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审春秋时楚国君。即楚共王。芈姓,名审(一作“箴”)。楚庄王之子。约生于楚庄王十四年(前600)。公元前590—560年在位。继位第二年,楚师远伐与晋结盟的卫、鲁,随即在鲁之蜀地与秦、宋、陈、郑、蔡、许、卫、鲁等国会盟,以伸张楚势,与晋对抗。此后,楚、晋间连年争战不息,诸小国因此而穷于应付。楚共王十二年(前579),在宋国的撮合下,楚、晋在宋国定盟,约定彼此“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此为春秋时第一次弭兵之会。共王十五年,楚背约,北伐郑、卫。十六年,郑叛晋,与楚和,晋又伐郑。共王出兵救郑,在郑师及蛮军的配合下,与晋师战于鄢陵,战斗失利,楚势受挫。十八年至三十年,多次伐宋、陈、吴与郑,又与晋国进行了长达13年的争霸战争。临终前,仍然不忘鄢陵之败,深以有辱社稷而自责,遗嘱谥号为“灵”或“厉”。死后,群臣议谥,以其抚征南蛮训及诸夏之功,定为“共”。遗世有楚王熊审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