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丝弦音乐
是长江下游传入湖南和湖南本地流传的明清俗曲,以及湖南本省的山歌、灯调、戏曲等民间音乐构成。丝弦唱腔音乐通常分为牌子丝弦和板子丝弦两类。曲牌是牌子丝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常用曲牌250余首。按其不同来源,大体分为三类: 源于长江下游地区(如江苏、安徽)和湖南本地的明清时调小曲的,有《银纽丝》、《九连环》、《湘江浪》、《湘江郎》、《下盘棋》、《倒板桨》、《卖杂货》、《无锡景》、《凤阳调》、《扬州相思》、《玉美人》、《迭断桥》、《一疋绸》、《越调》、《哭五更》、《鲜花调》(《茉莉花》)、《剪剪花》(《剪靛花》、《剪甸花》)、《元宝歌》(《元宵歌》) 等; 源于本省的灯调、山歌、小调等民间歌曲的,有《螃蟹歌》、《摘菜苔》、《采花调》、《洗菜心》等; 源于湘剧、花鼓戏、祁剧、武陵戏、莲花闹等地方戏曲和曲艺音乐的,有《四平调》、《十字调》、《斗把高腔》、《莲花闹》等。牌子丝弦唱腔音乐,有单曲体和联曲体两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