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 niúhuángqīngxīnwán 丸藥。因爲萬密齋所創,故又名“萬氏牛黄清心丸”。由牛黄、黄連、黄芩、栀子、鬱金等藥物組成。功能,清熱解毒,開竅安神。主治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小兒驚風、中風。參閲明·萬全《痘疹心法》。 牛黄清心丸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又名局方牛黄清心丸。 白芍药、 麦门冬、 黄芩、当归、 防风、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梗、 川芎、茯苓、 杏仁各一两二钱半, 神曲、 炒蒲黄、人参各二两半, 羚羊角、 麝香、 冰片各一两, 肉桂、炒大豆黄卷、 炒阿胶各一两七钱半, 白蔹、炮姜各七钱半, 牛黄一两二钱, 犀角二两, 雄黄八钱, 山药七两, 甘草五两, 金箔一千二百张(取四百张为衣), 大枣一百枚 (蒸熟, 去皮核,研为膏)。 为细末, 炼蜜与枣膏为丸, 每两作十丸, 每服一丸, 食后温水化下。 治诸风缓纵不遂, 语言謇涩, 心神恍惚, 怔忡健忘, 头目眩冒, 胸中烦郁, 痰涎壅塞, 精神昏愦, 及心气不足,惊悸悲忧, 虚烦少眠, 喜怒无时, 或发狂癫, 神情烦乱。 ❷《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方。又名万氏牛黄丸、 万氏牛黄清心丸。 牛黄二分半, 朱砂一钱半, 黄连五钱, 郁金二钱, 黄芩、栀子仁各三钱。 为细末,腊雪水调面糊为丸, 黍米大, 每服八至九丸, 灯心煎汤送下。 功能清热解毒, 开窍醒神。 治心热神昏。 实验研究: 本方有显著镇静、 镇惊、 解热作用, 并能提高耐高温、 耐缺氧能力。 ❸《疡医大全》卷十七引窦太师方。 胆南星一两, 防风、 黄连、 雄黄各二钱,五倍子、 玄参、 天竺黄、桔梗、 茯苓、茯神、 当归、犀角、荆芥各一钱, 冰片、 珍珠、麝香各五分, 牛黄、 轻粉各三分。 为末, 甘草熬膏为丸,龙眼大, 朱砂为衣, 每服一丸, 薄荷煎汤磨服。治锁喉毒, 症见耳前听会穴处初生如瘰疬硬肿,渐攻咽喉, 肿塞疼痛, 妨碍饮食者。 牛黄清心丸 《和剂局方》卷一【组方药物】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当归(去苗) 防风(去苗) 白术各45克 柴胡 桔梗 川芎 白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另研)各37.5克 神曲(研) 蒲黄(炒) 人参各75克 羚羊角末 麝香(研) 龙脑(研)各30克 肉桂(去粗皮) 大豆黄卷(碎炒) 阿胶(碎炒)各53克 白蔹 干姜(炮)各22.5克 牛黄36克(研) 犀角末60克 雄黄24克(研,飞) 干山药210克 甘草150克 金箔1200箔(内400箔为衣) 大枣100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制剂用法】 上药29味,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外,余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30克作10丸,用金箔为衣。每服1丸,食后用温水化下。小儿惊痫,以竹叶汤温化下。 【适应病证】 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心悸健忘,精神恍惚,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涎壅塞;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喜怒无时,虚烦少睡,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实验研究】 动物实验(小鼠,大鼠)表明:本方有镇静,抗掠厥,解热降压,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名方药理与临床》)
牛黄清心丸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组方药物】 黄连(生)15克 黄芩 山栀仁各9克 郁金6克 辰砂4.5克 牛黄0.75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7~8丸,灯心汤下。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适应病证】 温邪内陷,热入心包,身热烦躁,神昏谵语,中风痰热内闭,神昏语謇,及小儿惊风,发热抽搐。 【临床验证】 1.流行性乙型脑炎:采用中医治法治疗73例,临床按轻型,重型,极重三型分类,对重型病例,应用清热解毒法,方用白虎汤,万氏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有效率69.9%(《福建中医药》1957,2:11)。2.麻疹病毒性脑炎治2例,结果均愈(《江苏中医》1959,10:40)。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中用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为主药;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为辅药;郁金芳香开闭,朱砂寒凉重镇,用以开窍安神,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之功。故临床对痰热内闭诸症有效。 【实验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降温作用:实验表明,本方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脑干及大脑。能降低大鼠正常体温及酵母菌致热大鼠的体温,作用较强且持久,还能提高小鼠耐高温的能力,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既有显著镇静、镇惊、解热作用,又能提高小鼠耐高温,耐缺氧能力。(《中成药研究》198611:29~31)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万氏牛黄清心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万氏牛黄丸”(《汤头歌诀,续集》)。 