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灵岩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灵岩寺佛寺。在都江堰市北灵岩山上。始建年代有二说: 一说隋代始建,初名光化寺,唐初释道因及其弟子在此刻书石经达1000余块。一说唐开元四年 (716年) 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创建。后年久荒芜。明万历时大修。清乾隆时,僧性本重修。嘉庆元年 (1796年) 僧圆隽与县令邵良于寺旁建东狱庙与喜雨坊。“文化大革命” 中,文物古迹、山林风景遭受严重破坏。1980年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寺现存灵窦泉、唐代藏经洞、棋盘石、清代弥勒殿、黑洞、元觉洞、喜雨坊等胜迹。原石刻佛经存于两处: 一在寺前上竹林寺后,一在寺右东狱庙半岩间。清光绪年间因岩崩发现。民国20年 (1931年) 蒲春蔚清理出大量石经。石经沿洞壁依次重叠,每版间垫数枚开元钱。版高40厘米,宽倍之。两面刻文,版上楞刻经名、卷第、版数及功德主名氏,共有 《大般若经》、《月灯三昧经》、《陀罗尼经》、《灌顶经》、《腅子因胜经》 等16种。经文皆楷书,为隋唐笔法。其种类、数量之多,是中国仅次于北京房山石经的碑版石经。可惜受潮千年,出土即碎,完整者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管所将幸存破碎石经就形嵌为16架屏保护。寺左半山坡上有传为阿世多尊者所制千佛塔,形制独特,雕刻精细,蜀中罕见。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在略阳县城南3公里处嘉陵江畔的天然岩穴上,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由前后两洞组成。前洞口高25米、宽50米、深60米,建有大雄宝殿,内供如来佛,殿前有望江楼、厢房等。后洞佛龛上有泥塑彩色卧佛。前后两洞佛龛上雕刻有石佛、菩萨像等,体态各异,造形精美。寺内还有石碑、摩崖石刻130余方,有“小碑林” 之称。 灵岩寺 灵岩寺佛寺。位于今陕西略阳县城南约3公里的嘉陵江畔。据寺内石碑记载,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在天然洞穴里。分前后两洞,前洞有房屋建筑,后洞为涅槃佛和多尊罗汉像,并有钟乳石柱。两洞间悬空架一木,称奈何桥或飞桥。寺内存碑碣118通,有为修建寺院而立者,有为游者题咏而立者。其中明代摹刻的《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铭》,很有价值。 ☚ 净明寺塔 感经塔 ☛ 灵岩寺 灵岩寺佛寺。位于今陕西略阳县城南约3公里的嘉陵江畔。据寺内石碑记载,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在天然洞穴里。分前后两洞,前洞有房屋建筑,后洞为涅槃佛和多尊罗汉像,并有钟乳石柱。两洞间悬空架一木,称奈何桥或飞桥。寺内存碑碣118通,有为修建寺院而立者,有为游者题咏而立者。其中明代摹刻的《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铭》,很有价值。 ☚ 净明寺塔 感经塔 ☛ 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长清县泰山支脉。兴于北魏,盛于唐末,以后各代屡有修葺,遂具今日规模。寺院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千佛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屡有重修,前檐下柱础仍为唐代遗物,覆莲柱础的雕琢极为精美。大殿阔七间,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出檐深远,斗拱疏朗宏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四周分列40尊彩绘泥塑罗汉像,分置于殿内左、后、右壁坛上。这批罗汉像采用传统的彩塑,即大形与细部塑绘结合的手法,造型写实,神态逼真。塑像摆脱了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专家认为,罗汉的形体、比例、相貌不但符合一般人体生态,并具有山东人强壮魁梧的特点,推测塑造时可能有模特儿为依据。这些塑像不仅表面形似,而且达到了神似的程度。塑像神态各异,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极目远眺,有的沉思默想,个个眉目有神,口鼻传情,呼之欲出。梁启超曾称这些塑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关于这些塑像的创作年代,学者们向来有诸多争论,据1981—1983年维修查明,大部分为宋代塑造,少数为明代增塑。千佛殿西面有辟支塔,是辟支迦佛陀塔的略称,为奉祀辟支佛的塔。创建于唐天宝年间,重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塔高54米,砖结构,八角九层。塔基四周有浮雕图案,每级四门六窗。五层以上沿塔身外檐旋转上登塔顶。顶端的铁制塔刹装饰华丽,全塔比例协调,俊秀挺拔。寺院西侧有墓塔167座,是灵岩寺历代住持的墓地。墓塔形制多样,与河南少林寺塔林齐名。灵岩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我国四大丛林之一(其余三处为天台山国清寺、武当山玉泉寺,栖霞山栖霞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聊城山陕会馆 曲阜孔庙 ☛ 灵岩寺 灵岩寺灵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位于长清县万德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四门塔 蓬莱水城 ☛ 灵岩寺 107 灵岩寺在长清县的灵岩谷中,我国四大名刹之一。始建于北魏,唐宋极盛。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墓塔林等。千佛殿内有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40尊,神态逼真,无一雷同,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墓塔林为唐代以来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辟支塔高52.4米,八角九层,空心砖塔。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向有灵岩胜境之说。 ☚ 蓬莱阁 江苏省 ☛ 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灵岩山上,为春秋时吴王馆娃宫旧址。东晋司空陆沅(一说东吴名将陆抗)于此建别墅。梁天监二年(503)建秀峰寺,唐改称灵岩寺。后多次兴毁,现存建筑除塔外,都为1919至1932年重建,主要有天王殿(弥勒楼阁)、大雄宝殿、藏经楼、香光厅、钟楼和多宝塔等。塔俗称灵岩塔,始建于梁,重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后毁。