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Shì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浙江之椒江,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上声” 部。郑樵注其源: ❶本 ‘氏’ 氏,齐大夫之后也。《吴志》: 北海氏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 “氏者,民无上! 可改为‘是’。”遂改焉。仕吴,官至侍中,都亭侯; 唐天宝秘书少监是光,又改姓齐。 ❷又注: “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 ‘氏’ 氏。五代梁将氏叔琮、氏延赏。”(按: 《姓氏考略》注云: “《隶释》有是盛、是迁。则顺帝——东汉顺帝刘保,前已有是姓。不始季汉。或当时氏、是两字本通。是仪之改 ‘氏’ 为 ‘是’,亦以此。” 所惜未得其详。) 明代有是天佑,光泽县大使; 清代有是镜。 是shì❶凡是,所有的。贾岛《送耿逸人》:是药皆谙性,令人渐学仙。姚合《寄不疑山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❷皆,都是。杨巨源《题表丈三大夫书斋》:盛府自莲花,群公是岁华。 ❸在。崔灏《黄鹤楼》:是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❹虽,虽然。白居易《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是夜勿言归,相携石楼宿。 ❺但,但是。寒山《汝为埋头痴兀兀》: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恍惚。 ❻发语词。无实义。寒山《是我有钱日》:是我有钱日,恒为汝贷将。汝今既饱暖,见我不分张。苏颋《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是阅京坻富,仍观都色雄。 ❼通“识”。卢仝《井请客》:我生天地间,颇是往还数。 是shì❶正確。與“非”相對。見“是非”。 ❷認爲是正確的。揚雄《羽獵賦》:“非章華,是靈臺。”張衡《東京賦》:“凡人心是所學,體安所習。” ❸此。枚乘《七發》:“久執不廢,大命乃傾,太子豈有是乎。” ❹判斷動詞。趙壹《刺世疾邪賦》:“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❺語助詞,以確指行爲的對象。揚雄《逐貧賦》:“好爲庸卒,刑戮是加。” 是shì助词。置于句末,相当于“啊”、“哇”。 (例) ❶师父! 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二十三·293·) ❷不想妖魔本领大,你们手段不济,禁他不过。好道着一个回来,说个信息是,却更不闻音。(三十·384·) 是shì❶因、为,用作介词或连词,引出原因或目的。《乐府诗集》卷四六《读曲歌》:“所欢子,不与他人别,啼~忆郎耳。”意即为忆郎而啼。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诗:“愁因薄暮起,兴~清秋发。”杜甫《古柏行》:“扶持自~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是”与“因”均互文。又《咏怀古迹》诗:“最~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最是,正因。牟融《玉京词》:“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看棋。”此用王质入山遇仙事,意谓他归后无家正是由于看棋。李颀《送魏万之京》诗:“莫~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陆龟蒙《短歌行》:“人言畏猛虎,谁~撩头弊?”葛胜仲《蓦山溪》词:“主人~客,一笑强颁春。”石孝友《醉落魄》词:“雨断云销,总~初情薄。”陈著《行香子》词:“算天亦自,无奈吾何,~饥能忍、寒能耐、老能歌。”陈允平《柳梢青》词:“尊前暗忆年时。算笛里、关情~伊。”此咏梅词。汪梦斗《摸鱼儿》词《过东平有感》:“吟情苦,滴尽英雄老泪,凄酸不~儿女。”用法并同。“是”表“因”义汉代已启其端,《说苑·善说》:“孟尝君曰:‘衣新而不旧,则~修也;仓庾盈而不虚,则~富也。”
❷介词或动词,相当于“在”。《乐府诗集》卷四四《子夜四时歌》:“掘作九州池,尽~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储光羲《江南曲》:“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二例介出处所,均犹云“在大宅”“在湖边”。杜甫《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诗:“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今朝。”温庭筠《苏武庙》诗:“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丁年。”二例介出时间,均犹云“在今朝”“在丁年”。李商隐《牡丹》诗:“我~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义亦同。黄庭坚《蓦山溪》词《至宜州作,寄赠陈湘》:“书漫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李曾伯《水龙吟》词:“泪落碑存,鹤归城~,不堪回首。”二例表“存在”义,为动词用法。沈蔚《寻梅》词:“春风烂漫却且可。~而今、枝上一朵两朵。”陈景沂《水龙吟》词:“自川葵放后,堂萱谢了,~园苑,无花草。”苏泂《摸鱼儿》词《忆刘改之》:“刘郎豪气今何在?应~九疑三楚。”陈韡《哨遍》词:“十万钱,骑鹤更扬州,~人间几曾有底?”刘辰翁《减字木兰花》词《庚辰送春》:“送春待晓,春~五更先去了。”郑楷《诉衷情》词:“试问归期,~酴醾后,~牡丹前?”用法并同。
❸动词,略与“有”同。白居易《寄刘苏州》诗:“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谁?”意即更有谁。又《狂吟》诗:“~客相逢皆故旧,无僧每见不殷勤。”“是”与“无”对举。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卓文君。”仍是,犹言更有。文与可《寄宇文公南》诗:“从来绵竹多贤者,惟~扬雄失壮夫。”张文潜《将至海州明山有作》:“望望孤城沧海边,好云深处~人烟。”义并同。赵可《雨中花慢》词:“惟~年年飞雁,霜雪知还。”“惟是”亦犹“只有”。刘辰翁《酹江月》词《漫兴》:“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山河如此,月中定~何物?”周密《杏花天》词:“金池琼苑曾经醉,~多少、红情绿意。”文天祥《酹江月》词:“伴人无寐,秦淮应~孤月。”仇远《虞美人》词:“满城风雨消凝处。谁~潘郎句。”张炎《壶中天》词《客中寄友》:“西秦倦旅,~几年不听,西湖风雨。”段克己《渔家傲》词:“断送春光惟~酒,玉杯重捧纤纤手。”上句用韩愈《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一联中成句。义并同。又此种用法亦可上溯汉代,四部丛刊影明钞本《说苑·敬慎》录慎言金人铭:“口~何伤?祸之门也。”
