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湿疹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湿疹针灸治法

湿疹针灸治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颜面、四肢和阴囊等处,尤其屈侧,常对称发病,以糜烂、搔痒为主证。见于面部的多为小儿,称“奶癣”;生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阴囊的为“肾囊风”,俗称“绣球风”;在肘弯腘弯的称“四弯风”。临床表现复杂,可基本分为急、慢性两大类。急性的一般自行恢复,但易复发,或变为慢性而经久不愈。本病一般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由血虚所致,不易控制复发。针灸治疗可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通治法 以清热利湿和祛风止痒为主。选背俞、督脉、手足阳明和足太阴等经穴,如大椎、身柱,膈俞、脾俞、大肠俞、肩髃、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每次3~5穴。用毫针行泻法,留针20~30分钟。患处用艾卷行温和灸。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另外还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配合相应经脉的腧穴。
辨证论治 针灸临床一般分为:
湿热 病程较短,患处皮表焮红作痒,或烧灼痛,继则出现丘疹、小疱或脓疱,搔破则糜烂,水湿淋漓,或结痂脱屑而愈,病变界限不清,可有腹痛,便结或泄泻,小溲短赤,头痛身热,苔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选背俞、督脉、手阳明、手少阴和足太阴等经穴,如陶道、肺俞、曲池、神门和阴陵泉等。用毫针行泻法。
血虚 病程较长,时作时休,皮损处黯褐色,粗糙肥厚,境界分明,时而剧痒,脱屑,甚至皲裂作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宜养血润燥。多选足阳明、足太阴和手厥阴等经穴,如郄门、足三里、三阴交、大都等。用毫针行补法。其它治法 常用的有:
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或辊针刺激足太阳经皮部及患处周边部位,以局部充血或少许点状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可以和毫针刺法结合使用。
超声腧穴刺激 适用于婴儿局限性湿疹,用第5号声头固定在相应的耳穴上,用1/2W剂量持续30秒。

☚ 牛皮癣针灸治法   痄腮针灸治法 ☛
000017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