后顿减。次夜再擦,虽大减又擦。后日自然平复。如腋汗者顿擦即可。脚汗先擦大减,又擦后装药于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或缠脚裹之亦可。
【适应病证】 阴囊两旁生疮,阴湿水出,奇痒难忍;或两腋、手足心湿汗。


牡蛎散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组方药物】 牡蛎 川芎 茯苓 龙骨 续断 甘草 当归 艾叶 人参 地榆 五味子
【制剂用法】 上药11味,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适应病证】 产后月余,恶露不绝,气血两亏者。

牡蛎散mǔlìsǎn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三钱, 加浮小麦百余粒, 水煎服。功能固表敛汗。治气阴不足, 自汗, 盗汗, 心悸,短气, 虚烦, 体倦。
❷ 《世医得效方》方。牡蛎、川芎、熟地黄、茯苓、龙骨各一两,续断、当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各五钱, 甘草一分。为粗末, 每服二钱, 加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水煎服。治产后恶露淋漓不绝, 胸闷气短, 四肢乏力, 不思饮食,头目昏重, 五心烦热, 面黄体瘦。

牡蛎散

牡蛎散

本方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方由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世医得效方》有知母)组成。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葱白三寸,《世医得效方》有薤白三寸),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能固表止汗。主治体虚卫外不固,症见自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身体消瘦,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虚弱。
本方所治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卫气不固,又复心阳不潜,阴不内守所致。方中牡蛎收敛止汗、敛阴潜阳,为君药。臣以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止汗,以增强敛汗固表之功。佐以小麦养心阴。诸药合用,益气固表,收敛止汗,使卫气得固,营阴内守,而病可愈。本方常用于病后、妇人产后身体虚弱,或肺痨之自汗或盗汗。
牡蛎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上三味,研末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次。功能固涩止汗,兼能疏风。主治自汗、盗汗,以及体虚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等。
牡蛎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牡蛎粉一两,麻黄根一两,杜仲(去粗皮,微炙,锉)一两,黄芪(锉)二两,白茯苓(原书脱用量),败蒲扇灰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功能固涩止汗,益气补肾。主治虚劳盗汗。

☚ 玉屏风散   麻黄根散 ☛
000045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