❹犹虽也。白居易《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诗:“古诗惜昼短,劝我令秉烛。~夜勿言归,相携石楼宿。”言虽夜亦勿归也。柳永《满江红》词:“中心事,多伤感。人~宿,前村馆。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言人虽独宿孤馆,而心中犹想念鸳衾也。《风月紫云庭》剧:“两阵狂风~紧,也不到得交(教)吹散楚城云。”是紧,虽紧也。不到得,犹云不至于。三十种本《薛仁贵》剧:“上坟处~有醉的婆娘,也不似你,你。吃得来东倒西歪,后合前偃,吐天吐地。”是有,虽有也。《元曲选》本作“上坟的须有许多人”。须亦虽也,参见681页“须❻”。又《博望烧屯》剧:“这个~庶子,有心机;这个须降将,显忠直。”是庶子,犹云虽庶子也。是与须互文而皆为虽义。《虎头牌》剧二:“则俺那山寿马侄儿~软善,犯着的休想他便肯见怜。”言山寿马人虽软善,但是犯他不得也。《词林摘艳》一王伯成小令《春从天上来》:“他情~歹,咱心且捱,终须也要还满了相思债。”言彼心虽变,我心不变也。《太平乐府》一张小山小令《蟾宫曲》:“~有红尘,不到幽居。”是有,义见前。又五赵显宏小令《刮地风·别思》:“团圆日~有,相思病怎休。”义同上。徐氏影刻元本《乐府阳春白雪》前二徐容斋小令《蟾宫曲》:“一个可喜娘身材儿~小,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意言美人身材虽小,然即使在福分有如天之大者,亦难消受之也。又前三马东篱小令《寿阳曲》:“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意言朋友劝我不必为他而憔悴,虽曰好意,但未知就里耳;倘若知我就里,恐连劝我者亦将与我表同情而一般憔悴也。又后二无名氏《八声甘州》套《杯中酒冷》:“~费了些精神,一夜欢娱正了本。”意言对于彼美,虽耗费了些工夫,但一夜欢娱,足以偿本也。又后四无名氏《斗鹌鹑》套《半世飘蓬》:“寨儿里相知~有,一见咱望风举手。”意言寨中素日相知之人虽尽有,但见我则无不降伏也。《乐府群玉》三陈德和小令《落梅风·雪中十事》之《陶穀烹茶》:“试烹来~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羊羔,酒名;争些,差些也。言茶之风韵虽美,比之羊羔美酒,则滋味较差也。“是”字有虽义,“则”字亦有虽义。是则是一语,从语法之组织上分析之:以“是”字为本位,则可解为虽则是;以“则”字为本位,而读第一“是”字略顿,则可解为是虽是,与“小则小”之犹云小虽小,“老则老”之犹云老虽老同。又见“是即是”“是则”“是则是”。
❺与试同,以音同而假用之。方诸生本《西厢》附录王实甫《丝竹芙蓉亭》剧《点绛唇》一折:“你~猜,止不过月明千里故人来。”明无名氏《词谑》附词套,载此文作“你试猜”。是即试也。《竹坞听琴》剧二:“梁尹云:‘道姑!我此一来,你试猜咱!’正旦云:‘相公此来,贫姑~猜波!’”《金钱记》剧一:“贺知章云:‘我~猜咱。’正末云:‘哥哥试猜。’”是与试皆互文也。《两世姻缘》剧三:“手抵着牙儿~记咱!不由我心儿里相牵挂。”《竹坞听琴》剧二:“你将那无显验的文书~监察,须不是俺孔宣圣遗留下。”《墙头马上》剧四:“我心中意气怎消除,你~窨付,负与何辜。”窨付犹云思忖。《望江亭》剧一:“挂起这秋风布帆,~看他碧云两岸。”《词林摘艳》一无名氏小令《八宝妆》:“开窗~看时,果是情人至。”又三无名氏《粉蝶儿》套《宝殿生凉》:“则听的黄鹂声啭,~看那白鹭成行。”又六无名氏《端正好》套《玉露滴金风起》:“蟾光清似水,明月照神京,~看这清秋桂影。”又九无名氏《醉花阴》套《杨柳横塘淡烟锁》:“~看他江山依旧,惟有俺人物消磨。”凡此是字,均即试字也。今皮黄剧《搜孤救孤》之“卑人言来你~听”,《乌盆记》之“我有言来你~听”,犹其遗意。
❻与甚同,以音近而假用之。张埜《沁园春》词《止酒效稼轩体》:“请生亟退休停。更说~、浊贤与圣清。”《宋元名家词》本《古山乐府》作说是,粟香室本作说甚,说是即说甚也。生指麹生,酒之寓言。《元草堂诗馀》段宏章《洞仙歌》词《荼䕷》:“~曾约梅花带春来,又自趁梨花,送春归去。”是曾约云云,即甚曾约云云也;言为甚与梅花带春来,又随梨花送春归也。《董西厢》三:“姐姐为人~稔色,张生做事忒通疏。”此是字与忒字相对,是稔色即甚稔色也。稔色犹云美貌。《勘头巾》剧三:“~好~好!一了说,碧桃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好即甚好也。《荐福碑》剧二:“正末唱:‘这人姓甚名谁?’曳剌云:‘姓张是张浩。’正末唱:‘他年纪~大小?’曳剌云:‘三十岁也。’”是大小,言甚样大小,即犹云年纪大小如何也。《词林摘艳》七陈大声《集贤宾》套《代友人有怀》:“茶饭又不~调,梦儿又不大个好。”《雍熙乐府》十四作“茶饭又不甚调”。不是即不甚也。又见“是末”“是么”。
❼该括辞,犹凡也。习见者为是处、是人、是事、是物等语。白居易《狂吟》诗:“~客相逢皆故旧,无僧每见不殷勤。”是客,犹云凡是客也。项斯《送僧》诗:“逢寺暂投宿,~山皆独寻。”是山,犹云凡是山也。贾岛《送孙逸人》诗:“~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是药,犹云凡是药也。《南宋六十家》赵汝[[!NB02E]]《琳宇》诗:“~院皆扃户,无人但听琴。”是院,犹云凡是院也。《梅礀诗话》引宋自述《看梅》诗:“~花寒不芳,此花寒独香。”是花,犹云凡是花也。戴复古《贺新郎》词:“早晚枢庭开幕府,~英雄尽为公奔走。”是英雄,犹云凡是英雄也。巾箱本《琵琶记》十四:“况衣衾棺椁,~件皆无。”是件,犹云件件也。凌延喜本《幽闺记》二十六:“睡不着,~愁都做了枕边泪。”是愁,犹云凡是愁或一切愁也。《雍熙乐府》十五后集无名氏小令《驻云飞·闺怨》:“~话休题,你是何人我是谁。”是话休题,犹云一切话休提也。又见“是处”“是人”“是事”“是物”。
❽犹务也。又见“是必”“是须”。 是 是❶虽。《风月紫云庭》:“两阵狂风是紧,也不到得交(教)吹散楚城云。”是紧犹言虽紧。 ❷试之同音假借字。《金钱记》剧一:“贺知章云: ‘我是猜咱。’正末云: ‘哥哥试猜。’”是与试同义。 ❸与甚同。《董西厢》三:“姐姐为人是稔色,张生做事忒通疏。”是稔色犹言甚稔色。 ❹凡。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是处犹言凡处,处处。 ❺务。《西厢记》五之一:“指日拜恩衣昼锦,是须休作倚门妆。”是须犹言务须。 ☚ 待 怎生 ☛
是 是普遍,一切。总括之词。如“是事”即“凡事”; “是件”即“件件”; “是处”即“各处”。《古今小说》十五:“既是我妹子嫁你了,是事都由你。” ☚ 响马 是必 ☛ 是 是❶虽。柳永《满江红》(匹马驱驱):“中心事,多伤感。人是宿,前村馆。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又与“甚”同,以音近而假用之。张埜《沁园春》:“请生亟退休停。更说是、浊贤与圣清。”按,粟香室本《古山乐府》“说是”即作“说甚”。 ❷凡。戴复古《贺新郎》(忆把金罍酒):“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 ☚ 咬 是人 ☛ 是 是shì(1)虽然。辛弃疾《满江红·再用前韵》:“琴里新声风响珮,笔端醉墨鸦栖壁。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3—1887)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风响珮、鸦栖壁,形容使君琴艺书法高超。(2)用在短句后面,对整个短句起肯定并强调作用。黄庭坚《蓦山溪》:“如今对酒,不似那回时。书谩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是。”(1—402) 王千秋《青玉案》:“头管一声天外起。群仙俱上,有人殊丽,认得分明是。”(3—1473) ☚ 使倖 是处 ☛ 是 是shì❶对,正确,与“非”相对。《魏风·园有桃》一章:“彼人是哉,子曰何其?”郑《笺》:“彼人,谓君也。不知我所为忧者,既非责我,又曰君俭而啬,所行是其道哉。子于此忧之何乎?”朱熹《集传》:“彼之所为已是矣,而子之言独何为哉?” ❷指示代词,此,这,用于句中表示确指和肯定。《大雅·文王有声》七章: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郑《笺》:“考,犹稽也。宅,居也。稽疑之法,必契灼龟而卜之,武王卜居是镐京之地,龟则正之,谓得吉兆,武王遂居之。”《大雅·崧高》三章:“登是南邦,世执其功。”毛《传》:“登,成也;功,事也。”登是南邦,成此南邦之法度。《大雅·烝民》一章: “民之乘彝,好是懿德。”毛《传》:“彝,常;懿,美也。”郑《笺》:“民所执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朱熹《集传》:“是乃民所执之常性,故其情无不好此美德者。” ❸指示代词,位于宾语与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豳风·破斧》二章: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鲁诗》 “吪”作“讹”。《尔雅·释言》:“讹,化也。”四国是吪,感化四国。”《小雅·小旻》四章:“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毛《传》:“迩,近也;争为近言。”王先谦《集疏》:“听迩言,即务权利也。为政不明大体,逐浅近之权利以为经济在,是不知其为迩言也。所听在是,所争亦在是矣。”《商颂·玄鸟》一章:“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韩诗》说:“大糦,大祭也。”郑《笺》:“交龙为旂;糦,黍稷也。乃有诸侯建龙旂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 ❹指示代词,此。做动词的宾语前置。《周南·葛覃》二章:“维叶莫莫,是刈是濩。”《广雅·释训》: “莫莫,茂也。”《韩诗》说:“刈,取也。”毛《传》:“濩,煮之也。”一说:是,于是。