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南图书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南图书馆 179 湖南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84年建新馆。至1985年止共藏书约280万册。注重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有地方文献1万余种,10万余册。其中湖南地方志最丰。古籍中多为著名湘人著述,有许多为善本、珍本和孤本。 ☚ 南京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 湖南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该馆为全国创办最早、现今规模较大的省级图书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收藏单位。清光绪三十年 (1904) 三月创建,位于长沙定王台,定名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以后曾多次搬迁与更名,先后称湖南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1984年7月搬入在长沙市韶山路兴建的现代化馆舍,复名湖南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设有各种规格的阅览室、研究室和读者学习室,共有阅览席位1200个。1992年藏书320多万册,其中有毛泽东著作版本2600余册,珍善本4930部 (5.08万册)。设有徐特立藏书室、日本滋贺县民赠书特藏室。 ☚ 湖南图书事业概况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湖南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位于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湖南省建筑研究设计院设计。1979年动工。1983年竣工。1984年12月对外开放。胡耀邦题写馆名。土建造价620万元。馆舍总建筑面积29300平方米,书库容量可达450万册,阅览室座位1200个。主楼包括4层阅览大楼、12层书库和地下室,建筑面积22900平方米 (其中书库10000平方米,阅览楼129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由”字形,书库在主轴线靠后居中位置,南北两翼为阅览室,门厅两侧长廊连贯,书库与阅览楼相连相通,楼地面标高一致,并与其他附属建筑形成一个群体。1998年对馆舍进行了整体维修,再现当日 “长沙白宫” 丰采。工程荣获1988年度湖南省优秀设计二等奖,1991年被评为长沙市第一届 (1949—1990) “十佳建筑” 之一。 ☚ 田汉艺术培训中心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 湖南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中国最早以 “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收藏单位。位于长沙市韶山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 三月。初名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馆址设长沙定王台。次年,扩建馆舍,添置新书,更名为湖南图书馆。馆内设藏书、领书、收卷、卖卷等处及阅览室。1926年底,与省教育会图书馆合并为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长沙教育会坪,何叔衡任馆长 (主任)。抗战期间,曾迁辰溪、湘潭、沅陵等地。1946年3月迁回长沙,设于乐古道巷,时藏书刊13万余册。1953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山图书馆。1966年9月复名湖南图书馆。1970年10月1日更名湖南省图书馆。1984年7月搬入在长沙市韶山路兴建的现代化馆舍,复名湖南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近29300平方米,设有各种规格的阅览室、研究室和读者学习室,还设有徐特立等名人藏书室、日本滋贺县民赠书特藏室,共有阅览席位1200个。现有藏书340万册,其中珍善本4930部,50800册; 视听文献44000件; 藏书总量中外文图书报刊共35.4万多册件。地方文献是馆藏的重点和特色。既有清末民初湘籍名人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蔡锷等人的手稿、抄本、信札、日记、电讯稿等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献,又有解放后出版的地方志、年鉴、手册、文史资料、党史资料、国土、气象、水文资料等现代文献,还有 “文化大革命” 中搜集的20多万份有关湖南人、事、物的资料。该馆还注意收藏湖南革命文献。仅毛泽东著作的中外文版本即有2600多种、10000余册,有不少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珍贵版本; 自戊戌维新运动到解放战争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文献500多种。199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 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