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病rè bìng

泛指引起发烧的病:他娘道,“送你舅舅的儿子。昨日~,也想这些东西吃。如今我倒半盏与他去。”(六十·1421)

病状

病状

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
病况,症候:
中医称某些病象:气(肝~;湿~)
胸闷:胸满
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
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寒热
瘴气所致的疾病:瘴疠
中暑:暍(暑暍) 受暑
咳嗽: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呛喀
哮喘病:吼(~疾;~儿病) 哮 齁
肢体麻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酥麻
轻微的麻木: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酸麻
麻木火辣:麻辣
麻木无知觉:顽痺
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气虚
人体血色素不足: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
气血衰竭:血败气索
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心悸
闭塞,郁结:闭结
大小便不利:
小便失禁: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
小便不通的病:癃闭
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热病

病名。出《素问·刺热篇》。
❶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参见伤寒、温病条。
❷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热病,有温病。”
❸指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医宗必读·伤寒》:“热病者,冬伤于寒,至夏乃发,头疼,身热恶寒,其脉洪盛。”《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名为热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
❹指五脏热病。见《素问·刺热篇》所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肾热病”等,详见各该条。
❺《灵枢》篇名。本文主要论述各种热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故名。内容列举了59个治疗热病的穴位和热病禁刺的兼症。同时对偏枯、痱、胸满、喉痹等症治也作了简述。

热病

❶泛指一切发热性疾病。
❷指与感染有关的外感热病。
❸指伤寒病五类疾患之一。见《难经·五十八难》。

热病

热病

中医病症名。
❶是指一切因外感而引起的发热性疾病,义同广义伤寒。
❷是指夏季所发的暑病。

☚ 温病   湿温 ☛

热病

病名。❶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❷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热病,有温病”
❸指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

热病rè bìng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番木鳖(101)。病名。出《素问·热论》等篇。
❶泛指一切外感引起的热性病,义同广义伤寒。
❷指使义伤寒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❸指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清·柳宝怡《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名为热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
❹《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论述各种热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故名。内容列举了59个治疗热病的穴位和热病禁刺的兼症。同时对偏枯、痱、胸满、喉痹等证治也作了简述。

热病rèbìng

病症名。出《素问·热论》等篇。
❶泛指一切外感引起的热性病, 义同广义伤寒。参见伤寒、温病条。
❷伤寒病五类疾患之一。见《难经·五十八难》。
❸夏季伏气所发的暑病。清·柳宝诒《温热逢源》:“伏气所发者, 名为热病, 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

