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 牛耳niú’ěr━┃ 指在某一方面可领头之人。《周礼·夏官·戎右》载,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 ☚ 巨公 丹石 ☛ 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大家分饮设誓,因由主持会盟的人抓住牛耳,所以就用“执牛耳”指盟主。《左传·定公八年》:“卫人请执牛耳。”以后也用“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居领导、控制地位的人。参见 【执牛耳】。 牛耳niú ěr旧时荆楚地区木瓦业谓白菜。 牛耳 牛耳《周礼·夏官·戎右》:“赞~,桃茢。”后用以指在某个领域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张难先《与蔡元培、胡适》:“二公执学界~,出言不可不慎,主张不可不公。” ☚ 斗山 如日中天 ☛ 牛耳(见“执牛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