孔《疏》:“其叶则莫莫然成就,葛既成就,已可采用,于是刈取之,于是濩煮之。”《小雅·鹿鸣》二章:“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毛《传》:“恌,愉也。是则是傚,言可法傚也。”《商颂·殷武》六章:“是断是迁,方是虔。”毛《传》:“迁,徙。”郑《笺》: “椹谓之虔。取松柏易直者断而迁之,正于椹上。” ❺判断词,是。《秦风·小戎》二章: “骐是中,䯄骊是骖。”毛《传》:“黄马黑喙曰䯄。”郑《笺》:“赤身黑鬣曰。 中, 中服也。 骖, 两騑也。”服,服马。骖,骖马。一车四马,服马在中间,骖马在两侧。 ☚ 虽则 是以 ☛ 是读音s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承纸切,上,纸韵。 ❶承认对方所说的对。 ❷表示存在。 ❸表示适合。 ❹表示凡是。 ❺与“非”相对。对;正确。 ❻姓。 上一条: "> 下一条: 昰 是只要是,凡是。如:“猪肉紧缺的时候是个猪就能卖掉,眼汝猪价又喃,收猪的还挑肥拣瘦。” 是〔shi〕nis: 他~苗族。wud nis ghob xongb. 是非 〔shi fei〕 deb sead: 这人爱说~。ad leb nex nendjangx pud deb sead. 是否 〔shi fou〕 nis jex nis:~他干的我不知道。nis jexnis wud chud nangd weljid nianl。 是昰{}三4160①名月底。古北方方言。《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月者何,仅逮~月也。」汉何休注:「~,月边也。鲁人语也。在正月之几尽,故曰劣及~月也。」②名以后。兰银官话。甘肃兰州:你走过~我们嫑忘过你走了以后不要忘了我们‖他来~的时候你不在,你来~他又走过掉了。③动在。⑴徽语。安徽绩溪〖 〗。但不~家。⑵吴语。浙江温州。④动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和进行。闽语。福建厦门〖 〗。未~慢点开始始‖匀仔~从缓进行。⑤形坚固结实。吴语。江苏吴县光福〖 〗。⑥形任何。官话。《红楼梦》第六回:「这凤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儿比~人都大呢。」松龄《小额》:「要说他那份虚假,真比~人都大。」⑦连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大致表示「如果…就…」,「假若…也…」。中原官话。甘肃临夏:你走~我们想呢你如果走了,我们就要想你了‖打死~我情愿假若打死了我,我也甘心情愿。⑧助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比「呢」、「吗」语气重。⑴中原官话。甘肃临夏:你明个来啦不~,你明天到底来不来呀?‖这个舞她跳成下啦~这个舞她能否跳好呢?⑵晋语。陕西米脂。柳青《种谷记》:「你不给你拴儿定个媳妇~?」⑶湘语。湖南长沙〖 〗。你还准备去~难道你还准备去吗?⑨助用在句末,表示祈使、推测语气。江淮官话。江苏淮安。《西游记》:「我老孙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⑩助用在句末,表示假设语气。湘语。湖南长沙〖 〗。不是搭帮他~,我命都冇得哒。⑪助用在句中,相当于「了」或「着」。吴语。上海〖 〗。《沪谚》:「娘家屋里百晓通,到~夫家患~鹅掌疯。」《沪谚外编》:「新娘子出门拜客,用~两个女跟班。」上海松江:吃~饭再去‖戴~眼镜寻眼镜。郭友松《玄空经》第八回:「江南望江北好,到~江北叫苦恼。」⑫助用在句末,表示让步。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我弗去~就是了‖算数~算了。⑬后缀,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性质、状态等正好儿。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人生得白白~壮壮~人长得白白胖胖‖走路轻轻~,蛮小心。⑭后缀,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要求对方注意。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开水慢慢~冲,嫑烫去‖走路轻轻~,姆妈困母亲睡觉。   是shi❶正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觉今~而昨非。”《史记·夏本纪》:“天下皆以舜之诛为~。”(天下:天下的人。以:以为。诛:杀。) ❷认为正确,肯定。《荀子·修身》:“~我而当者,吾友也。”(当:恰当。)王充《论衡·奇怪》:“儒生~古,因生其说。”(因:于是。说:言论。) ❸这,这样,这样看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盖:语气词,引出原因。袭:承袭。)《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只是。贤者: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勿丧:不失去。耳:罢了。)范仲淹《岳阳楼记》:“~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 ❹[是故]因此。韩愈《师说》:“~~圣益圣,愚益愚。”《吕氏春秋·察今》:“~~天下有七十圣,其法皆不同。”(圣:圣明的国君。) 是❶〈隐〉明清江湖诸行指存在。见《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 ❷〈隐〉清末以来四川东部废旧物资交易行指数目九。参“高、明、寒、书、大、川、差、上、是、金”。 是*昰shì❶联系两种事物,表示等同、判断、属性、描述、解释、存在等 △ 《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我~中国人|虎~猫科动物|那~蓝色铅笔|他~出自好心∣满地都~水。 ❷正确(跟“非”相对) △ 自以为~|你说得~。 ❸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 △ 实事求~|各行其~。 ❹表示肯定或答应 △ ~,我明白|~,我就来。 ❺姓。 是❶对;正确:~非︱~非曲直︱大~大非︱惹~生非︱似~而非︱今~昨非︱颠倒~非︱混(hun)淆(xiao)~非︱明辨~非︱一无~处︱判明~非︱自以为~︱实事求~︱习非成~。 ❷认为正确:~古非今︱口~心非︱各行其~。 ❸这个;这样:如~︱惟命~听︱马首~瞻(zhan)︱唯利~图︱不宁(ning)唯~︱~可忍,孰不可忍。 ❹表示解释和分类:头头~道︱丁~丁,卯~卯︱墨水~红的︱我~来看他的︱他~一片好心︱这本书的作者~他。 ❺表示存在:一身~胆︱浑身~胆︱回首~岸︱俯拾即~。 ❻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诗~好诗,就是长了点︱话~说得很对,可是得认真去做。 ❼表示适合:他来的~时候︱东西放的~地方。 ❽表示只要、凡是:~重活他就抢着干︱~好电影他就看。 ❾表示选择,用于问句:你~吃饭还~吃面︱你~坐火车还~坐飞机。 ❿加重语气:那天他~没去︱他~不知道︱天气~热。 ○国~(国家大事)。 是shì❶ 对,正确:习非成是│自行其是。 【提示】与“非”、“不对”相对。 ❷ 表示答应的词:是,就这么办。 ❸ 联系两种事物,表示等同,或者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故乡》的作者是鲁迅。 ❹ 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前者属于后者的情况:他是好心。 ❺ 表示存在:前面是难关。 ❻ 联结两个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表明这两个相同的名词或动词所表示的情况只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存在或本身便是特定的条件,两个这样的结构连用,强调所描述的情况或条件不能混淆:说是说,做是做│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 ❼ 联结两个分句,用在前一个分句中表示“虽然”的意思:人是好人,就是太笨了。 ❽ 在句首加重语气:是学习先进经验。 ❾ 适合:来的是时候。 ❿ 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中: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 ⓫ 的确,实在:我是没去│我是真不知道。 ⓬ 姓。 