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鼓0853肝硬化。中原官话。山东平邑〖 〗。蟾蜍。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

气鼓

病证名。鼓胀之一。
❶指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万病回春·鼓胀》:“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用分消汤加减。……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
❷指气虚所致的全身肿胀。《石室秘录·内伤门》:“气臌乃气虚作肿,似水臌而非水臌也。其症一如水鼓之状,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肿起,后渐渐肿至上身,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消气散,并禁食盐。参见鼓胀条。

气鼓

证名。出《杂病源流犀烛 肿胀源流》。指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表现为胸腹鼓胀,中空无物,外皮绷急,叩之有声。治宜健脾行气为主。

气鼓qìgǔ

病症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
❶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见《万病回春·鼓胀》。症见胸腹鼓胀, 中空无物,外皮绷急, 叩之有声。甚则腹大皮厚, 一身尽肿, 青筋暴露, 肤色苍黄等。治宜健脾行气为主。如调中健脾丸、分消散等。
❷气虚所致的全身肿胀。《石室秘录·内伤门》:“气鼓乃气虚作肿, 似水鼓而非水鼓也。” 治用消气散( 《石室秘录》: 白术、薏仁、茯苓、人参、甘草、枳壳、山药、肉桂、车前子、莱菔子、神曲) 等加减。参见鼓胀条。

气鼓

气鼓

气鼓是指因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临床以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为特征。《医宗必读·水肿胀病》:“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气鼓名见《石室秘录》。《仁斋直指方》称“气胀”。
气鼓的病因,由于七情所伤,气机郁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或因气虚,枢机不运,升降失常,日久渐成鼓胀。《景岳全书·肿胀》: “年青少壮气道壅滞者多实;中衰积劳,神疲气怯者多虚。”故气鼓又有虚实之分。
实证气鼓: 腹胀膨大,腹皮绷急,按之应手而起,胁下胀满或疼痛,食后作胀,嗳气不爽,脉弦。由肝失条达,气机壅滞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宽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木香、大腹皮等。《医学入门·鼓胀证治》:“七情郁塞,气道升降失常,腹胀大而四肢多瘦,四七汤。”《东医宝鉴》有三和汤“治气胀,大小便不利”,方中用陈皮、厚朴、槟榔、苏叶、大腹皮、枳壳行气导滞;白术、茯苓、木通、甘草健脾利水。如心腹胀满,伴见喘促气急者,可用苏子降气汤加减。《景岳全书》的廓清饮治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肚腹气实胀满之证。方中枳壳、厚朴、大腹皮、陈皮、莱菔子、白芥子理气消胀;茯苓皮、泽泻利水通小便。
虚证气鼓: 腹大,但胀满不甚,早宽暮急,面色苍黄,四肢瘦削或下肢轻度肿胀,神疲气怯,舌淡脉细。由劳倦伤脾,脾虚气滞所致。《医宗必读》:“虚人气胀者,脾虚不能运气也。”治宜健脾补气兼以消导,方用《石室秘录》的消气散,方中白术、茯苓、薏仁、人参、山药健脾补气; 肉桂温中助运; 枳壳、莱菔子、神曲消食宽胀。《医学入门·鼓胀证治》:“治胀必补中行气,兼以消积,更断盐、酱、音乐、妄想,不责速效,乃可万全。……若补中药,则有六君子汤去甘草加大腹皮、厚朴为君,佐以泽泻利湿,黄芩、麦冬制肝。”本证可与“虚胀”条合参。

☚ 鼓胀   血鼓 ☛

气鼓qì gǔ

qi tympanites; tympanitesdue to qi stagnation

气鼓

〈名〉一种病。一般认为长期生气可使肚腹膨胀如鼓,俗曰气鼓,实则肝硬化腹水。也作“气蛊”。
《聊·禳》十六: 若是那有气性的人儿,姐姐呀,就着他气的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