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漏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漏刻lòu kè古计时器,借指时间。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沧州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漏刻古代计时仪器。又称漏壶、刻漏、壶漏。分复壶和单壶两种。单壶只有一个贮水壶,水压变化大,计时精确度低。复壶为两个以上的贮水壶,水压变化小,计时精度也高。它起源很早,春秋时已普遍使用。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計時用具 > 刻漏 > 漏刻 漏刻 lòukè 即刻漏。 漏刻❶ 古代计时器上的刻度。《汉书·哀帝纪》:“~以百二十为度。” 时间很短 时间很短倏忽 一霎 瞥目 瞥眼(瞥眼间) 展眼 转漏 转脸 弹指(弹指一瞬;一弹指顷) 起眼 眨眼(眨眼间;眨眼之间) 眨眉闪眼 拈指 屈指 磕搭 朝昼 朝蕣 朝槿 食顷 漏刻 瞬忽 瞬睒 瞬霎 瞬瞚 飘迅 剳眼 尘露 旋足 旋踵(不旋踵) 还踵 如寄(人生~) 旋背 转瞬转睫 转眼(转眼之间) 转目 转眄 转盼(转盼之间) 转首 转头 转背 转身 转腰 转眗 转顾 呼吸 瞬睒 瞚息 瞤息 短促 短忽 羊胛热 赤紧的 眨巴眼 眶睫间 短古取 捻指间 捻指之间 日不移晷 日不移影 流光瞬息 间不容息 间不容瞚 间不容砺 顾盼之顷 如熟羊胛 扬眉瞬目 匪朝伊夕 匪夕伊朝 匪伊朝夕 瞥尔之间 目不及瞬 ☚ 时间短 短时间 ☛ 时间 时间时(时光;时日;时辰;时分;时月;时序;时候;时节;时阴;时刻;时晷;时漏;时几;时刻) 晷(晷刻;晷影;晷景;晷时;晷漏) 年(年光;年月;年华;年数) 岁(岁月;岁时;岁年) 日(日辰;日力;日色;日刻;日景;日刻;日脚;白日) 旬 刻(漏刻) 光景 光阴 工夫 早晚 百度 行漏 洞漏 钟漏 钟箭 白兔赤乌 另见:度过 抓住 惜时 空间 报时 ☚ 时间 某时 ☛ 计时器 计时器时计 钟表 钟镖 ☚ 秤 锁、扣 ☛ 漏刻lòu kè片刻,一会儿。《后汉书·光武帝纪》:“寻邑自以为功在~~,意气甚逸。” 漏刻又称“漏壶”、“壶漏”、“刻漏”。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分单壶和复壶两种。单壶只有一个贮水壶,因水压变化大,故计时精度低。复壶为两个以上的贮水壶。以著名的元延佑年间所用的复壶为例;这种类型的复壶用四只铜壶,由上而下,互相迭置;上面三只壶底均有小孔,最下的一个壶内则装一直立浮标,上刻时辰;最上一只铜壶装满水后,水即逐渐流入下方各壶,到最下一只壶,水积多上升,浮标也随之上升,从而可测时辰。明代以后,中国有了钟表,遂废弃不用。 漏刻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漏,是漏水的壶,即漏壶;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与漏壶配合使用,随壶水的漏出,不断反映不同的时刻。起源于殷、周,春秋时已普遍使用。唐徐坚《初学记》引梁《漏刻经》:“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宜乎夏商之代。”但汉以前只有关于漏的记述。早期的漏壶没有节制水流的装置,只是让其自漏,从满壶漏至空,再加满水接着漏,如内蒙古杭锦旗1976年出土的西汉漏壶每次漏空约十分钟,用漏了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就需要用人来日夜守候,故《周礼·夏官司马》称:“挈壶氏: 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随后发明了节制漏水速度的装置和带有刻度的标竿,叫做箭,箭用箭舟托起,浮在壶水上,壶水逐渐下漏,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示,用以计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字条:“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就是指的这种计时仪器。但西汉时只有单只漏壶,由于壶水逐渐减少,水流的速度也相对变慢,直接影响到计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东汉张衡发明了二级漏壶,即用一只漏壶和一只补给壶,以补给壶来补充漏壶的水,使其保持稳定的流速。漏刻在晋、唐、宋三代得到不断发展。 漏刻古代以漏壶计时,在漏壶的箭上刻有度量以计时间,因代指时间。也指很短的时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