是(14次) ❶此;此地。岂惟~其有女《离》 ❷如此;这样。伤诚~之不察兮《惜》 ❸作语助,用以确指行为的对象。厥身~继 而能拘~达 封豨~䠶 莆雚~营 南岳~止 后帝~飨 厥父~臧而吉妃~得 谗谄~服 久余~胜《天》 惟魂~索些 藂菅~食些《魂》 是shì❶正确。《诗经·魏风· 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朱熹集传:“彼之所为已是矣,而子之言独何为哉?”“彼人是哉”,是说君之所做是正确的。《七谏·怨世》:“谁使正其真是兮。” ❷这,此。《渔父》:“是以见放。”“是以”即“以是”,因此。《离骚》:“岂唯是其有女?”“是”指代楚国。《九思·怨上》:“惟是兮用忧。”意即想到这些就忧愁满怀。 ❸ 用在动词与其宾语之间,且宾语提前,表示强调。此类例子在《天问》中最为多见,如“封狶是射”、“厥身是继”、“南岳是止”、“后帝是飨”、“厥父是臧”等等。 是shi是的 是非 是否 是味儿 是样儿 便是 别是 不是 单是但是 倒是 定是 凡是 反是 敢是 光是 国是1 还是 横是既是 净是 就是 可是 乃是 若是 算是 先是 要是 硬是 于是 真是 正是 只是 总是 自是 是非窝 莫不是 派不是 陪不是 是非不分 是非颠倒 是非分明 是非混淆 是非曲直 是古非今是是非非 大是大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搬弄是非 颠倒是非 回头是岸 马首是瞻 明辨是非 判明是非 惟利是图 惟命是听 百无一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各行其是 共商国是 积非成是 莫衷一是 实事求是 习非成是 自行其是 自以为是 有奶便是娘 丁是丁,卯是卯 一是一,二是二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shi❶判断动词,用来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各种不同的关系,比如同一、归类、存在、质料、特征、原因和目的等:鲁迅就~周树人|柳树~落叶乔木|田野里~一片白茫茫的积雪|这把茶壶~铜的|这样做~为了你好。 ❷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前,必须重读,表示强调,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这办法~好|我~没说这话。 ❸用在句首,表示强调,后面接被强调的对象:~一位解放军战士把他从河里救起来的|~谁这么大胆?敢在这里闹事! ❹用在句首的名词性词语前,表示没有例外;凡是:~人都会对此表示同情|~宝石都会发光|~他说的都准没错儿。 ❺用在名词前,表示适合:他说的简直不~道理|你来得真不~时候|只有这张书桌才放得~个地方。 ❻“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代词或动词。a)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强调二者不同:你~你,我~我,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休息~休息,上班~上班,大家可要把界限分清楚。b)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赞赏:你看人家小刚写的字,横~横,竖~竖|这孩子眉~眉,眼~眼,长得怪清秀的。c)“是”前面加“就”,强调事物的客观性:错了就~错了,何必强词夺理|做了就~做了,要敢于承认|好就~好,用不着谦虚。 ❼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倒(dao)是:想~想,可哪能办到呢?|歌词~好歌词,就是曲子谱得差了些|书~买了那么多,可你不看又有什么用呢? ❽表示疑问和应答:你不~出差去了吗? |他~不~背了思想包袱? |李老师住二楼,还~住三楼? |你~赞成呢,还~反对? |他不会来的,~吧? |你还没有明白吗?一~的。 ❾对;正确:似~而非|我们要分清楚谁~谁非|不要把别人说得一无~处。 是(反)非 否 是1shì❶对;好(hao):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四六·1054)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比我想的周到。”(五四·1529)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七一·1725) ❷表示答应的词: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九·199)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二九·664) ❸指示词,这或那:~夜二鼓人定,多浑虫醉昏在炕,贾琏便溜了来相会。(二一·473)迎春~夕仍在旧馆安歇,众姊妹等更加亲热异常。(八十·2004)
是2shì联系两种事物,并判断或说明两者的关系: ❶表示两者是等同的:可知世上万般好便~了,了便~好。(一·22)想他定~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一·16)他说我这~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七·152) ❷表示属于某种类别:原来这门子本~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四·79)他~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八·191)宝玉也跟了凤姐儿去瞧秦氏去,王夫人道,“你看看就过去罢,那~侄儿媳妇。”(十一·242) ❸说明事物的性质,情况: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五·114)甚荒唐,到头来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一·23)我说你~猫儿食,闻见了香就好,隔锅饭儿香。(六二·1474) ❹与“的”配答使用,表示领有关系:上面二榻四几,~贾母、薛姨妈的;下面一椅两几,~王夫人的。(四十·924) ❺前后两个“是”字,表示非此即彼,或又此又彼: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死~活。(四八·1112)不知~旺儿~谁,吆喝了两个一顿。(六七·1641)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亲~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了。(五四·1267) ❻表示存在,“是”字有“有”的意思:南北皆~大房墙,要跳亦无攀援。(十二·257)满屋里上头~灯,地下~火。(二十·442)他~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一·11) ❼说明原因,“是”字有“因为”的意思:这都~我的嘴快,告诉了姑奶奶了。(十·219)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六·131)回来告诉凤姐,只说张华~有了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被截路人打闷棍打死了。(六九·1682) ❽“是”字前后用相同的词。a)表示情况无可改变: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一刻,挨一日~一日。”(七七·1916)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什么。(六六·1599) b)表示让步,“是”字有“虽然”的意思:刘姥姥便一口吃尽(茶),笑道,“好~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四一·944)我给~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二六·592) ❾强调“是”字后的意思。a)“是”字在句首:~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十二·266)平儿笑道,“那里来的香菱,~我借他暂撒个谎。”(十六·327) b)“是”字在主语后(“是”字省略就是一般表达):晴雯道,“我~在这里,叫麝月在你外边睡去。”(五一·1191)我~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十六·325)你~什么时候来的? (七·157) ❿用在反问句或是非问句:老爷说的何尝不~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四·86)度脱几个,岂不~一场功德? (一·11)你道~新奇异事不~? (二·37) ⓫用在名词前,表示无例外;凡是:老太太这一说,~谎都批出来了。(五四·1267)那一股香比~花儿都好闻呢。(八十·1983)