热病

热病

藏医认为,疾病种类尽管有无数种,但按寒热属性可以归纳为寒证和热证两种。热病是体内赤巴和血液功能紊乱引起的属于火热亢盛、病情不稳定、迅速多变、病势严重,不易诊治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一切热证、瘟病及疠疫。
病因 《四部医典》说:瞋怒扰乱血液功能者,产生赤巴热而发热病。内因是由于人们不明事理,不能正确对待取与舍,自私贪婪而产生瞋怒。瞋怒引起体内固有的具有锐、热、腻、轻、臭、泻、湿等七特性的生理赤巴偏盛,产生热邪,焚烧体内七精华和三秽物,犹如木中存在的火焚烧木本身那样引起热病发生。外因是气候异常,如春、秋季节或中午、午夜该热不热,该冷不冷,特别是春、秋时分热证或瘟疫传染,容易发生热病。饮食不节,过食酒肉、红糖等性热和高营养的食物及辛、酸、咸味食物。起居反常,剧烈劳动,炎热天睡午觉,赛跑,强负重物,强挖硬土、摔跤、竞技及从马、山崖坠伤,房屋悬崖倒塌砸伤,石、棍击伤等均能引起热病。
热病性质 火是热病的本质,人体五种生理性赤巴之一居于胆囊位置的能消赤巴在外因的干扰下发生偏盛,超过常量而产生火热,迫使赤巴的七种特性更加突出。如腻性偏盛表现出面容多油腻;锐性偏盛促进精微成熟消化;热性偏盛使胃火、体温升高;轻性偏盛使药物等不能产生效果,或飘浮不定;臭性偏盛则产生腐鱼般的臭味;泻性偏盛造成下泻;湿性偏盛引起水湿增加,使放出的血、痰液稀淡。
分类 按年龄阶段分类有小儿热、壮年热、老年热;按病程分类,有新热、陈热;按所引发的病邪分类,有隆热、赤巴热、培根热、血热、黄水热等5种;按发病部位分类,有外肌肤热、中脉热和骨热、内脏腑热;按属性分类,有本系单一性热病、他系热病;按性质分类,有未成熟热、增盛热、空虚热、隐伏热、陈旧热、浊热等6种;按种类分类,有伤热、紊乱热、瘟热和中毒热等4种。
诊断 有以下几种方法:
按常规诊断 有总诊断和具体诊断2种。
(1) 总诊断:凡具上述内因和饮食、起居等外因而引发的疾病可诊断为热病。另外,凡是脉洪、数、紧,尿液色红黄、气味浓、蒸气大,头痛,发烧,口发酸、苦,舌苔厚腻,鼻腔干燥,巩膜红黄,疼痛固定不移,痰色红黄并带咸味,口渴引饮,呕吐或下泻血或胆汁,多汗而气味臭,夜晚失眠,白昼难寐,正午或食物消化时容易发病者可诊断为热病。利弊诊断,较长时期地用四水疗法治疗(冰片为药之水,小尖脉放血为外治之水,一味地食用凉性饮食为食之水,居住凉爽地方为起居之水),于病有益者为热病,不益为寒病。
(2) 具体诊断:
❶按年龄诊断。
❷按病程诊断:询问发病时间长短便可知晓新热或陈凉。
❸按病邪诊断:隆热的临床表现为呵欠频作,全身颤抖,失眠不寐,局部酸麻有蚁行感;赤巴热为口内发苦,目尿皆黄;培根热为身沉神昏,消化不良;血热则目赤尿红,痛点固定;黄水热为浮肿,皮肤瘙痒,出现疱疹。
❹按发病部位诊断:皮肤热和肌肉热临床表现为外表发热。脉热和骨热为中部发热。脏热和腑热为体腔内发热。
❺诊断本系热病和他系热病:本系单一性热病临床表现具有各单纯热病的症状。他系并发热病如隆赤并发热病,表现为隆鼓动热邪更甚,风火相助焚烧体内七精华;培根、赤巴并发热病,表现为寒热相互扰乱、对抗,如两仇人相遇,互相争斗。隆、赤巴、培根三聚合热病,表现为体衰乏力,容易出汗,目黄口干,恶寒喜热,身体酸麻有蚁行感,脉沉而紧,身体沉重,脊椎刺痛等,犹如力均势敌的两方争斗,互不屈服。
❻按性质诊断:未成熟热为恶寒喜热,黄昏时分关节疼痛;增盛热具备热病的全部症状;空虚热为服用凉药后马上发病;隐伏热,常食热性和有营养饮食则感觉于病不宜;陈旧热,询问病程长短便知;浊热则多汗、毛孔皮肤酸麻,面部浮肿、流鼻血。
❼按种类诊断:瘟热临床表现为头痛、多迷梦,恶寒;紊乱热则刺痛、多痰、气喘;伤热则激烈活动后即觉不舒;中毒热则毒邪随着人体七精华遍散全身、扰乱三邪,发病种类较多,症状不定。
