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烟云过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烟云过眼

比喻转瞬即过,不留痕迹。宋赵蕃《淳熙稿·观祝少林所藏画》诗: “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立久时。”
●宋苏轼《宝绘堂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而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蓄: 收养。宋代苏轼看重读书绘画,轻视富贵生死。自己喜爱的东西被人拿走也不可惜。并认为这些东西犹如烟云掠过眼前,鸟声传过耳旁,虽高兴地欣赏,但一旦过去就不再惦念它了。

烟云过眼

像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形容事情很快就成了过去,而不留痕迹。也比喻身外之物,无足轻重。宋·苏轼《王君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忻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

比喻转眼即逝,不留痕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也作“过眼云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尽道是用不尽的金银,享不完的福禄了。谁知过眼云烟,容易消歇。”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六:“亦如名人书画,过眼云烟,未有百年不易主者。”也作“过眼烟云”。《红楼梦》一一八回:“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也作“云烟过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我书无印记,砚无铭识,政如好花朗月,胜水名山,偶与我逢,便为我有。迨云烟过眼,不复问为谁家物矣。”

事物

事物

物 玩意 东西
事物繁多:风云会
事物或事业繁盛火红,蔚为壮观:赤城霞起 霞起赤城
事物由简到繁,逐渐完善:大辂椎轮 椎轮大辂
事物艰巨复杂:天高地厚 地厚天高
事物非常希罕:闻所不闻 闻所未闻
事物转眼即逝: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好事物很难长久存在:井以甘竭
美好事物也有危害性的一面:厚味腊毒 腊毒厚味
(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事物)

另见:物品 景象1 存在 逝去

☚ 事物   各种事物 ☛

烟云过眼过眼云烟yān yún guò yǎn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

见 “过眼云烟”。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

象烟和云在眼前飘过一样。比喻转瞬即过,不必看重。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 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烟云过眼yānyún-guòyǎn

比喻事物很容易消失。参见“过眼烟云”。

烟云过眼yān yún ɡuò yǎn

见“过眼云烟”。

烟云过眼yānyún-guòyǎn

〔主谓〕 在眼边一飞而过的云烟。❶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忻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❷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清·黄景仁《小除日经厂市见王叔明画爱不克购归以志懊》:“~沙脱手,不知去落何人厨。”
△ 多用于人生态度方面。也用以形容事物消失之快。
【近义】灰飞烟灭 雪泥鸿爪
〖反义〗天长地久

烟云过眼yān yún guò yǎn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于玩器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即如同烟雾云气经过眼睛一样,转瞬即逝,不留痕迹。也作“过眼烟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