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症山滩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症山滩界

热症山滩界

热症山滩界是指对热病施以寒凉性疗法后,在热势将尽之际,易于产生寒性疾病的阶段。(即热症之热与寒的分水岭,此乃疾病转化之关键时刻,故有此名——译者)此时,如将热症误为寒症、或将寒症误为热症而致误治,则有迫使热邪复发或转化为空虚热、陈热、隐伏热、浊热等慢性热病的可能。在一般情况下,山滩界在热症发病后约在第十三天出现。由于患者的体质特性、年龄、时令、居住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治疗方法等之不同,可出现赫依性、希拉性、巴达干性等三种不同的热症险关性山滩界。
赫依性山滩界 老年人或赫依型体质者患热病,其热邪易于降入赫依之部位;或因情志不舒,思虑过度而引起赫依骚动;或过多地应用寒凉性药物、外治法等,则热邪将尽之际,易于引起零散赫依骚动,由于赫依催促余热为患,故出现全身发热,气息粗急,舌干口渴,尿色赤,脉数等热症假象,极易与一般热病相混淆。其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疼痛,赫依穴压痛剧烈,气息喘急而鼻翼不动,口渴欲饮但不饮水亦能忍耐,舌红而干涩,尿赤而不浑,泡沫大,脉数而芤虚。因赫依热症山滩界极易发生而又不明显,诊断上又易于混淆。为此,必须采取给以性温而富于营养之饮食,从前迎头堵截的治疗原则。如若迎头过早,则有使热症余邪滞留而转化为陈热的可能。若迎头过迟则易使越轨之赫依热邪驱入命脉,称为脉虚,医治比较困难。所以应以新鲜而有营养之食物抑制赫依之势,次投温和而凉性药物祛除余热。宜取大蒜灰用温性酒送服,有压服赫依清除热邪之效。亦可投沉香十味散、沉香十五味散、解赫依热红花七味丸等清热药。如合并粘则可投沉香三十五味散。
希拉性山滩界 患者为壮年人和血、希拉型体质者,热邪降入希拉之本位;进食易引起血、希拉热之饮食,睡眠无规律,疲劳太甚;或热症医治拖廷时,致使热势炽盛,或单一热症不与巴达干、赫依相混而单独存在,热气耗尽,不显巴达干和赫依病征象。临床表现呈无故出汗,食欲亢进,口不甚渴,睡眠时没有呓语,呼吸平匀,尿色赤黄,脉搏浮取而脉象紧,中取脉象缓,最后沉取则至数正常,舌面黄而呈干燥,边缘红色等。治疗时,当热势平息后,不待呈现巴达干赫依症状,即抓紧时机进行治疗。如进食过早,食用肉、油、红糖、酒过多,则会转化成增盛热病,不省人事,头晕目眩。过迟则易使体力耗尽,引起赫依病。为防止营养缺乏,以致正精耗散,先给以少量之肉、油类、红糖等。
巴达干性山滩界 患者多为儿童及巴达干赫依型体质者,热邪侵入巴达干之部位;或者在热病未成熟时,过早地进行放血或过用寒凉药物,以致迫使热邪扩散。此时不显尾热症象而出现寒象,造成热邪隐伏之复杂症象。症见脉象迟缓,尿色青,饮食不思,消化不良,舌苔湿润,面容苍白等热象隐伏,难于辨识,易使误认为寒症。治疗时必须确实肯定热邪已完全消除之后,要注意病后调理,断除后遗症。若开斋任食,便会转为热疾,倘过度时,易转化为水臌症。诊断:脉象沉、缓、小便淋漓,尿清澈。消化力弱,口不甚渴,眼睛、胸腹部、脚背等处皆浮肿,此时已无热象。宜以肉、酒等热性之高营养食物大量补充,使其正精恢复。如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满,呕逆,食物无味及唾液增多等症状时,可服光明盐三味汤、石榴四味散等药,以补胃火。

☚ 热症   未成熟热 ☛
000219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