按四边取舍法诊断 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易治热病:凡是脉满而实,变化小,尿液清稀,脸容光泽,舌苔湿润,放血易出,痰易止,疼痛小,气不喘,食欲佳,体力强,药械治疗易收效者属容易治疗范围。
(2) 难治热病:虽无死亡征兆,但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易转变成其他疾病者属难治的范围。
(3) 不治热病:凡出现脉搏颤抖、脉芤、停顿、急促。虽无肾病但尿液却从中部冷却,尿量少或失禁,无尿花泡沫,无浑悬物。痰如烟汁色或肉汁色,量多、积于喉部。放血血不出或流出朱砂汁样分裂成块状血液。卧床睡觉、未曾活动,但气喘、呼吸短促。毒聚结于腹中不出,任何治疗皆无效果,病势加重,病情多变,危害较大。痛点固定不移,痛如钉橛。体力衰竭,卧床不起。眼珠上翻,睾丸下垂,面积尘垢,言语刺刺不休,耳朵、鼻、舌、齿、唇如失血过度样苍白无华,不进饮食等症状者,属预后不良范围,宜停止治疗。
(4) 试治热病:对于假象较多和死症征兆较多的热证,要用对症的药械进行试探治疗,观察其有无疗效。例如,一些疾病虽表现出死症征兆,但经药械等治疗后有一定效果,从治疗中可以分辨出疾病的正象与假象。试治的关键是要看其治疗有无效果,死症征兆相同,而疾病性质不同,疾病性质相同而死症征兆不全,死症征兆多者如果试治无任何效果者,皆属难治;反之,治疗有一定效果,有好转希望的应该全力以赴地进行治疗。
治疗 有以下几方面:
对症治疗 必须按照以下各方面对症进行治疗。
(1) 对于单一性热病:采取灵活机动的治疗法进行治疗
❶根据体质、年龄进行施治,对于体质中等的患者和小儿热病,用凉性的药、械、食、行,像对待亲友那样温和治疗;对于体质强壮和壮年人的热病用四水,像对待敌人那样扑杀治疗;对于体质衰竭和老年人的热病,用凉、绵性药物等,像对待亲儿子那样滋补治疗。
❷根据病势发展阶段进行施治,对于体力强而早期热病,像霹雳样迅速地扑杀之,对于体力强而晚期热病,耐心地进行治疗。
❸根据引发病邪进行治疗,对于隆引起的热证,像迎面拦截或追杀穷寇那样进行治疗,如食用热性,具有营养的药物、饮食以迎面拦截隆邪或用凉性药物饮食追杀隆邪;对于赤巴引起的热证,像断漏样进行治疗,也就是先用泻法下泻,然后再用凉药止泻;对于培根引起的热证,像揭盖头样进行治疗,即不待病势成熟进行治疗,也就是先发制人;对于血病引起的热证,先用汤剂分离正血与坏血,之后于发病处放血降压;对于黄水引起的热证,首先用下泻或割刺等排出黄水后,最后用燥湿药物将黄水干燥之。
❹按发病部位治疗,对于发于皮肤和肌肉的热证,用汗法治疗;对于脉热证,其外脉热证用放血疗法,内脉热证用泻下法治疗;对于骨热,用熨敷法和药浴疗法治疗;对于五脏热证,用各自对症的散剂进行治疗。另外,对于心热证,于“诺嘎”、肺热证于“周果”、肝热证于“如通”、脉热证于“达突日”、肾热证于鱼弯脉等处放血。六腑热证,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❺根据并发病治疗,对于本系单一性热证,用直接追杀法治疗;对于他系并发热证,用哪种兼发症突出,则压制该并发症的方法进行治疗。
❻按疾病性质治疗,未成熟热,先用药物促使成熟,然后按正常热证进行治疗;增盛热,用冰片等凉药将火热扑灭之。空虚热,象吹风样用凉性药和营养品进行治疗。隐伏热,用揭盖头的方法进行治疗,即用四味石榴散等方剂将掩盖热证的寒性假象揭去。陈旧热,用像剥离木漆似的方法治疗,将胶着于七精华中的热邪分离开来。浊热,用燥湿方法治疗,将泛滥的黄水干燥之。
