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觉醒理论youxi de juexing lilun
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这一理论试图解释游戏的生理机制,是从学习的内驱力理论中演化出来的。
❶理论的基本理论背景。传统的内驱力理论只讲生物内驱力,这些内驱力是与食物、水、空气、体温调节等生理需要相关的。后来人们发现, 原始内驱力并不能解释人和动物的一切行为。因为机体不仅有上述生理需要,还有探索、寻求刺激、理解等需要。在外界刺激作用下,这些需要可引起活动内驱力、探究内驱力。儿童的游戏正是这些内驱力作用的产物。
❷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成以下两点: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自动调节觉醒水平,使之维持最佳水平。所谓觉醒,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或机体的一种驱力状态。这一理论具体解释如下:当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 感觉器官就对当前的刺激进行感知分析。如果刺激过于单调或缺乏而没有任何新异性的时候,机体就会厌烦和疲劳。这时,觉醒水平就低于最佳觉醒水平, 机体为摆脱这种状态而发生的行为就是游戏,即机体会主动寻求刺激,增加兴奋性。如果外界刺激和机体过去的感知经验之间发生不一致, 即刺激是新异刺激,主体就产生主观不确定性,机体内部的觉醒水平就增高。这时,机体感到紧张、焦虑、不舒服,产生了降低觉醒水平的要求,机体为摆脱这种状态而发生的行为是探究。
❸对理论的评价。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莱因、艾利斯、亨特、费恩等人。他们的理论虽然仍是从生物因素分析游戏动机,但与早期的游戏理论有不同之处。他们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影响而产生的内部需要。强调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这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启示我们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合理组织,注意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背景中研究刺激的适宜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