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其性情
中国古代论文艺心理的术语。 意为作品中人物各有独自的性格情致。明清之际小说理论家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中提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以此称赞《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取得的高度成就,这些人物从外部形貌、内在心理乃至语言、感情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 故此术语可视为金圣叹的“性格说”的具体表述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种提法的意义在于: ❶ 要求叙事作品注重人物心理特征的描绘; ❷ 表现出对人物个性差异的自觉认识和评赏; ❸ 鲜明反对“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倾向,有利于小说、戏曲创作对人物个性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