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熙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熙德xī dé(字)张宴之,北齐人,兖州刺史。 《熙德》《熙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高乃依(1606—1684)的代表剧作。《熙德》的故事情节直接取材于西班牙剧作家吉伦·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主人公唐·罗狄克是西班牙卡斯第王国战功显赫的老臣唐·狄哀格之子,与居功自傲的当世英雄唐·高迈斯伯爵之女施曼娜相爱。狄哀格被任命为王太子的太师傅,高迈斯由于嫉妒,在口角中打了他一记耳光。狄哀格要儿子为他报仇,挽回荣誉。罗狄克经过辗转反侧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舍弃爱情,挺身而出,为父雪耻,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情人的父亲。施曼娜虽然热烈地爱着唐·罗狄克,但本着她对封建家族的责任感,一再要求国王惩办杀人凶手,以报杀父之仇。正当矛盾激化时,外族摩尔人入侵卡斯第王国,罗狄克率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成为民族英雄。被俘的摩尔人国王胆怯而又尊敬地称唐·罗狄克为“熙德”,即“大人”、“君王”之意。罗狄克胜利凯旋,国王也准备原谅他以前的过失,但施曼娜却三番五次地要求国王执法无欺,惩办杀死她父亲的凶手。最后,在国王耐心地开导下,施曼娜终于以国家利益为重,奔向了爱的呼声,与罗狄克有情人终成眷属。 《熙德》的悲剧冲突是义务和爱情之间的冲突,是理性和感情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个人感情服从家族荣誉,家族荣誉又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理性的胜利。唐·罗狄克是高乃依理想的悲剧英雄。他认为,牺牲个人人格去换取幸福是懦弱可耻,只有承担起责无旁贷的义务才配得上挺拔不阿的人生。本着这种豪迈独立的气质和对荣誉的崇高理解的精神,他毅然和自己情人的父亲决斗并把他杀死。激荡的内心独白,溢于言表的充沛感情,一反古典主义悲剧中主要人物往往缺乏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的弱点,给人以真切动人的感染力。施曼娜依据自己对封建贵族习俗的理解,决不退让地要求报杀父之仇。但是,她要求复仇的心愈切,内心的爱火就燃烧得愈旺;她看到罗狄克在封建家族荣誉面前越大义凛然,她就越感到生活中少不了他。“荣誉呀,你一点不照顾我那最亲切的愿望,你将使我流多少眼泪,发多少悲叹!”“我要他的头,我又怕得到手:他死我也活不了,而我又要惩罚他!”字里行间饱含着感情,声声句句受制约于理性,充分表现了古典主义悲剧崇尚理性的特征。 《熙德》的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心理刻划细腻,诗剧语言铿锵有声,集中表现了高乃依的悲剧风格,取得了超过前人的可喜成就。 但是,《熙德》也有不可忽视的弱点。剧本所宣扬的那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责任,究其实质,不过是封建家族的名声和忠臣孝子的责任;它强调理性战胜一切,个人感情无容身之地,也只不过是用封建道德观念来约束人们对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追求。剧本的宫廷色彩也较浓厚,语言也很受所谓贵族典雅语言的影响。 熙德 《熙德》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者高乃依。这是一部五幕诗剧,取材于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剧作描写了11世纪西班牙贵族罗德里克和施曼娜相爱的故事。双方的父亲因争夺太子太傅的荣誉发生争执,罗德里克在其父严命下杀死了施曼娜的父亲,后在抵御外族入侵时成为民族英雄。施曼娜也怀着相爱与复仇的矛盾心情,在国王说合下,待罗德里克再立新功时成婚。剧情发展扣人心弦,突出了责任与爱情的冲突。剧中人都表现出刚毅的美德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完成自己的义务,不惜任何牺牲。这是一部古典主义剧作的经典,它对王权的尊崇,对理性、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都是古典主义的。高乃依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地位都是由这部剧作奠定的。 ☚ 高乃依 莫里哀 ☛ 熙德悲剧。高乃依作。写西班牙骑士唐罗狄克为了维护家庭荣誉,在决斗中杀死了未婚妻施曼娜的父亲;而施曼娜迫于同样原因请求国王处死唐罗狄克。国王却说服施曼娜并成全了他们的婚姻。作品描写了英雄人物理智和感情的冲突,宣扬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