是shì是shì❶明清江湖社会谓在。《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在曰是。”又 《切口·行程保镖者》:“是: 在也。” ❷旧时北京古书店文奎堂货价暗码,谓数目一。参“是、非、终、日、有、不、为、自、己、身”条。 ❸旧时北京古书店文友堂货价暗码,谓数目九。参“勤、俭、方、为、本、平、安、即、是、福”条。 非;是○非fēi(一)(名)不对;错误:痛改前~|分清是~|颠倒是~| 惹是生~|大是大~|或是或~|文过饰~|拒谏饰~|觉今是而昨~|为~作歹|习~成是。 (二)(动)以为不正确:口是心~|是古~今。 ●是shì(一)(名)对;正确:~非曲直|你说得~| 自以为~|莫衷一~|应早做准备才~|似~而非|一无~处|明辨~非|这就是你的不~了。 (二)(动)以为正确:各行其~|深~其言。 是←→否shì ← → fǒu是:表示判断或分类。 否:否定。 【例】 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非←→是fēi ← → shì非:不对。 是:对。 【例】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还知道“是”一定战胜“非”,又知道“是”不是一下子战胜“非”。(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是 是助词“是”主要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就是“将灭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今吴是惧”就是“今惧吴”。有时在宾语前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更加明显。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即“唯求敌”。《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唯利是视”即“唯视利”。《国语·晋语》:“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依。”“唯命是依”即“唯依命”。这种用法的“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是复指代词。 ☚ 之 焉 ☛ 是shì〖形容词〗 正确,真实(15)。《伯夷列传》: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如果这就是所说的天道,正确呢,还是不正确呢?《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认识到如今是正确的,从前是错误的。《寄欧阳舍人书》: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假如委托的是不合适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就不公正和不真实。
是shì〖代词〗 表示近指,指代人、事、时间、处所,情况等的单数或复数。可译作“这人(事)”、“这些”、“这”、“这时”、“这里”、“这样”(305)。《子革对灵王》:是良史也! ——这人是个好史官啊! 《圬者王承福传》:吾以是观之。——我从这里看到。《义田记》:是皆公之罪人也。——这些都是范公的罪人呀。
是shì〖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于是”、“那么”、“那么就”或“那么……就”(16)。《子产坏晋馆垣》: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如果不拆毁围墙,那么就没有地方收藏礼物。《吴子使札来聘》: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那么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一辈子也没个完了呀。《刑赏忠厚之至论》: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惩罚用刀锯,那么惩罚的威力施及刀锯达到的范围,而不施及刀锯达不到的范围。
是shì〖助词〗 标志宾语前置。有时和范围副词“惟”、“唯”等相呼应。不能译出(33)。《石碏谏宠州吁》:君人者,将祸是务去。——作为治国的君主,要尽力消除祸乱。《曹刿论战》:唯德是依。——[神灵]依从有道德的人。《杜蒉扬觯》:非刀匕是共。——不供应刀刀勺勺。
是shì〖动词〗 一、表示肯定判断(1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打探如今是什么朝代。《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请看今天的国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二、肯定,认为正确(1)。《袁州州学记》: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通判颍川、陈君侁听了他的话认为正确。 是昰shì❶ 正确,与“非”相对。《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多类~而非。”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 ❷ 认为正确,肯定。《荀子·修身》:“~我而当者,吾友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而不见可悔故也。” ❸ 指示代词。此,这。《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亦走也。”诸葛亮《出师表》:“由~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❹ 表示肯定判断。《史记·刺客列传》:“此必~豫让也。”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他乡之客。”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 ❺ 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过与?”(过:责备。)《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为?先君之好~继。”(不谷:诸侯谦称自己。) 是*△昰shìCAC7 ❶表示解释,说明被陈述者的属性或前者与后者的同一:小王~中学生/那人是小张的父亲/小说《子夜》的作者~茅盾。 ❷(与“的”相应)表示分类:这几把扇子~纸的/他们~来看我的/新买来的墨水~蓝色的。 ❸表示陈述对象的情况:江南已~春意盎然/屋外~冰天雪地/王大妈~一片好心/张老师~为你好。 ❹表示存在:他满身~泥/地上到处~碎纸/屋前~一片竹林/满山遍野都~柿树。 ❺表示“适合的”:这场雨下得~时候/你们来的正~时候/这些东西放得~地方。 ❻表示“任何的”:~好东西都要/~重活就抢着干/~有利于集体的事他都愿去做。 ❼用在句首,加重语气:~他们保卫着这座城市/~谁在外面大喊大叫? ❽表示所说的两事物互不混淆、互不相干:他~他,你~你,不要跟他比/去年~去年,今年~今年,不会年年都一样的。 ❾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这东西好~好,可不适用/衣服旧~旧,可没破。 ❿用于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反问句里:你~走~留? /小李不~走了吗? /他后悔了不~?(11)(重读)表示坚决肯定,有“确实”的意思:他那天~没来/这本书~好。(12)用在动词后的两个数量结构间,有“算作”的意思:过一天~一天/走一步~一步/做一件~一件。(13)表示肯定态度的应答词:~,我马上去/~,我知道了。(14)对;正确:~非/昨~今非/一无~处/实事求~/自以为~/他说得~/应该早点动身才~。(15)〈文〉肯定;认为正确:~古非今/~其所为/深~其言。(16)〈文〉匡正;订正:~正文字。(17)〈文〉这;这个:如~/由~可知/~日天气晴朗/~可忍,孰不可忍?(18)姓。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 肯定 不肯定 ☛
