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镜澳
中国古代文献对澳门的称呼。此名较早出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 庞尚鹏的奏稿《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策》。在此奏稿中,庞称: “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曰南北台,即澳门也。”“澳” 在早期中国文献中指的是船只停泊之地,濠镜澳亦如是。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 成书的 《澳门记略》 中,印光任和张汝霖对濠镜澳的阐释是: “濠镜澳之名,著于《明史》,其曰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而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濠镜澳又称濠镜,而且后者才是澳门最早的称呼 (参见 “濠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