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烛影斧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烛影斧声

❶借指千古不解的疑案。清张岱《西湖梦寻·于坟》: “若公诤之,而公去之,则南宫之锢,不将烛影斧声乎?”
❷借指夺取帝位。《水浒后传》第一回: “烛影斧声垂青史,那堪再误伤天伦。”
●宋文莹《续湘山野录》: “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 好做,好做。’ 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也。” 另见宋张误《灵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端门: 宫殿南面的正门。柱斧: 用水晶制成的小斧。禁内: 宫内。相传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太祖赵匡胤病重,召弟赵光义(后继位为太宗)入宫,屏退左右。有人于烛影之下遥见太祖取柱斧戳地,当夜驾崩。因寝中只有太宗在场,于是世人怀疑他杀兄夺位。

烛影斧声

指宋太宗赵匡义杀兄夺位之事。据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载:“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好做! 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帝指宋太祖赵匡胤。后以“烛影斧声”比喻千古不决之疑案。

烛影斧声

灯烛之影,斧子之声。比喻宫廷政变。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冬病重,召弟弟开封王赵匡义进宫,二人在殿中酌酒对饮。宦官宫妾遥遥望见烛影摇曳中,开封王时而离席,仿佛不能承受。饮完酒后,夜已三更,殿前积雪厚达数寸。太祖拿斧除雪,并对弟弟说:“好做!好做!”接着,太祖宽衣就寝,鼾声如雷。五更天时,太祖驾崩。史传太祖是被开封王害死的。(见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太宗即位》)

争夺王位

争夺王位

争立
争夺君位:争国
争夺帝位:逐免
 争夺帝位、王权:争重
夺取君位:篡位
篡取君位:篡夺 篡伪
 篡夺君位:盗位 窃位 窃鼎 偷居
篡夺君位或政权:篡国
臣子夺取君位:
弑君而篡位:篡杀 篡弑 篡煞 弑君篡位
 宋太宗杀兄夺位之典:烛影斧声 烛影之疑 烛斧之疑 斧声之疑 斧声烛影
篡夺君位而绝其后:篡绝
篡窃皇统:篡统

☚ 夺位   争执 ☛
烛影斧声

116.烛影斧声(p1961.3)

书证引宋·释文莹《续湘山野録》有云: “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
按:引文不确。“雪”之“”,当属编者笔误或误刻,支,去枝竹也,则从支、習声,于义无解,不合六书原理。即使从攴(小击也)、習声,亦无解。《康熙字典》正编、补遗、备考,皆不收;新编《汉语大字典》支部、攴部皆不收。盖属讹字也。字当作:“㪬”,殆即“戳”之异体也,音chuo, 刺也, 见于《广韵·觉韵》. 《五灯会元·十一·风穴延沼禅师》: “时有僧问: ‘如何是正法眼?’师曰:‘即便㪬瞎。’曰: ‘㪬瞎后如何?’师曰: ‘捞天摸地。’ ”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载此事亦作:“上引柱斧㪬地,大声曰: ‘好自为之。’俄而帝崩。”今人郑世刚点校《湘山野錄》、《续錄》(中华书局,1984年7月1版)亦作“帝引柱斧㪬雪”并旁注曰:“丑角反。”皆可证为“㪬”。

☚ 燕颔虎颈   爪子 ☛
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

宋代典故,也是宋代宫廷事件中的一桩千古疑案。据载,宋太祖与宋太宗未创建宋皇朝时,曾与一道士游于关河,道士 “能引其喉……作清徵之声,时或一二句,随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 金猴虎头回,真龙得真位。” ( 《湘山野录续》) 后赵氏终于得到帝位,于是下诏追访道士,屡寻不见。开宝八年 (975),太祖祓禊,至西诏,见道士醉坐在河边树荫之下,招呼宋太祖,宋太祖将道士迎入宫中,“抵掌浩饮”,宋太祖乘醉时求问人寿,道士说: “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速措置。” (同上) 宋太祖记在心中,至所期日,太祖登太清阁四望气,当夜天气晴朗,星斗明粲,可一会,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太祖赶紧下阁,传人打开端门,召唤赵匡义,两人进入大殿后,酌酒对饮,将宦官、侍妾均屏之门外,只能见到在烛光之下两人对饮的影子,赵匡义时而避席旁立,“有不可胜状”,至宴止时,已禁漏三鼓,殿外积雪已至数寸,赵匡胤边举长斧戳地边对赵匡义说: “好做,好做。” 不久便回殿解衣就寝,鼻息如雷霆。当夜,赵匡义留宿禁内,将至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而赵匡胤已死去,赵匡义遂在柩前受遗诏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这段记载不见于宋代实录及正史,颇具神话色彩。正史中均载宋太祖是病逝,传位于宋太宗是受太后杜氏之命,生前曾设盟誓,藏于金匮,称金匮之盟。

☚ 赵匡胤授柄郭进   赵德昭自尽 ☛

烛影斧声zhu ying fu sheng

palace coup

烛影斧声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开宝九年(976)十月,帝(宋太祖)有疾。壬午夜,帝召晋王(赵光义),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 ‘吾母子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即皇帝位,改名炅。”此事不载于宋代国史及实录,民间记载也多神秘色彩。从事后太祖子孙多被太宗贬杀的事实中,可知“烛影斧声”是宋太宗为争夺帝位而不惜骨肉相残的一场政变。

烛影斧声zhúyǐng-fǔshēng

宋·文莹《续湘山野录·太宗即位》载:大雪之夜,宋太祖赵匡胤与弟赵光义同饮,宦官、宫女远远望见烛影之下赵光义起身避席。三更天后,又听见太祖用斧头戳雪之声。这天晚上赵光义住在内宫,半夜太祖驾崩。后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有人据此怀疑太宗弑兄篡位,又有人指出此记载虚妄不实,遂成一历史疑案。“烛影斧声”即指此疑案。后又以指宫廷政变。

烛影斧声zhú yǐnɡ fǔ shēnɡ

❶ 原指宋太宗杀兄篡位之事。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太宗即位》载,大雪之夜,太祖召弟赵匡义酌酒对饮,宦官宫妾遥见烛影摇曳下太祖以斧除雪。当晚太宗留宿禁内,太祖五鼓时即已驾崩。
❷ 后泛指政变。也作“斧声烛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