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渼陂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渼陂集 渼陂集文章别集。明王九思作。九思号渼陂,故名。十九卷,包括正集十六卷,嘉靖癸巳由其门人王献所刻;续集三卷,系其晚年之作,有嘉靖二十五年翁万达刻本。九思为“前七子”之一,与康海、李梦阳友善,但“诗学靡丽,文体萎弱”,成就在二人之下。 ☚ 怀麓堂集 甫田集 ☛ 渼陂集 渼陂集诗文别集。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撰。正集由王九思门人监察御史王献于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刊于山西,卷首有自序、康海序二篇;续集由巡抚翁万达于嘉靖二十五年刻于鄠邑,有张治道、翁万达二序。后合印为一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别集类《存目》三所著录《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当系此合印本。又有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张宗孟修补本,题为“《重刻渼陂王太史先生全集》十六卷续集三卷”,另有一本题为“《重刻渼陂王太史先生全集》十六卷续集三卷《碧山乐府》等八卷”,均藏台北中央图书馆。续集卷下有《渼陂镇重修石头记》云:“渼陂镇在县西三里许。……陂鱼美,故名之曰渼陂。此渼陂者,关中之奥也,自有子美之诗‘半陂以南纯浸山”,而其名益著。予非镇人,心切爱之,尝自谓渼陂山人。”故因以名其集。 ☚ 祝氏集略 唐伯虎全集 ☛ 《渼陂集》明王九思(陕西户县人)撰,16卷。明嘉靖十二年(1533)由其门人监察御史王献所刊,收入状、表、传、碑、记、序等杂著百余篇及诗近700首。续集3卷,是王九思晚年著作,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由巡抚翁万达续刊,收录赋、乐府、诗200余首。王九思诗文颇有名气,与当时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称明代“前七子”。其诗文与李(梦阳)、康(海)极为相似,但“诗之富健不及梦阳,文之粗率尤甚于海”。明崇祯年间张宗孟又重刊 《渼陂全集》27卷本。 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 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 (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渼陂集》。是编正集十六卷,系嘉靖十二年(1533)由九思门人王献所刊。续集三卷,系九思晚年罢官以后所作,由翁万达续刻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钱谦益曾评价九思,称“敬夫馆选试《端阳赐扇诗》,效李西涯体,遂得首选,有名史馆中,时人语曰 ‘上有三老,下有三讨’。既而康、李辈出,唱导古学,相与訾警馆阁之体,敬夫舍所学而从之,于是始自贰于长沙矣。敬夫……盛年屏弃,无所发怒,作为歌谣,及《杜甫春游》杂剧,力诋西涯,流传腾涌,关陇之士杂然和之。敬夫《渼陂集》粗有才情,沓拖浅率,续集尤为冗长。李中麓云‘敬夫词曲新奇,得元人心法’。王元美云 ‘敬夫词曲与德涵齐名,秀丽雄爽,康大不如也’。评者以为不在关汉卿、马东篱下。大率康、王皆工词曲,而秦人推其诗文,以为一代师匠,乡曲之言,君子存之而已”。九思倜傥风流,不拘礼节,善歌弹,工词曲,与康海、何景明等称为十才子,又称弘治七子之一。据集前九思自序称“始为翰林时,诗学靡丽,文体萎弱。其后德涵、献吉导予易其习。献吉改正予诗稿,而文由德涵改正者尤多”,则钱氏评价应系实情。盖其平生相砥砺者,在李梦阳、康海二人,故其诗体文格与二人相似,而诗之富健则不及梦阳,文之粗率尤甚于海。乐府乃是其长技,其他皆未称其名也,九思为有明一代著名文人,今亦可称为文学家、词曲大师,前人称许如此,其应名不爽矣。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