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鸡tsau213tɕi55zao213ji55蟋蟀; 灶马 (常穴于灶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一《虫之三·灶马》: “灶马 (纲目)。释名: 灶鸡,俗名。”清道光八年《永州府志》卷五下《风俗志·方言》: “灶马曰灶鸡。”又: “蟋蟀曰灶鸡。”同治九年《会理州志》卷十《风土志·物产》: “鸲掇,俗名曰灶马,又曰灶鸡。状似促织,稍大,长脚,好穴灶而居。” 灶鸡zau44ie44 [tsau ie]灶马,状如蟋蟀,黑色,善跳跃,多生活在厨房灶边。 灶鸡二2870①名灶马,一种常在灶台上活动的小蟋蟀。⑴吴语。江苏丹阳〖 〗。《重修丹阳县志》:「灶马曰~。」《杂格咙咚集》:「~娘娘来烧火,蟑螂妹妹合鲜汤。」⑵赣语。江西新余〖 〗。⑶粤语。广东吴川。⑷闽语。福建仙游〖 〗、漳平〖 〗、厦门〖 〗。广东潮阳〖 〗。②名蟑螂。⑴吴语。上海松江。⑵赣语。江西莲花〖 〗。③名蝗虫。赣语。湖南耒阳〖 〗。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螽蝗 > 竈馬 > 竈鷄 竈鷄 zàojī 灶鸡zào jī《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灶马(1)。药名。灶马的别名,参见“灶马”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