❼按疾病种类治疗,伤热先消炎愈创,然后滋补正精;紊乱热,早期用汤剂分离病邪,中期用散剂扑杀,后期用泻下剂下泻;瘟热,用发汗法即内服八味“夏甫日”散和凉汤等凉性方剂,将瘟邪迅速清除之;中毒热,用平衡隆、赤巴、培根失调等身体功能的方法,内服有关药方,将毒邪清除之。
(2)寒热混杂的热病:用各自的对症散剂进行治疗。
❶热病未成熟却又伴有寒证者,先用分离汤将寒热分离开来,再用热性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不分离就用热性药物治疗,即热性药物服用过早,药力降于引发的寒证的培根、隆上面,造成热邪更甚的危险,犹如用未发酵成熟的酒醅酿酒,酿不出酒那样,反而造成治疗困难。因此,要用既能消除培根、隆的寒,又不使赤巴热增盛的方法进行治疗。
❷热证成熟后如果出现与陈旧热相混杂者,用服凉性方剂或热性方剂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治法可能产生两种弊病,首先一味地服用凉性方剂虽平息了热证,但又有同时激起寒证的危险,造成治疗困难,这时用长期泻下法才能治好,但没有生命危险。同样,首先一味地服用热性方剂,虽平息了寒证,但又有同时激起热证的危险。虽然治起来比较容易,但一旦延治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增盛热和未成熟热,要用凉性方剂进行治疗,这样容易平熄热证,又能激发起寒证,对治疗有好处。上述治法还不能将寒热分离开来者,按寒热融冻际病和空虚热进行治疗,便可以分离开来。
❸隐伏热,用揭盖头法治疗,首先用四味石榴散揭去寒证盖头,然后用对症的凉性方剂进行治疗。
❹空虚热,由于空虚热是由隆邪鼓动热势增盛而发病的,因此先用性热、有营养的食物诱发隆邪,将隆熄灭后,再用凉性散剂消除遗留热病。
❺浊热,对于浊热中的寒性浊热,首先要用石榴方剂培助胃火,否则胃火被熄灭后,浊热则难以治疗;对于热性浊热,用缓泻法治之,以清除余热。
总之,对于寒热混杂证的治疗,由于容易造成治一伤一弊病,对治疗带来困难,所以治寒或治热哪种方法奏效,则首先用哪种方法治之;如果凉性药或热性药都不能奏效者,则用寒热药混合剂进行治疗,或者早晨用凉性药,晚上用热性药,交替治疗。不懂得上述将热寒分离的道理,只能扰乱疾病,不能取得好的疗效。
(3)散布性热病:用收敛法治疗。散布性热病有以下三种情况:
❶自然散布,如中毒症和培根木布病。
❷饮食反常或热证未成熟处于山原际阶段时,由于治疗不当等原因造成热邪散布,导致浊热病。
❸散布症收敛后未能及时将病邪排出身外,病邪又侵入脉道散布于全身。上述各种散布症,皆是由隆邪鼓动起热邪并由隆引导而侵入脉道,散布于全身的,如果不用收敛方剂将散布之热病收拢,犹如将捕捉到的野兽又放入荒原那样,对治疗带来困难。因此首先用有关汤剂和散剂,进行祛隆和收敛,再用各自对症药方象火上浇水样扑杀之。如果难以收敛者,用利尿法、缓泻法治疗最有效。
纠正治疗延误的方法 由于热病发病快,病势猛烈而多变,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如果一旦延误过时则对治疗带来困难。延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❶对疾病性质不明而造成延误,如胆汁窜散于脉道而形成的赤巴病,自发病起就对生命造成危险。如果拘泥常规待其成熟后再治疗,便延误治疗,因此,发病后立即用四水法进行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❷方剂效力不足造成延误,由于药量和药力过小,服药后只使热证得以暂时控制,出现一时较舒服的感觉,但未能真正根除病根,导致正精衰败,造成延误。对此要用连续给药或加大剂量方法,才能摧毁疾病。
