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宣传教育
通过教育、开展活动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湿地环境意识和湿地环境管理水平,增强人们的湿地环境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社区居民开展湿地环境自治,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改善湿地环境质量的措施。
湿地宣传教育工作是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的并开始引起全社会重视的事业,但要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从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看,虽然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但由于起步较晚,保护湿地的观念较薄弱,破坏生态环境、违规侵占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进一步引起社会对保护湿地的重视,让公众懂得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和如何保护湿地,把保护湿地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积极投入到其中。这样,湿地保护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湿地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才有可能获得社会团体与公众的支持帮助,才能使湿地保护事业顺利开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高度重视和关心湿地保护事业,做出过许多重要的指示。“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重挑战。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经建立的湿地保护区。” 保护湿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法规,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严禁在湿地开垦和造田。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标语和宣传队的文艺活动形式,向群众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湿地的意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的参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从而使湿地内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的行为逐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