牛黄清心丸常用中成药。❶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称“局方牛黄清心丸”。用犀角、羚羊角、牛黄、麝香、冰片、人参、肉桂、黄芩、干姜等19味药制成。功用镇惊安神,化痰熄风。适用于心气不足,惊恐虚烦,神志昏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癫痫惊风。孕妇忌服。 ❷见于《痘疹世医心法》。又名“万氏牛黄清心丸”。用黄连、黄芩、山栀、郁金、牛黄、朱砂制成。功用清热解毒,安神镇惊。适用于高热、神昏、抽搐等症。 牛黄清心丸niúhuánɡqīnɡxīnwán❶又名局方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白芍、麦冬、黄芩、当归、防风、白术、柴胡、桔梗、川芎、茯苓、杏仁、神曲、蒲黄、人参、羚羊角、麝香、冰片、肉桂、大豆黄卷、阿胶珠、白蔹、干姜、牛黄、犀角、雄黄、山药、甘草、大枣。蜜丸, 金箔为衣(现多不用), 每服一钱。功能镇惊安神, 化痰息风。治心气不足, 惊恐虚烦, 神志昏乱, 言语不清, 头目眩晕, 胸中郁热,痰涎壅盛, 癫痫惊风。 ❷又名万氏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方。牛黄二分五厘,黄连五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郁金二钱, 朱砂一钱五分。为末, 腊雪水调神曲为丸, 每服四分五厘, 灯心草煎汤送服。功能清热解毒, 开窍安神。治温邪初陷心包, 高热烦躁, 神昏谵语; 小儿惊风, 痰涎壅盛,手足抽搐; 中风, 痰火闭结, 神昏言语不清。 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本方出自《痘疹心法·古今经验诸方》。又名万氏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丸。方由牛黄二分五厘,朱砂一钱五分,黄连五钱,黄芩、山栀子各三钱,郁金二钱组成。上药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芯汤下。功能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主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身热烦躁,神昏谵语,或小儿惊风,发热抽搐,以及中风痰热内闭,神昏语蹇等。 本方所治证属邪热内陷心包,或痰热内闭所致,治以清心开窍之法。方用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为君;以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为臣,助牛黄清心解毒;郁金芳香开闭,朱砂寒凉重镇,用以开窍安神,共为佐使。本方特点在于清解心包邪热。王晋三曾说:“温邪内陷包络神昏者,惟万氏此方为妙。”本方临床以高热烦躁,神昏惊搐,脉弦数为辨证要点。现本方临床上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热性病,属邪入心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 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牛黄一两二钱(另研),白芍、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五钱,柴胡(去苗)、桔梗、川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另研)各一两二钱五分,神曲(炒)、蒲黄(炒)、吉林人参(去芦)各二两五钱,羚羊角、麝香(另研)、龙脑(另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锉碎,蛤粉炒)各一两七钱五分,白蔹、干姜(炮)各七钱五分,犀角屑二两,雄黄(另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一作十两),甘草(锉,炒)五两(一作五钱),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除枣、杏仁、金箔三味、及牛黄、雄黄、龙脑、麝香外,余研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温水化下,小儿惊痫,以竹叶汤温化下。功能清心豁痰,开窍安神。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忪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悲忧惨感,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者。 清心牛黄丸(《张氏医通》卷十三) 牛黄三钱,胆南星一两,黄连(姜汁浸炒)五钱,甘草(炙)、当归各三钱五分,朱砂(水飞)五钱。上药为极细末,蒸饼和匀,分作五十丸,金箔为衣,量虚实选用生姜汤、薄荷汤、人参汤调化服。功能清心开窍,祛痰定惊。主治暴中神昏不语,痰塞心包,口角流涎,烦热气急,及一切痰热内遏证。 ☚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
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山药35g,蒲黄炒12.5g,犀角10g,大豆黄卷炒8g,麦门冬7.5g,黄芩7.5g,桔梗6g,杏仁6g,牛黄6g,羚羊角5g,龙骨5g,麝香5g,白敛4g,金箔70叶(其中20叶是为衣用)乌梅膏适量组成。共研细末,用乌梅膏调均为丸,每丸重为2.5g,用20叶金箔为衣。早晚温服,每次1~2丸。功能壮肺润肺痰,除肺之久痰。主治中风(救急),不省人事,痰涎壅塞,精神昏暗,言语短涩,眼合不开,手足不遂证。方中山药、麦门冬壮肺内守;牛黄、犀角、大豆黄卷、羚羊角、白敛、黄芩收敛肺元、清热解毒;桔梗、杏仁润肺痰;蒲黄利血通络;龙骨、金箔重镇安神,麝香除肺之久病,开窍定惊。诸药合用,壮肺内守,化痰安神之功。临床运用于治惊悸,怔忡,癫痫,客忤中恶等。 ☚ 麦门冬远志散 生脉散 ☛ 00021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