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报纸印刷
湖南报纸印刷始于《湘报》,它自备有4号、5号铅字和印刷机,聘请教习,培训工人,对印刷管理较严,所以印刷质量很好,字迹清楚,墨色均匀,校对认真,差错很少。从1898年的《湘报》到1949年的湖南《中央日报》,半个世纪的印刷技术,没有大的进步。直到解放前夕,湖南仍无轮转机,印报一直是平台凸版印刷。排版技术有些改进,字体种类有增加,铸字机只有少数厂有,而且多数不能铸大号字,故大号字多系木刻。一般印刷厂也不能照相制版。长沙和平解放后,新湖南报社接管了原湖南中央日报社和国民报社以及湖南省银行的印刷厂,成为湖南最大的印刷企业。后来,分出一部分划归工业部门(以后发展成为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湖南日报社的印刷设备与印刷技术,仍是比较先进的。此外,各地、市、县报和少数专业报也有印刷厂。湖南日报印刷厂还代印省外报纸,它印的《人民日报》质量优良,在全国代印点中,连续多年获一等奖。印刷技术有很大改进,以前湖南报纸全部用平台机印刷,1950年,《新湖南报》改用小型轮转机,时速2.4万转,可套印两色。到70年代,湖南日报社已拥有高速轮转机10台。80年代,开始改用胶印,质量大有提高。目前,已有部分地、市报纸及专业报纸,已全部改用胶印。同时,湖南日报社代印《人民日报》,还采用微波传真技术,使长沙市及附近地区,可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在铸字、排版、照相制版方面,变化更大。湖南日报社拥有完备的铸字、浇版、照相制版设备和技术力量。90年代以来,排字逐步改变手工操作的方式,随着汉字输入电脑技术问题的解决,湖南日报在90年代初期就实现了汉字排版电脑化,改热排为冷排,废除铅字,速度快,质量高,而且改善了劳动条件,减少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