今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八面七级砖砌,挺拔秀丽,与飞檐凌空的钟楼相望,成为灵岩山的标志。灵岩寺名僧辈出,为东南著名丛林,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唐戴叔伦有诗云:“石龛苍藓积,香径白云深。” ☚ 灵岩山 韩世忠墓 ☛ 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雁荡山灵岩下。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曾为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元代毁于兵火,明清两代多次重修,今寺为民国年间所建,近年又全面修建。有大雄宝殿及两厢,规模亦不大。但其地景色颇为清幽。寺前有明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石刻。寺后有观音竹,秀细润泽,其竿望之似圆,触之实方,颇为奇特,为雁荡特产。 ☚ 灵岩 天窗洞 ☛ 灵岩寺 灵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灵岩山上。东晋升平元年(357)苻秦名僧竺僧朗卓锡于此建精舍数十区,并往来说法,使“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今寺后有朗公石,立如人形,传为竺僧朗化身。北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兴建文石室、灵泉殿、思远佛寺。孝明帝正光初,法定禅师建灵岩、神宝二寺,被誉为灵岩寺开山第一祖。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慧崇等扩建。宋景祐到嘉祐年间(1034—1063),琼环长老重建五花殿、千佛殿,殿阁廊庑更为宏伟壮观。熙宁年间(1068—1077),灵岩寺移建于今址。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处。唐人李吉甫(758—814)在《十道图》中将灵岩寺同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域中四绝”。今灵岩寺山门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上镌“灵岩胜境”四大字。东行有崇兴桥,系宋大观二年(1108)仁钦禅师所建,旁有纪其事的宋碑一块。过十里松林,有“大灵岩寺”碑,系元至正三年(1343)按察使文书讷所书。外门有金刚殿、天王殿,明代建筑,殿内塑护法四天王像,存唐至清历代碑刻。殿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鼓已不存,钟重500余斤。正殿为大雄宝殿,宋代遗物。殿西鲁班洞内有唐碑三通、宋碑二通,金元明清碑刻四百余通。其中尤以唐代李邕《灵岩寺颂碑》、宋代《苏轼醉诗碑》最为珍贵。殿北琼环禅师所建五花殿遗迹尚存。殿西北有千年古柏,系汉柏,名摩顶松。千佛殿西北有辟支塔,后有御书阁,沿阁下石阶,有卓锡、双鹤、白鹤三泉,李白有诗赞其清幽。摩顶松西为历代寺中高僧墓塔林,造型精美,堪与少林寺塔林媲美。沿石阶攀登,有慧崇塔、可公床、白云洞,到方山之巅有证明殿。灵岩寺环境胜美,向以泉石秀丽、景色幽深著称。金代赵秉文《灵岩寺》有“济南山水窟,岩寺风景最”的赞语,明人薛瑄《秋日灵岩道中》:“照人霜叶红于染,拂袖岚光翠欲流”,王世贞《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描写其所见景色也颇为生动。刘长卿、曾巩、王安石、苏辙,乃至近代梁启超等,均有游赏之作。唐太宗李世民、清乾隆皇帝弘历也曾往游。 ☚ 2. 长清县 千佛殿 ☛ 灵岩寺中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山东省长清县东南方山下。方山也叫 “玉符山” ,位于泰山西北麓。据传苻秦永兴中竺僧朗来此地说法,说得 “猛兽归伏,乱石点头” ,因此称这里为 “灵岩” 。灵岩寺始建于北魏,唐宋扩建,此后各代也相继修缮增建,最盛时有殿阁40多处、禅房500多间,僧侣多达500人以上,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文物丰盛。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积翠证明龛(亦称 “证明功德龛” )、墓塔林、五花殿石柱等,还有唐代李邕的 《灵岩寺颂碑》 等,都具较高的艺术价值。灵岩寺现存建筑有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 灵岩寺 灵岩寺在济南市西南80公里长清县方山之阳。方山因主峰顶部四面如削,方方正正,故得此名。据《灵岩志》载,苻秦永兴中竺僧朗来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将方山改为灵岩。灵岩寺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苻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朗公“建精舍数十余区”,为灵岩寺开山第一祖。魏止光初年(公元520年)法定禅师先建方山之阴神宝寺,后建方山之阳灵岩寺。此后经历兴废。现在的灵岩寺是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僧惠崇重建。历代重修,现存多为宋代建筑。唐宋盛时,殿阁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五百余人,成为我国四大名刹之首,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同称天下寺院“四绝”,灵岩寺负有“四绝第一”的盛名。经历代修葺增建,寺院布局恢宏,文物古迹丰富。现存的御书阁篆额,据传为唐太宗御书。宋代的太宗、真宗、仁宗、徽宗也均赐御书,被金兵所焚。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辟支塔等,还有积翠证明龛、墓塔林、五花殿石柱及唐代李邕撰书《灵岩寺颂碑》、元代日本僧人邵元撰书《息庵禅师道行碑》等唐宋以来碑碣,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寺周翠峦叠嶂,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的汉柏、摩顶松、可公床、朗公石、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以及“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皆别具情趣,著称于世。金代诗人赵秉文及明代学者王士祯有“济南山水窟,岩寺风景最”,“灵岩为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之说。 ☚ 灵山卫 灵岩胜境坊 ☛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长清县东南25公里方山南麓。始建于前秦,屡有兴废。今存积翠证明龛为唐代遗物,辟支砖塔建造于宋代,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钟鼓楼等为元与明的建筑。千佛殿中宋塑四十尊罗汉十分精美,为宋代雕塑艺术之珍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