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农业综合开发
为充分利用我省山水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荒山、荒地、荒水,发展粮、林、果、药、牧、渔、特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综合经营、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湘南农业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经过几年努力,把湘南真正建设成为以粮食、肉类和林果为主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领导和支持下,湘南农业第一期综合开发,从1989年开始,精心实施,为期3年,开发区域包括郴州、零陵、衡阳三地市的31个县市和1个国营农场,共有204个项目片,涉及691个乡镇,4620个村。第一期开发内容主要是进行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开荒造田和旱土改水田、建设项目区等4个方面的农业综合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湘南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3年来虽然湘南灾害频繁,但项目区内都年年增产,共增产粮食13.43亿公斤,棉花326万公斤,油料1.27亿公斤,糖料5200万公斤,肉类1.2亿公斤; 共增产值19.9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76.3元,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仅粮食就新增调出量47.5万吨。同时,在综合开发中有效地转移了剩余劳动力。3年来,开发区工程建设共用工约180万个劳动力和400多万个劳力的剩余时间,新开发的农业资源吸纳27.6万多劳动力常年就业。1992年11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派出的验收组对湘南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检查验收,一致认为湘南农业第一期综合开发达到优良标准。目前,湘南农业第二期综合开发正在展开,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