❸反治造成延误,如将隐伏热误认为寒证,用四火法治疗,使热证治疗延误,对此,应立即调整对症方药。
❹药量和药力过大造成延误,热证病势较弱,但用凉性药械、食行治疗过度,反而使培根和隆邪激发而出,造成寒证发生,危及生命。对于这样情况,要注意辨明寒热各自的真实症状及出现的假象,然后积极进行治疗,才能纠正过来。
通治法 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饮食治疗:用下列11种有益的饮食疗法进行治疗。未成熟热用促使成熟的饮食进行治疗,如饮用加适当新鲜酥油的面汤和米粥等少营养易消化的性凉和性轻的饮食;增盛热,用无营养的饮食进行治疗,如饮用加少许糌粑的凉开水或凉水及奶酪、酪浆、苦苣菜汤等性凉而轻的饮食;零星隆症,用具有引诱零星隆出来的饮食进行治疗,如饮用杂骨汤、新鲜牛肉、蒜汁汤、黄牛奶酪等,对于有怀疑的隆病,用饮食试探法进行确诊,如饮少许牛羊跗骨汤、红糖、奶酪等性凉或性热的饮食,确诊为隆病后,再用对症饮食进行治疗;空虚热,用高营养的饮食进行治疗,如食用尕日巴牛肉、野生动物肉,黄牛奶酪、新酥油、跗骨汤、蒜汁汤等;热证夹杂有隆病者,如果隆势强盛则宜食用凉性具有营养的饮食进行治疗,如果热势强盛,则宜用性凉、轻的饮食进行治疗;隐伏热,用具有揭盖头功能的饮食进行治疗,有食用新鲜牛肉和食用任何热性食物两种;陈旧热,用具有分离陈旧热功能的食物进行治疗,如进食羊肉、牦牛肉、雪鸡肉及红糖、熔酥油、绵酒等;严重隆窜散症,用以营养品抑制隆邪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食用放置一年之久的干肉、酥油、红糖、陈酒等;身体衰弱者,用营养饮食进行滋补,如食用新鲜肉、酥油及蔗糖、新酿的绵酒等。禁忌下列6方面的饮食:未成熟热,宜忌影响热病成熟的饮食,如忌奶酪、酪浆、生水、凉水等;增盛热,宜忌激起火热的饮食,如忌肉、酒、陈酥油、红糖、大蒜、盐等;隆热被激发和散布症,宜忌激起隆热的饮食,如忌山羊奶酪、酪浆、花茶等和忌促使隆散布的凉水和枯蔫的蔬菜及酸味饮食;隐伏热和浊热,宜忌息灭胃火的饮食,如生冷和焦糊的食物;空虚热,宜忌一切能使热量散失的食物。不适宜疾病性质的饮食,如乳制品、甜食不适宜于痢疾、疠刺痛、白喉等疾病;具有营养的饮食不宜于天花;奶酪不适宜急性胃病;鱼肉、猪肉、血肠等不适宜中毒热。
(2) 生活起居治疗:一切凉性的生活起居,有益于单一性疾病;凉热性兼备的生活起居,有益于并发症。居住于草坪、水边等地,穿着单薄、轻微活动、心情愉快等属于凉性的生活起居;居住于半阴半阳处和炎热的地方活动等属于凉热性兼备的生活起居。之外,与上述相反的生活起居属于禁忌的生活起居。
(3) 药物治疗:
❶平息药方,有汤剂、散剂、药油丸3种。汤剂有成熟、分离、收敛、扑杀、试探、勾摄、燥湿等7种功能的汤剂。成熟汤有促使培根隆病成熟的四味藏木香汤、促使赤巴病成熟的三味獐牙菜汤、促使血热成熟的三果汤等3种;分离汤有分离隆热的独味木藤蓼汤,分离血病的独味余甘子汤,分离培根症的三味石榴汤等3种;收敛汤有收敛被隆驱散的热病的四味藏木香汤、七味藏木香汤和三味悬钩木汤等3种;扑杀汤有扑杀新发热病的五味安宁汤、扑杀伤热扩散和紊乱热病的五味兔耳草汤、扑杀中毒热的十五味水柏枝汤、立即捕杀陈旧热的十味大汤等3种;试探诊断汤有独味跗骨汤、三味骨精汤、三味藏茴香汤等3种,主要用于热病山原际阶段;勾摄汤有勾摄散布隆病的四味营养汤;燥湿汤有干燥浊热的九味西藏猫乳汤。散剂:有草药方、精药方、混合方3种。草药方,有像火中泼水样效果显著的十三味草药君膏;精药方有摧毁严重热病的三味冰片君臣散、七味冰片君臣散、九味冰片君臣散;摧毁中等热病的十味檀香散;摧毁低热病的十味牛黄散等。