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治 儒家的贤人政治思想,强调贤人在治国中的首要作用。 《礼记·中庸》:“文武之治,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孟子·离娄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儒家把人治和礼治、德治结合起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提出“奉大法以治国,依民意以御暴”。但孙主张以党治国:“党所重的是有一定的主义;为要行一定的主义,就不能不重在人。本来旧国家的政治也是重人,现在新国家乃重在法。但法从何来?须要我们人去造成他。 所以党的作用,也就不能不重人。 党本来是人治,不是法治”。孙晚年又主张:“政治良否,视人与法。人治之系于长吏赏罚,与人民监督固也;法治之精,则首在权能分职,俾得各展其长,不复重为民病。 ”这里的“人治”,显然以贯彻三民主义和主权在民为前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