分类 分类别 归类 析类 晰类 表示分类:是(他~工人) 划分类别:流别 根据特点、性质等将事物分成各种类别:门类 分门别类 分门比类 区门分类 目别汇分 别类分门 聚类分门 分门纂类 分门析类 分门合类 分门类聚 按部归类:部居 将事物分别归类,使有系统和次序:分别部居 族分部居 分署部居 按照类别分别归在一起:以类相从 随类相从 整理分类:釐分 (根据事物的特点划分成类:分类) ☚ 划分 分割 ☛
对象 对象受事的对象:受(~支配) 为(~人蒙蔽) 于(见笑~人) 给(~先生行礼) 把 将 被 替 作为选举的对象:候选(~人) 合适的对象:头路 合适的对象、人才:头脑 娶妻择偶的对象:金屋之选 极为崇拜的对象:偶像 陈述的对象:是(唯你~问) 依靠的对象:天(民以食为~) 族谱、年谱等谱写的对象:谱主 追究的对象:鼻子头 众怨归聚之所:怨府 众人怨恨的对象:众怨之的 有财物可以敲诈的对象:拿手 攻击的对象:靶子(活~) 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目标 大家攻击的对象:众矢之的 众矢共的 众矢之敌 集矢之的 万矢之的 群矢之的 丛矢之的 低劣的对象:破玩意儿 (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对象)
另见:对方 爱人 目标 ☚ 指代人 称呼 ☛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表示疑问语气:欤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 语气 声气 ☛
是 是是(恰是;乃是;正是;于~;求~;深~其言;头头~道;自以为~)讠是 应 然(不以为~) 韪(大不~) 系(系是) 辄(~以为是) 惟 属(事~可行) 为 斯 乃(失败~成功之母) 曰 是不是:是否 如果是:若是 名义上是:应名 不正当的是:非是 大概是:许是 应缘 算做是:作(~数) 算是 当做 以为是:当是 难道不是:岂非 莫非 确实是:真是 极是 正是 确是(的~) 硬是 即是 煞是 全是 的是 的系 生生 真成 无不 唱道 唱好是 自然是:本是 自是 表示完全是:简直 全部都是:尽是 皆是 (表示肯定的判断:是) ☚ 是非 是这样 ☛
订正 订正订 校 刊(刊改) 是(是正) ( 正) 厘正 订正文字谬误:订谬 订讹 补充缺漏,订定错误:补漏订讹 订正讹误:刊误 订正著录:校录 讨论订正:讲订 商讨订正:商订 研讨订正:讨正 校勘订正:雠订 校订 考查订正:厘正 详订 考核订正:考正考订 校定 刊究 稽考订正:稽订 整理订正:综校厘订 修改订正:刊(刊裁) 改定 修订 订定 审阅修订:审订 整理修订:釐剔 编纂修订:编订 纂订 删改订正:窜定 笔削 删除订正:删订 删削订正:芟正 研讨删订:讨删 逐条订正:条正 指教订正:指正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订正) ☚ 校订 考订 ☛
全部 全部全(全个;全般;全体;全副;全量;全套;全付;全班;全数;全盘;全然;大全) 整(整整;整个;整体;整部) 合(合盘;合计;~家;~村) 阖(~第) 浑(浑全;~身是劲) 总 通(通通;通同;通统;通体;通盘;通共;通计;通总;通数;通类;通前彻后;通前澈后) 满(~碗;~身;~面;满盘;~打~算;~门抄斩) 统(统统;统通) 毕(原形~露) 一(一起;一总;一切;一皆;一概;一体;一并;一是;一古脑儿;一股脑儿;一股拢总)俱(一应~全;面面~到) 佥(~同) 胥(万事~备) 均(~安;~好) 举(~国;~家) 概(~数) 扫(扫地;扫数) 尽(尽尽;尽底;尽行;尽皆;尽多;尽都;尽数;罄尽) 竭 纯(~粹) 镇遍(~地;~体) 顿(顿自;顿然) 应(一应) 净 绝 浑(~身) 所有 诸有 不遗(~余力)囫囵 齐齐 种种 诸余 连根 倾巢 连头搭脑 百分之百 全部、总共:兠肚连肠 表示全部:尽 皆(悉皆;咸皆;尽人~知) 悉(~数) 咸(老少~宜) 毕 具 侪 偕 备(关怀~至) 全(完全;全然;纯全;十全) 都(都卢) 率 类 了(~无长进;~不相涉) 断(~无此理)干净 纯然 纯粹 十成 一定 根本(~不理) 绝然 浑然 简直 通身 彻梢 统统 统通 表示整个,全部:连头带脑 连头夹脑 连头接脚 连头连脚 连头搭脑 完全、十足: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不折不扣 某范围内的一切:凡(~是) 是(都~;总~) 连(~人带马) 事物的全部:体(总~;整体;一体;全体;统体) 全豹 一切物质的总体:宇宙 世界 形成的整体:个儿(论~买) 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铁板一块 全部一起:趸(~批;~数) 全部,无遗留:连汤带水
另见:数量 总括 齐全 ︱部分 ☚ 全部 包括 ☛
指代 指代一般指:或 某 有(~些;~的) 泛指 旁指:他 别(~人) 旁(~的;~证)另(~外) 异 有所指:射 暗指某人某事:影射 暗射 隐射 伪作此语影射他事:讹语影带 无所指:之 焉 厥 其 莫 无 靡 没有 泛指:漫指 表示近指:以 是 此(~若;~人) 斯(如~) 今(~次;~番) 底(~物) 所(~事) 伊 之 兹 然凭(~地) 这(~儿;~里;~么;~样) 作 这个:兹(~事;念~在~) 尔(~外) 者个 遮个 这种:此种 该种 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么些 表示远指:伊(~人;~年) 彼(由此及~) 那(~儿;~么;~样) 恁(~时;~大;~时节) 厥 夫 那个:彼(此起~伏) 尔(~日) 谁个 那一个 那东西 那事情 表示虚指:其(忘~所以)
另见:指出 指点 代替 ☚ 指代 如此 ☛
答应1 答应1应(应诺) 允(允许) 俞 然诺领诺 许诺 表示答应:然 成 诺 是 表示答应和首肯:俞 好 是 对 答应我:见许 答应承担:允承 答应和好:允谐 对某事答应照办:承诺 承应 禀应 应承 应诺 领诺 表示默认、承诺:颔颐 极庄重的承诺:千金之诺 极为重视承诺:一诺千金 千金一诺 百金一诺 空头承诺:空心汤圆 空心汤团 应承摊派(财、物):认派 预先答应:预许 从内心同意答应:心肯 只要提出要求,一定会答应:有求必应 有求斯应 有求辄应 爽快答应:一诺无辞 非常爽快地答应:满口答应 满口应允一口应允 非常爽快地答应接受下来:满口应承 一口应承 慷慨爽快地答应:慨然应允 慨然允诺 慨然领诺 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漫应 (答应做某事:答应)
另见:同意 允许 做事 办理 ︱拒绝 ☚ 答应1 许诺 ☛ 〖是〗 粵 si6〔事〕普 shì ❶ 正確,與「非」相對。許慎《說文解字》:「〜,直也。」陶淵明《歸去來辭》:「覺今〜而昨非。」 ❷ 稱讚。俞長城《全鏡文》:「有~非,無毀譽。」(非:非議。) ❸ 動詞,表示判斷。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壘西邊,人道〜,三國周郎赤壁。」 ❹ 指示代詞,這。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歲,元和四年也。」 ❺ 如此。《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
