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钞风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京钞风潮 又称第一次停兑风潮。 1915年袁世凯图谋帝制滥用公款,造成国库耗虚。讨袁战争兴起后,北京政府为应付庞大军政开支,准备发行不兑现纸币,以堵中国、交通两银行库存现金外流的危机。风声走漏,官僚政客抢先提取现银,挤兑风潮迅速在京、津等地蔓延。时两行流通京钞七千万元,库存准备仅二千万元。 北京政府被迫于1916年5月12日下令各省停止兑现。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江浙财阀和外国银行的支持下继续兑现,汉口、南京也相继仿行。1916年11月,北京政府向美国借款五百万美元,改停兑为限制兑现,每人每次限兑十元。后又依靠日本提供的西原借款,仍未解决问题。 后北京政府发行公债,收回京钞七千余万,才平息这场长达五年的兑换风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