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大辞典︱附录九:湖南十大文化遗产、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附录九:湖南十大文化遗产、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2004年10月,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三湘都市报》共同举办“湖南十大文化遗产”评选活动。经过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规划设计院、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风景名胜协会、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认真评审,同时结合读者、媒体等各方意见,于2005年1月30日公布。 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按文化遗产产生的时代顺序) | 炎帝陵 | 舜帝陵 | 里耶古城遗址 |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 | 岳阳楼 | 浯溪摩崖石刻 |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含岳麓书院,辛亥名人墓葬群) | 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含南岳大庙、忠烈祠) | 凤凰古城 | 韶山毛泽东故居(含南岸、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毛泽东铜 像、滴水洞) | 获得“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提名的文化遗产: 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长沙窑遗址及出土文物、玉蟾岩遗址、张谷英村、柳子庙、靖港古镇、屈 子祠、蔡伦墓及蔡候祠、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桃花源、紫鹊界梯田、江永女书、上甘棠村、宁远文 庙、隆回滩头年画、通道坪坦河侗文化村寨群、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民居、新晃夜郎古邑、龙兴寺等。 |
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2005年6月,由湖南省文化厅、《三湘都市报》共同举办“湖南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评选活动。经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群艺馆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定,结合群众投票情况,同年10月20日予以公布。公布项目将作为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列入首批省级保护名录。 序号 | 名 单 | 上 榜 理 由 | 1 | 泪罗端午节 | 端午并非因屈原而来,但却因屈原而光大。自屈原投江的那一刻,端午节便与屈 原精神融合在一起,成为重要的民族节日。 | 2 | 长沙湘绣 | 作为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由湖南人民首创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湘绣体现出 精湛的工艺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3 | 苗族鼓舞 |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鼓舞是这个古老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苗族 鼓舞构成苗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4 | 土家族织锦 | 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土家族身上的神秘图腾。 | 5 | 湖南目连戏 |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宗教剧目。它以宗教传说为蓝本,根 据当地的风俗民情,表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 |
6 | 浏阳菊花石 | 菊花石作为湖南的“省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高深的技艺加上天然的美石在 岁月中凝炼成文化流传至今。 | 7 | 江永女书① | 江永女书是国内唯一一种文字形式的文化遗产,它是江永妇女携大自然的灵气 描绘出来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文字。 | 8 | 常德丝弦 |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常德、桃源一带的民间曲艺。流畅优美的唱段与诙谐幽默的 旁白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 9 | 土家族摆 手舞 | 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是土家传统的祭祀舞蹈, 具有深厚的宗教色彩,同时它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的内容也成为 土家族农耕文明的代表。 | 10 | 桑植民歌 | 桑植民歌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当地各民族民间艺术的相互影响、融合。一万多首 桑植民歌,近千个曲牌曲调,桑植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扬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
注:①2002年3月8日,“永州女书档案文献”被“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该名录属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的一部分。2005年10月20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女书以“世界上最具性别意识的文字”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
☚ 湖湘文化大辞典︱附录三: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录 湖湘文化大辞典︱附录二十一:湖南省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名录 ☛ 000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