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湖南的文庙建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湖南的文庙建筑

湖南的文庙建筑

文庙又称孔庙、孔圣庙、夫子庙、文宣王庙、文宣庙、宣圣庙、至圣庙、先圣庙、先师庙、学宫等,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据史料记载,孔子死后第二年 (前478),鲁哀公将孔子阙里的三间故宅改做庙堂,岁时奉祀,是为文庙之始。西汉高祖十二年 (前195) 十月,刘邦“过鲁,以大牢祠孔子”,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以后各代相沿成俗。东汉元嘉三年 (153) 设官守庙,“掌领礼器”,正式由国家立庙。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春正月,文帝令鲁郡重修旧庙,“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这是最早的庙学结合。东晋太元十年 (385),孝武帝创建“庙学” 制,次年另建宣尼庙,以比拟曲阜孔庙。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孝文帝也在中书学建孔子庙。从此以后,南北两朝在中央官学都设有孔子庙。北齐天保元年(550),文宣帝令各地郡学于坊内立 “孔颜庙”,这是地方官学立孔庙之始。唐贞观四年 (630)、咸亨元年(670)两次颁诏各郡、州、县皆立孔庙,全国各地学庙结合形成定制。唐开元二十七年 (739)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永乐以后普遍改称文庙。由此形成了 “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 的局面,文庙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史载明代全国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文庙既是皇帝下令统一修造,必然要遵守共同的规制。但文庙非帝王的陵寝,且又散布在全国各地,故对规制的要求也就并不十分严格。除曲阜孔子故宅家庙扩建的孔庙称阙里孔庙,规制力求标准,以备全国各地建庙时参考,各地修建的文庙一般以当地的地名冠在文庙二字前作为名称,且以占地范围的大小不同,可按环境地势对其建筑有所变更,但形制必须规整,建筑群落一定要和谐、协调。早期的文庙除阙里孔庙外,都是修建在官学之中的。建在官学里的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文庙,只是学宫内一座奉祀孔子的殿堂而已。时因庙、学不分,习称“学庙”或“庙学”。从宋代初年起,文庙的建筑开始完善并逐渐与官学分离,并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为 “左庙右学” 的建筑格局。同时,按规格等级之分,官办的学宫可以有独立的文庙,而民办的书院则依然只能建一座殿堂来祭祀孔子。湖南的文庙最早始于唐代。据《湖南通志》统计,湖南在各府、州、县学宫文庙中,明确记载创建于唐代的有永州、道州、衡山、江华的学庙。另外还有一些宋代迁建、改建、重建的,其始建年代也应在宋以前。文庙建造最多的是宋代。据志书载湖南古代80余所府、州、县学宫文庙中,有40多所创建于宋代,明代增建10多所,清代增建10余所,反映了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理学盛行的历史特点。宋元以后,湖南的文庙因多居城中而屡遭战火毁坏,明清一再重建、重修。因此湖南现存20余所文庙遗迹中,多数已不完整,且为清代遗构,唯岳阳文庙大成殿虽经历代多次重修,尚部分保留有宋代的构件做法。文庙建筑规制一般为“左庙右学”,反映以左为尊的特点,但也有少数例外。文庙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纵深发展的多进院落,建筑形式一般采用官式做法,红墙黄瓦,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待遇,在当地形成显著标志和最高地位。各地文庙建筑群一般由前导部分、主体部分、后部及附属建筑等三个部分组成。前导部分有照壁、泮池、棂星门等。照壁一般为红墙上覆黄色琉璃瓦,称为“万仞宫墙”。湖南的文庙多在照壁两侧辟“礼门”、“义路”,石牌坊门出入,围成前院,或形成庙前广场。如零陵文庙、岳麓书院文庙等。泮池又称半璧池,为设于院中的半圆形水池。依古制,天子之学“辟雍”必环以圆形流水,如北京国子监; 诸侯之学 “泮宫”必有半圆形流水,意即“半天子之学”,表示文庙为官方设立的学宫。湖南的文庙多在泮池上架一拱桥,如岳阳文庙、乾州文庙等。棂星门系文庙正门,一般为三间四柱的石构门坊,颇多雕饰。棂星即天镇星,《龙鱼河图》所谓 “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意即孔子是文曲星下凡。古时帝王祭天先祭灵星,以示祭孔规格之高如同祭天。文庙的主体部分是大成门、大成殿以及左右两庑所组成的庭院。“大成”二字取自 《孟子》 “孔子之谓集大成”句。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诏名 “文宣王殿曰大成”,自此全国通称。湖南的文庙大成门及两庑多做成硬山式建筑,突出两边的封火山墙,成为显著的地方特色。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殿堂。殿为官式殿堂建筑,多为五间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浏阳文庙还用青花瓷饰屋脊及剪边,阳光照射时,光彩夺目。檐下施斗拱或卷棚,湖南做卷棚的较多。殿内画栋雕梁,天花藻井等处饰以生动的彩画。宁远文庙、岳阳文庙等尚有遗存。大殿正中供奉有孔子的塑像或画像,两旁分列孟子、子思、颜回、曾参等著名弟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即所谓“四配”、“十二哲”。殿前有石砌月台栏坪、丹墀御路,供祭祀时乐舞及行礼使用。彩画及石雕形象均具有湖南特点,而宁远文庙、零陵文庙大殿的透雕龙凤石柱细腻生动,精美绝伦,表现出当地石雕工艺的高超水平。文庙的后部主要有崇圣祠或启圣祠,其规模形制仅次于大成殿,为文庙的次要殿堂。崇圣祠供祀孔子的五代先祖,因而又称“五代祠”。启圣祠则供祀孔子的父母。其他附属建筑如明伦堂(即实施儒家教化的大讲堂)、乡贤祠 (祭祀本地对儒学传播做出贡献的人)、名宦祠 (祭祀本地区有政绩的官员)、钟鼓亭、魁星楼 (供祭奎星,旧时称奎星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奎文阁 (或尊经阁,系存放儒家经典的图书室)、碑亭等,则按规模大小、条件不同而相应配置,有所取舍,非所有的文庙都有。乡贤祠、名宦祠多建于大成门两侧,有的建于崇圣祠两侧,一般为规模较小的硬山式建筑。钟鼓亭在湖南文庙中也多有设置,一般为重檐亭式,建于大成殿两侧。较大的文庙还有魁星楼、奎文阁 (尊经阁),有的则两者合一兼用。湖南现存的文庙建筑既反映了具有一定程式规格的官式做法特点,又表现出地方建筑风格和工艺特色,是其共性与个性的较好统一。

☚ 文庙·武庙   岳麓书院文庙 ☛
000131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