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無䏿國”、“無啟民”。傳說中國名。在北方。其人無男女,死則埋之,其心百廿年復化爲人。爲黄帝後裔,任姓。無男女生育之事,故稱無繼。其說始見於先秦,廣傳於後世。《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繼無民,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袁珂校注:“經文‘繼無’王念孫、郝懿行均校作‘無繼’。”又《海外北經》:“無䏿之國在長股東,爲人無䏿。”郭璞注:“其人穴居,食土,無男女,死即薶之,其心不朽,死百廿歲乃復更生。”袁珂校注:“當從《廣雅》作無啟;無啟,無繼也,正高誘注《淮南子》所謂‘其人蓋無嗣也’之義。”《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嬰民、深目民、無腸民、柔利民、一目民、無繼民。”高誘注:“無繼民,其人蓋無嗣也。北方之國也。”晉·郭璞《山海經圖讚·無䏿國》:“萬物相傳,非子則根。無䏿因心,構肉生魂。所以能然,尊形者存。”晉·張華《博物志》卷二:“無啟民,居穴食土,無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還化爲人。”參見本類“無腸國”、“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