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豆食器。用作盛肉酱之类食物。仿铜、陶豆的器皿造型,由盘、把和座三个部分构成。我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漆豆为西周时期。目前楚国的漆豆,始见于春秋中期,流行于战国时期。其胎骨多为木胎,器外一般有彩绘花纹。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楚国漆豆,多为整木制作,显得厚重;战国中晚期系分别制作构件,再以榫卯接合,较为轻巧。漆豆的器形与纹样,因时代不同也有变化:春秋中期为敛口浅盘,束把较粗,大喇叭形座,整器较矮胖;器外饰窃曲纹、三角形卷云纹、水波纹和点纹等纹样。战国早期为敞口浅盘,粗直把或上粗下细把,大喇叭形座,整器较矮胖;器外饰变形鸟头纹、卷云纹和几何纹等纹样,少数盘内还有彩绘纹样。战国中、晚期为敞口浅盘,除少数仍为粗把之外,绝大多数为细长把,把上并有六棱形凸箍,整器较瘦长;器外彩绘绹纹、卷云纹、方块纹和几何纹等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