是昰shì❶对,正确,同“非”相对。如:你说的是;自以为是;应当英勇杀敌才是。 ❷肯定。如:是与非,是今非古,深是其言。 ❸表示答应。如:是,我马上去办。 ❹这,这样。如:如是,是日,是年。 ❺表示肯定的判断。如:他是战斗英雄。 ❻表示强调。如:他的工作是出色,我们要向他学习。 ❼表示选择。如:你是参加突击队还是参加预备队? ❽存在,有。如:门外是一条公路。 ❾只要,凡是。如:是难题他都做;是艰险的他就抢着干。 ❿恰好。如:这张桌子放的是地方;开会的日子选的是时候。 是 是shi(一)代词,可代人或事物,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修饰语等。相当于“这”“这样”“这件事”“此”“这个”等。如: ❶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是”句:这是实现仁的方法。) 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是”句:结束了而又开始,太阳和月亮就是这样。) ❸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九年》“是”句:周昭王南征而没有再回来,我就责问这件事。) (二)系词,用于主语、谓语之间,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如: ❹问今是何世。(《陶渊明集·桃花源记》“是”句: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❺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世说新语·文学》“是”句:殷仲堪是王东阳的女婿,也在坐。) (三)助词,用于前置宾语和后面的动词之间,不必译出。如: ❻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世说新语·规箴》“是”句:如今政治衰败人民疲弊,只担心灭亡,我哪里还敢说强盛?) ❼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句:你们要帮助我发现地位低下的人,推举贤才,使我能任用他们。) ☚ 使 适 ☛ 是[昰]shìⅠ ❶ (对; 正确) correct; right: 实事求 ~ seek truth from facts; 似 ~ 而非 apparently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 自以为 ~ consider oneself (always) in the right; 你说得 ~ 。What you said is right. ❷ [书] (真实的) true: ~ 耶? 非耶? Is it true or (is it) not? Ⅱ ❶ [书] (这; 这个) this: ~ 时 that time; 如 ~ like this; 由 ~ 可知 know from this; ~ 日天气晴朗。 It was fine that day. ❷ (用在名词前, 含有“凡是”的意思) all; any: ~ 中国人都爱中国。 Every Chinese loves China. ~ 人总要犯错误。 Every man is liable to error.; No human being can be free from mistakes. ~ 重活, 他都抢着干。 When there's a tough job, he always rushes to do it. Ⅲ (表示应答) yes; right: ~, 我就来。 Yes, I'm coming right now. ~, 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Right, we will fulfil the task. Ⅳ ❶ [书] (认为正确) praise; justify: ~ 古非今 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 ~ 其所为 justify his action ❷ (表示两种事物同一, 或后者说明前者): 他 ~ 北京大学的语言教授。 He is a language professor in Beijing University. 英语、荷兰语、德语 ~ 同语族的语言。 English, Dutch and German are cognate languages. ❸ (联系两种事物,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院子里 ~ 冬天, 屋子里 ~ 春天。 It was winter outdoors, but spring indoors. ❹ (与“的” 字相应, 有分类的作用): 那所房子 ~ 石头造的。 That house is built of stone. 我 ~ 来看她的。 I came to see her. 这艘轮船 ~ 中国制造的。 This ship was made in China. ❺ (表示存在): 满身 ~ 汗 sweating all over; 宿舍前 ~ 绿茵茵的草坪。 There is a verdant lawn in front of the dormitory. ❻ (表示让步, 含有“虽然”的意思): 诗 ~ 好诗, 就是长了点。 It is a good poem all right, but it's a bit too long. 我去 ~ 去, 可是得晚一点儿。 I'm certainly going, but I'll be a little bit late. 这东西旧 ~ 旧, 可还能用。 Yes, it's old, but it can still be used. ❼ (“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 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互不混淆): 敌 ~ 敌, 友 ~ 友, 必须分清界限。 A friend is a friend , a foe is a foe; one must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❽ (用在名词前, 含有“适合”的意思) : 工具放的不 ~ 地方。 The tools are not put in the right place. 这场雨下的 ~ 时候。 This rain has come at just the right time. ❾ (用于问句): 你妹妹 ~ 医生还 ~ 护士? Is your sister a doctor or a nurse? 你 ~ 累了不是? You're tired, aren't you? ❿ (用在句首, 加重语气): ~ 谁告诉你的? Who told you? ~ 他第一个明白过来。 It was he who first came to reason. Ⅴ (重读, 表示坚决肯定, 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今天天气 ~ 冷。 It's really cold today. 他 ~ 不知道。 He certainly doesn't know. Ⅵ ❶ [书] (大计; 事务) (important) affairs: 各族人民的代表聚集一堂, 共商国~。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gather in the same hall to discuss affairs of state. ❷ (姓氏) a surname: ~ 仪 Shi Yi ◆是的 yes; right; That's it.; 是非 right and wrong; quarrel; dispute; 是非曲直 the right and wrong (of parties in a quarrel); merits and demerits; right and wrong, proper and improper; rights and wrongs, truth and falsehood; the right and wrong of a cas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是非之地 a place where one is apt to get into trouble; 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Public opinion will decide which is right and which is wrong.; Public opinion is the best judge (of who's right and who's wrong).; The public will judge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a case.; 是否 whether or not; whether; if; 是个儿 [口] match; equal; 是古非今 denounce the present and praise antiquity; admire everything ancient and belittle present-day achievements; consider anything old as good and reject everything that is modern; praise the past and condemn the present; 是荷 [套] (at the end of a request in letters) much obliged; 是可忍, 孰不可忍 If this can be endured, what else cannot be?; 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then what can be called intolerable?;是幸 (at the end of a request) much obliged 是 是 (shì) 读实 (shí)【是】实在。 