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燕石珍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燕石珍藏

燕石珍藏

战国寓言小说。阙子撰。原载《阙子》。《后汉书·应劭传》李贤等注、《水经注》卷二十六、《艺文类聚》卷六及《太平御览》卷五十一皆引载。今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作品描写:宋国一个人在梧台之东得到一块似玉的石头,回到家里就把它珍藏起来,认为是件大宝贝。京都的商贾听到消息后便来到宋人家。这时宋人斋戒七日,把燕石装在皮匣子中,才让来的商贾观赏。那商贾看后,掩口俯身而笑,说这是一块燕地产的石头,和瓦片没有什么不同。宋人很不高兴,说商贾说话,没安好心,就又把这块燕石珍藏起来。故事通过对宋人珍藏产于燕山的似玉的石头的描写,说明见识浅陋的人往往真假不辨,并且不能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故事生动活泼,讽刺性强; 对宋人真假不辨的愚蠢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当商贾来观赏他所得的“大宝”时,他“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以特牲,革柜〔十重〕,缇巾十袭”。可真算隆重! 但商贾一看,“俯而掩曰,卢胡而笑”,笑他藏的是一块燕石。行文亦庄亦谐,先扬后贬,引人入胜。篇末,写那宋人“大怒,曰:‘商贾之言,巫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弥坚。”一个愚顽不化的蠢人形象便跃然纸上。这则寓言对后世颇有影响,人们用“燕石”作为谦词来比喻自己的东西微不足道,便由此而来。李白《古风》中说:“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晒赵王璧。” 即用此典。

☚ 阙子   申不害 ☛

燕石珍藏

 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 归而藏之, 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 主人斋七日, 端冕之衣,衅以特牲, 革柜、缇巾十袭。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 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父大怒, 曰:“商贾之言,竖匠之心!”藏之愈固, 守之弥坚。


 ——《阙子》(引自《后汉书·应劭传》)


 宋国有个愚蠢的人,在梧台(地名,或说是齐宫名)东面得到一块燕石(燕山所产的石头), 以为是个了不得的宝物,于是把它珍藏起来。有个来自周国的客人听说后前去观赏。主人郑重异常,斋戒七天,穿上礼服(端是用整幅布做成的礼服),戴上礼帽(冕mian, 礼帽),宰了一头牛(特,公牛)血祭,然后打开十重皮革做的柜子,打开包裹着的十块缇(缇ti,粉红色)巾。客人一见,弯腰掩口而笑,对主人说:“这是一块燕山产的普通的石头,与一般砖瓦没有什么区别。”主人听后大怒,认为客人是个奸商小人,想骗他的宝贝。于是将燕石收藏得越发严密了。
 寓言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识别事物价值能力的蠢人。寓言借这个艺术形象启示人们要善于辨别事物, 不要被似是而非的东西所骗。《山海经·北山经》郭璞注:燕石“似玉,有符彩婴带。”这种石有花纹,近似玉石,但并不是真玉石。宋人之愚,就愚在不辨真伪,被似是而非的东西所骗,为表面现象所蒙蔽。
 寓言还嘲笑了珍藏燕石者的附庸风雅。这位藏燕石者本无识别珍宝的能力,也没有收藏异宝的高雅情趣,却不懂装懂,故作高雅,结果弄巧成拙,遭到了周客的鄙视和嘲笑。
 从另一个角度看,寓言反映了一般人都有偏爱自己物什的毛病,往往把自己的东西看得贵重些,不论这东西有无价值。这层意义后来演变为自谦的意思,与“敝帚自珍”意义近似。
 本则寓言出自《阙子》,作者属纵横家。原书已佚,《后汉书·应劭传》和《太平御览》均引用过,文字各有出入。
 寓言极富形象性与谐趣。首先极写主人公给客人出示燕石之前的得意而肃穆的神态举止,写得维妙维肖;然后,笔锋一转,写“宝物”遭到客人鄙笑之后的“大怒”神态,前后对比鲜明,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式滑稽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