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游终南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游终南山
【释】 1.南山: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在长安南。 2.景:日光。 3.山中:终南山中正广大。潘岳《关中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 4.悔读书:《南史》载沈攸之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译】 终南山阔大奇雄, 似是充塞天地云空, 日月星辰似是从 终南山的石上诞生。 暗夜里高伟的山峰, 残收着白日的光影, 昏暗的幽谷, 在白昼里也没有光明。 山高地阔,人也胸怀中正, 山路险要,却有平静闲适的心情。 长风爽意,驱动着松柏青青, 风声阵阵,拂动着万壑清清。 谁人到此,能不悔恨读书求仕的人生, 汲汲奔走那虚声浮名? 【评】 此诗脱略“寒”意,却近贾岛之“瘦”。尤以起首二句横空而出,盘空险语,极尽夸张。试思诗人所描绘之境界:雄伟高大的终南山,竟然将天地充塞填满,日月星辰,若出于石中、落于石里,岂不异哉!如此起首,真不知当以何承接下文?故宋人刘辰翁评:“未知其下云何,即此其出,有不容至。”(《唐诗品汇》卷二十引)明人谭元春评:“起凿空话,却不入魔。”(《诗归》)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以雄浑阔大之景承起首之险,使其平稳落脚,由险入雄,堪称大手笔。此二句从王维《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化出,却也“各有其至”(宋人国材语)。这里的“国材”显然是字号而不是姓名。宋人字“国材”者有七人,即王之佐、林干、柯翰、赵继珪、郑邦彦、钱兴祖、陈杲卿。依相关资料,似是指陈果卿其人。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以论转之,步法稳健。由险峻雄浑转入平稳,做一宕笔,并作蓄势,“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再入雄浑。使人“顿觉心境空阔,万缘退听”,此时“岂可以寒险目之!”(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以论结诗,发人玄想,正可与起首并美。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唐孟郊的五言古诗。约作于贞元七八年间。原诗是: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诗中描绘了终南山的景色,并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的感受。一二句描写终南山的高大,感受融于其中。三四句描绘峰高谷深,夸张不违背真实。五六句写感受: 山正人也正,路险心却平,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七八句寓感受于景。最后两句表示对“浮名”的厌恶。此诗体现了作者的“硬”、“险”风格。 ☚ 登科后 终南山下作 ☛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唐姚合的五言律诗: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为秦岭的一部分。诗写作者游此山的情景: 首联写拄杖攀登,中间两联写所见景物,尾联言游山的原因。 ☚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唐孟郊的五言古诗。约作于贞元七八年间。原诗是: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诗中描绘了终南山的景色,并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的感受。一二句描写终南山的高大,感受融于其中。三四句描绘峰高谷深,夸张不违背真实。五六句写感受: 山正人也正,路险心却平,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七八句寓感受于景。最后两句表示对“浮名”的厌恶。此诗体现了作者的“硬”、“险”风格。 ☚ 登科后 终南山下作 ☛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唐姚合的五言律诗: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为秦岭的一部分。诗写作者游此山的情景: 首联写拄杖攀登,中间两联写所见景物,尾联言游山的原因。 ☚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 《游终南山》you zhong nan shanVisiting Zhongnan Mountain→孟郊(Meng Ji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