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爱弥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爱弥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著。教育哲理小说。1762年出版。共5卷,62万字。商务印书馆于1923、1978年先后出版两个版本的中译本。198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该书列入该社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再次出版。 爱弥尔 《爱弥尔》Aimier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全名为《爱弥尔,或论教育》。半论文体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176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问世后,法国大理院下令在巴黎的一个广场上将书烧毁,扬言要烧死作者,迫使卢梭不得不逃亡国外。《爱弥尔》一书通过对假想的教育对象——出身于显贵家庭的爱弥尔的教育,系统地阐述了作者道德教育和社会政治思想。作者反对封建的教育制度,反对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宗教信条,鄙视抽象的死啃书本,指责这种教育使“那些华而不实的学科在这个不幸孩子周围造成了许多的陷阱。”《爱弥尔》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卢梭的目的是用“自然教育”去涤荡贵族社会所造成的污泥浊水。他认为,远离社会,接近自然状态的劳动农民及其子女都不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他们没有染上贵族的坏习惯。作者认为,消灭私有制、返归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下的自然人却是可能的,这必须从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做起。卢梭大力强调“自然教育”,即顺应人的天性的教育。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去获得一切所需要的知识和道德,既获得了知识、培育了正确的理性,又使人的良心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为此,还必须建立自然宗教,因为无神论有害于道德的培养。自然宗教以爱上帝、爱邻居为总纲,这与良心原则是完全一致的:自然宗教就是在人的良心指导下生活。仁慈和博爱。卢梭重视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培育的关系,具有合理性,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把教育最终归结为宗教,是其思想中的消极成分。 ☚ 幸福论 乌托邦 ☛ 爱弥尔 《爱弥尔》又名 《论教育》,是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创作的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惊世骇俗的教育小说。 ☚ 巨人传 红与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