例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难经·第二难》) 译文 从关部至尺部实在尺 (臂) 内,属阴,主肝肾有病;从关至鱼际实在整个寸口内,属阳,主心肺有病。 按 是同实。《孝经》: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作实。《战国策·西周策》: “是攻 (故) 用兵,又有天命也。”姚宏注: “是,实也。” 《左传·僖公五年》: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王引之说: “ ‘实’ 亦 ‘是’ 也,互文耳。‘是’ 训为 ‘寔’,故 ‘寔’ 亦训为 ‘是’。” (《经传释词》卷九)《淮南子·脩务》: “故有符於中,则贵是而同今古。”高诱注:“是,实也。言中心能明实是者则贵之,古今一也。” 《后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李贤注:“不以实也。” 实同是。《诗·邶风·燕燕》: “实劳我心。”毛 《传》: “实,是也。”《尔雅·释诂》: “实,是也。”《国语·周语上》: “而咨於故实。”韦昭注: “故实,故事之是者。” 《楚辞 ·九章·抽思》:“实沛徂兮。”王逸注: “实,是也。” 古音是属禅母支部,实属神母质部,神禅旁纽,支质通转。 ☚ 施 眴 ☛ 是shì❶ 是非不分|是非分明|是非曲直|是古非今|是是非非|是耶非耶
❷ 搬是弄非|大是大非|独是独非|今是昨非|口是心非|掠是搬非|惹是生非|如是而已|如是我闻|似是而非|物是人非|招是揽非
❸ 搬弄是非|百无是处|播弄是非|簸弄是非|颠倒是非|回头是岸|浑身是胆|混淆是非|见风是雨|了无是处|马首是瞻|满身是胆|明辨是非|全无是处|随声是非|挑拨是非|挑唆是非|听风是雨|头头是道|唯才是举|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利是从|惟利是求|惟利是图|惟命是从|惟命是听|惟施是畏|无一是处|淆混是非|一身是胆|一无是处|作如是观
❹ 百无一是|比比皆是|不宁唯是|触目皆是|独行其是|俯拾即是|各行其是|共商国是|积非成是|举目皆是|累累皆是|莫衷一是|实事求是|习非成是|自行其是|自以为是|昨非今是 是shì,tí郭沫若说是形声字,甲骨文的上部为手持汤匙,表意;下部为“止”,表声。许慎说是会意字,“日,正,直也。”“日正为是;目正为直。”正、直,都是不偏不斜的意思。周朝中期的金文“日”下有一“丨”,表示立竿之形。日正则竿直。作为意符生成的字如“韪”。“是”,又读ti,《集韵》:“田黎切”,“月边也”,“鲁人语也”。作为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 shi 匙(钥匙;另读chí) tí 提(提高) 题(题目) 醍(醍醐灌顶) 缇(《说文》:“缇,帛丹黄色。”) 、鳀、𫙬 di 阴平:堤(河堤) 提(提防) 去声:踶(踢,踏) 是(shì)“ ,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 ,籀文是,从古文正。”(承旨切) 段玉裁注:“十目烛隐则曰直,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 金文“是”字或作 ,从日,中一竖象竖立之木,一象日影,下从止,表示所止之处。构意应是古人竖立木棍取日影测时。[1]战国包山楚简或作 ,信阳楚简作 ,变为从日正,应是《说文》小篆所本。宋育仁《部首笺正》:“日正者,日方中也。日方中者,正当其时。古文时、是为一字,过时则昃,舍时则非,义取诸此,皆仰观象于天。”[2]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据金文认为“是”的构意是太阳冲破黑暗而出,即“破晓”,有光明的意思,本义是“正确”。[3]刘钊则认为,“是”字最初可能是从日、止声。[4] 是部只有两个属字“韪、尟”。“韪”字下云:“是也。从是,韦声。《春秋传》曰:‘犯五不韪。’”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尟”字下云:“是少也。”其中“是”训“正”,强调少的程度,古书多借用“鲜”字。今天的辞书一般不立“是”部。 是昰shì(9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昰有shì、xià两读。读shì时是 “是” 的异体,读xià时不是 “是” 的异体。日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是〔昰〕shì9画 日部 (1) 文言代词。 1. 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如~|以~|~可忍,孰不可忍? 2. 复指前置宾语: 唯利~图|唯才~举。 (2) 对;正确(与“非”相对): 似~而非|自以为~|这话说得很~。 (3) 认为对(与“非”相对): ~古非今。 (4) 表示答应: ~,我马上去办|~,我懂了。 (5) 表示判断: 他~老师|北京~中国的首都|这件衣服~新买的。 是 ☚ 是部 韙 ☛ 是昰shì西周至春秋金文从早,从止(西周晚期至春秋早字下一横个别讹变成又字)。战国金文还有从早从止的。早字是日在甲上,甲字商周文字作“十”。有太阳才升起状,止是趾的本字。起早活动,正好合适,正当时(《说文》说“直”,直即值,即当)。春秋以后演变为从日从正。隶楷以后又演变为是。正当时义引申为“由此”,为“因”。如:是用奉考|邾(zhū,古国名)邦是保|是以先行。又表示适合。如:来的是时候|放的是地方。又表示解释和分类。如:他是工人|这花是红的。又表示存在。如:满身是汗。由正当(时)义引申又为对,合理。如他说得是。组词如:是非。又为这,此。如:如是|是日天气晴朗。 是★常◎常
shì形声,金文1从早,止声,金文2字形有讹变,隶定为“是”。本义为代词,表示指示,相当于“这”“这个”。一说表意,小篆从日从正,表示以日为正,本义为正、直,引申为对、正确、订正、表示判断等,假借为指示代词。 【辨析】 以“是”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í:匙∣shi:匙∣tí:提、题、缇、醍∣dī:堤。是 (shì)直也。从日、正。 【按】《説文解字注》:“从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 是 ☚ 卑 弭 ☛ 是(1)〈动〉用同“似”。像。 《金》一: 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心头。又五三: 人家都是好养,偏有这东西~灯草一样脆的。 《醒》十一: 自己把嘴每边打了二十五下,打得通~那猢狲屁股,尖尖的红将起来。又二七: 入殓的时节通身透明,脏腑筋骨历历可数,通~水晶一般。又三二: 你看我通~做梦,外头这们乱烘,我家里一点儿不晓的! (2) 〈介〉用同“似”。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相当于“于”“过”。 《金》九九: 还有大~他的,倸这杀才做甚么! 《醒》八三: 加纳个甚么光禄署丞、鸿胪序班,也还强~首领。又九四: 得他一股大大的财帛,胜~那零挪碎合的万倍。 (3) 〈介〉用同“自”。从;由。 《醒》三一: 但这一个起头开簿的也难,如今就~治生写起,自己量力,多亦不能。 (4) 〈副〉凡;凡是。 《金》六二: ~人家有些气恼儿,对人前分解分解也还好,娘又不出语,着紧问还不说哩。 《醒》四九: 只是惯会咬群,~人都与他合不上来。 (5) 〈助〉用于句首,表示强调,希望引起听者的注意。 《金》四五: 这应伯爵就把吴银儿搂在怀里……说道:“~我这干女儿又温柔又软款,强如李家狗不要的小淫妇儿一百倍了。”又六三: 我也不知道娘没了,早知,~也来看看儿。 《聊·禳》十四: ~怎么这年年来好像到了女人国里,卖春药的全不发市?又 《增》二六: 你的学业还浅,~你听我讲来。 <异>誓。 《金》七八: 我临家去,好歹包些甚么儿与我拿了去,誓没曾空了我。又九一: 你这媒婆有要没紧走来,誓撞甚亲事!还不走快着,惹的后边奶奶知道,一顿好打!(此例据万本。戴本、张本作“胡”,梅本作“瞎”)(6)〈助〉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金》五六: 只是感不尽大官人恁好情,后日搬了房子,也索请他坐坐~。参看〖是的〗 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