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血病bovine leukemia又称牛淋巴肉瘤或牛恶性淋巴瘤。牛的一种以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度致死率为特征的牛慢性肿瘤性疾病。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属反录病毒科中的C型肿瘤病毒属。病牛和带毒牛是传染源,病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经初乳传染给初生犊牛,也可通过接触和吸血昆虫媒介传染给健康牛。自然条件下,乳牛、肉牛、水牛和黄牛都可感染发病。病的潜伏期长,可达数月至数年,4~8岁牛感染率最高。主要症状和病变特征是消瘦、贫血、白细胞数量剧增,体表淋巴结显著增大,内脏器官出现肿瘤块。尚无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的生物制品。淘汰病牛和消灭吸血昆虫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牛白血病由牛白血病病毒(简称BLV)引起的传染病。1876年首次在德国发现。分成年型、犊牛型、皮肤型和胸腺型4类。4~8岁的牛易发病。乳牛容易感病,发病的1~2年产乳量下降15%~20%,3~4年下降40%。在血液学检查中,一般应用1956年德国的戈策和1959年丹麦的本迪森提出的2种血液检索表。没有特异的治疗法,以预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