混合方有摧毁兼有隆病二合症的十味沉香散;兼有培根病二合症的《后续部》中所说的大石灰华安宁方等;摧毁陈旧热的散剂,最佳者为二十五味冰片散,中等者为《后续部》的檀香为主的方剂,下等者为牛黄为主的方剂;平衡隆、赤巴、培根功能的草药精药混合方剂,有《后续部》的八主散为基础,兼有紊乱热加紫檀等四味,瘟热加波棱瓜子等六味,疫热加麝香、穆库尔没药,各脏腑热证按《四部医典》所述的那样各加所对症的药物。药油丸:治上体热病的药油丸有三果药油丸;驱除兼有隆病的陈旧热的有獐牙菜药油丸;浊热善后干黄水的有西藏猫乳药油丸等。
❷泻下药方,用上述汤、散剂不能清除的热证,用泻下药方治之最有效。除了胆热病要待其转变成下落浮肿后再治疗以外,其他一切热证,促使其成熟后,用泻下法治之最好,特别是降于六腑的热证,用泻下法治疗最重要,这是因为引发热证的原因是赤巴,对于赤巴病邪只能用泻下法才能根除。但是具体运用泻下法时还要具体诊察疾病的情况而定。诊察的方法是,从时机方面诊察,诊察泻下的时机是否已到,疾病已成熟或未成熟;从药力方面诊察泻下有无效果。所以这样做,原因是赤巴病的治法唯泻下法不可,但未成熟热则不宜用泻下法,如果强行泻下则会造成热邪扩散。另外,隆热严重或不明原因的突发性热证也不宜用泻下法。适应症为已成熟的热证;落于六腑的热证;治疗乏术,只能用泻下法的热证及体质能支持的患者等。泻下法的操作分术前准备、正式泻下、善后等3项。术前准备包括促使疾病成熟、收敛散布病邪、压抑隆(风)势、揭隐伏热的盖头以暴露真实的疾病,助养胃火,摧毁疾病锋芒,除去增盛热以外的陈旧疾病还要进行洗澡和涂药油按摩。正式泻下,按《秘诀部》中所述的用主方上面根据病情加减对症药物而配制的泻下剂进行泻下。泻下的秽物色赤黄,臭气难闻,则表明病邪已清除,这时还须饮开水或凉开水催泻,直至下泻干净为止。善后,用米粥、面汤、开水加少许糌粑,或者奶酪、酪浆等凉性的饮食进行调养,但千万不能饮用热性饮食,否则犹如锅中熬毒药,对身体不利。另外,陈旧热宜用六味诃子汤进行缓泻最佳。
(4) 外治疗法 有放血疗法,将坏血从脉道中排出之;汗法,将病毒从毛孔同汗液排出;罨敷法,消除急性刺痛;药浴疗法,清除扩散的热邪;水激法,喷洒冷水能熄灭表热;灸法,封闭热邪逃逸的道路等6种疗法。其中,
❶放血疗法,放血要注意适应症、禁忌证和把握放血时机。禁忌症有7种,未成熟热,如果强行放血则会转变成浊热;瘟热,如果强行放血,瘟热则会落于五脏;紊乱热,如果未分离正血与坏血之前放血,则会放出正血,而且造成隆鼓动热邪散布,使坏血遗留体内,不能将残余热病根除之;空虚热,如果强行放血则会造成隆邪游动,产生刺痛;疫热,如果强行放血,则使遗血进入命脉,造成危险;中毒热,如果强行放血,则会使毒邪扩散,为根除毒热造成困难;身体衰弱的热病患者,如果强行放血,则会耗损生命依赖的血液,造成生命危险。适应证有4种,一切成熟和热势严重时期的热病,特别是伤热、紊乱热及疼痛严重的血病,用放血疗法治疗最佳。但上述适应证,如属没有机会成熟的热病,施行放血,则无疑亲手将患者交给死神;增盛热是属血与生命决胜负的一种热病,在较大血管处尽量多放出一些血,这样虽然失去一些血,但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空虚热,用凉性和具有营养的饮食滋补后再施行放血;隐伏热,宜于所隐伏的脉道处放血,以清除其病邪;瘟热、中毒热、疫热、疼痛血热等热邪侵入脉道者,放血时应放出与血同行的邪气为佳。把握放血的时机,看其疾病成熟与否,未成熟者促进其成熟。这些均属于术前准备。另外,鼓脉法、进力法、放血脉位、查看血象、放血量、处理不良反应等,均按照放血疗法条进行。
