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熨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熨法❶内科外治法之一。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的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证。《灵枢·寿夭刚柔》:“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因其用药不同,名称与作用亦异。酒能升阳发散,故暴寒袭入肌肤,采用酒熨。米醋能消坚破结,故疽毒初生,则用醋熨。还有盐熨、葱熨、姜熨、橘叶熨、蚕砂熨、紫苏熨等,都是将药加入布包,置于腹上熨之,使药气入腹,起到散寒祛邪、缓和疼痛的作用。 熨法是一种干热敷疗法。物理疗法的一种。借助热力和药力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将药物或药物加酒、醋,炒热熨于患处叫药熨。如骨关节结核,皮色不变而疼痛者,可用熨风散与红皮葱头捣烂和匀,醋拌炒热熨患处。一般多用食盐、砂土、黄土等炒热装入布袋内,熨患者局部,也能起到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以及发挥某些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 熨法 熨法中医治法。是指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后用布包外熨,以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症的方法。又称为药熨。适用于寒邪所致的病症。一般用盐粒、砂子或干净黄土炒热后布包外熨,也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应注意别烫伤皮肤。 ☚ 罨 熏蒸 ☛ 熨法是将药物加酒、醋等炒热,用布包药温熨患处的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证。因用药不同,名称与作用亦异。如酒能升阳发散,故属寒袭肌肤:可用酒熨;醋能消坚破结,故疽毒初生,宜用醋熨等。 熨法 熨法选用适当的药物,炒热后在患处或有关部位进行温熨的方法,称为“熨法”。早在《素问·血气形志篇》中就载有熨引疗法。《诸病源候论》在“目暗不明候”中介绍了以两手相摩令热熨目的治疗与保健方法。《千金要方》中记载治眼病用大豆炒热,在痛处更互熨之的简易疗法。《秘传眼科龙木论》有对金针拨内障术后的头目疼痛,用炒盐温熨法治疗。其作用是通过在局部加温及所用药物的功能,使患处气血流畅,玄府疏利,濡养充旺,有驱邪外达,宣流止痛,散瘀消肿之功。本法适用于眼部的红肿疼痛,外伤后的瘀血疼痛,头风疼痛诸症。一般常用的熨药有艾、葱、大豆、食盐、米等。 ☚ 敷眼法 烙法 ☛ 熨法yùn fǎ❶medicated iron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