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潜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潜龙qián lóng谓阳气潜藏。语出《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吕岩《忆江南》:长生术,初九秘潜龙。慎勿从高宜作客,丹田流注气交通。 潜龙 潜龙比喻圣人或有德才之人处于下位,未能显达。 ☚ 雍 归命 ☛ 潜龙 潜龙qiánlónɡ━━ 《易·乾·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潜龙,潜藏的阳气。后以潜龙比喻有大德而未为世所用的人。《后汉书·马融传》:“聘畎亩之群雅,宗重渊之潜龙。”清·顾炎武《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潜龙犹在水,别鹤已来秦。”廖仲恺《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咏到潜龙字字凄,那堪重赋井中泥。” ☚ 瑾瑜 薪胆 ☛ ![]() ![]() 潜龙比喻未受时遇的贤才。汉马融《广成颂》: “聘畎亩之群雅, 宗重渊之潜龙。 ” 潜龙《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潜者,隐伏之名; 龙者,变化之物……此自然之象。圣人作法言,于此潜龙之时,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于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比喻圣人隐于下位而未出或贤才不遇。《后汉书、马融传》载《广成颂》:“聘畎亩之群雅,宗重渊之潜龙。” 潜龙qián lóng潜伏的龙。《易·乾》:“潜龙勿用。”孔颖达疏:“潜者,隐伏之名;龙者,变化之物。”后用“潜龙”比喻失时未遇的贤者。《后汉书·马融传》:“聘畎亩之群雅,宗重渊之潜龙。”李贤注:“潜龙,喻贤人隐也。”也作“伏龙”。宋·朱熹《斋居感兴》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也作“卧龙”。唐·刘禹锡《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有怀续来诸君子》:“云雨江湘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潜龙潜伏于水中的龙。比喻有大志而未为世用的人。《周易·乾卦》:“~勿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腾渊,鳞爪飞扬。”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牵盐 长剑 抱璞 抱璧 白璧三献 材大难用 才大难用 冯子无鱼 鸿隐凤伏 怀才不偶 怀材不遇 有才不遇 负才不遇 抱才不遇 另见:错过 失机 ☚ 不得志 潦倒 ☛ 潜龙比喻尚隐而未显的君主或贤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