❷汗法,未成熟热严重者,不能采用发汗法,倘若强行发汗,不但汗不出,还会扰乱热邪引起热邪窜散。体力衰弱患者也不能采取发汗法,否则引起隆增盛,损害身体。未成熟热初期,病情轻微时,宜用汗法,发汗可以使热邪从中途逆返。增盛热宜用汗法,发汗能使热邪通过汗气排出体外。空虚热,可用汗法,发汗能使隆邪和热邪一起排出体外。陈旧热宜用汗法,因其热邪如油漆渗入木内那样,渗着于体内深处,用发汗法则可将热邪剥离而排泄出来。特别是瘟热,如同食肉动物都喜欢捕食用喙觅食的禽类那样,更要用发汗疗法。发汗方剂有下面的八味“夏普日”散。对于降于肌肤和骨骼中的热病,必须用汗法治疗,发汗时间一般选在自然微汗的时候为妥。发汗药物,热病未成熟时服用八味掀盖散即“夏普日杰巴”(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印度獐牙菜、岩白菜、藏马兜铃、毛瓣绿绒蒿、宽筋藤),并将藜菜煮熟热敷,引汗外出。
❸罨敷法,罨敷法有迅速镇痛的功能。罨敷法分冷敷热熨2种。冷敷法,用水底冷石、铁铧与丛菔混合冷敷,或用凉性药如石斛、獐牙菜、藏黄连等冷敷。对增盛热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冷敷,可以制止血症引起的刺痛。热熨法,霍尔灸(热油中煎过的毡片包裹葛缕子热敷)能止全身各处刺痛;热砖块熨敷能治疗未成熟热、隐伏热、浊热,并能养益胃火。
❹药浴法,药浴法能阻止热邪散布。浊热散布者,可于五味甘露药加丛菔的药水中洗浴;中毒热散布者,于五味甘露药加水柏枝的药水中洗浴;陈旧热散布者,于五味甘露药加甘松的药水中洗浴。另外,也可用煎煮上述药物的蒸气蒸腾或热敷。总之,按病情任意选择治疗,可以将散布于肌肤、骨、脉等的热病清除之。
❺水激法,水激法能熄灭表热。水激法不适宜于未成熟热和二合型的热病。热势轻微的热病内服八味掀盖汤(“夏普日杰巴”)发汗后,再用凉水喷激,迫使热邪从原路回返。散布的热邪,饮一捧量的胆矾酒后,于四鱼肌和髋骨及肩峰等处依次用冷水喷激,能将热邪收拢于腹内。增盛热,饮星水(星辰未消失之前收集的水)并喷激全身,可熄灭高热。无隆邪的陈旧热的治疗与增盛热相同,但兼有隆邪的陈旧热,于黎明时分饮酒,待到日出后,再用水喷激全身,这样可将渗着于深处的热邪清除出来。
❻灸法,艾灸能封锁热邪逃逸的去路。一般来说,热病不能用灸法,但下列6种特殊热证可以用灸治,如胆汁流窜入脉道引起的热病,艾灸能封锁胆汁流窜的脉道;空虚热邪侵入命脉引起的脉虚热病,艾灸犹如隘口放哨样能截断热邪的去路;热邪将尽又被零星隆煽起者,艾灸可以压抑零星隆势;对于风瘟震颤症和失眠症,艾灸能使其复原到无病的状态;痈疽引起的热病,艾灸,犹如强敌遇强敌样能制服热邪;遗留热病转变成寒病时,艾灸能养益胃火,放止胃火被熄灭。
具体热病的治疗 热病有24种并发杂病,它们是疯狂症、音哑症、失眠症、昏睡症、头痛症、头晕症、目干涩症、耳聋、流鼻血、舌干症、口渴症、不思饮食症、呃逆频作症、刺痛症、频咳症、咳嗽不止症、腹泻、呕吐、尿闭便秘症、血尿、盗汗症、体冷症、手足疼痛拘挛症、疠痈圆眼疮等。这些并发症都有各自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见各该条,这里不再赘述。对于热病的并发杂症必须谨慎施治,因为一切热病都会产生并发杂病,特别是天母瘟有更多的并发杂病,对于这些要用各自对症的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 消瘦痼疾   临界热病 ☛

热病rè bìng

febrile disease; pyreticosis; calenture; calentur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