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游山西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七律。南宋陆游作。诗中描写淳朴好客的农民和农村社日前的热闹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乡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语言自然,色彩明丽,情感真朴,意态萧散,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真切地表现了当地景致的特点,又富于哲理意味,常被后人用来比喻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 题西林壁 关山月 ☛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宋诗篇名。七律。陆游作。见《剑南诗稿》卷一。乾道三年(1167)闲居山阴出游邻村作。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前三联生动地描述了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情习俗。其中“山重”一联向为名句,可谓“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尾联见出诗人对农村的挚爱、向往以及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情谊。此诗非同封建时代一般文人所写的山水诗、田园诗,它除表现自然美外,还写出农村之风俗美、农民之心灵美,以及诗人之情趣美。赵翼谓陆游“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并谓其律诗“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瓯北诗话》)。评语正道出诗人作品中的某些创新之处。方东树评此诗云:“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昭昧詹言》卷二○) ☚ 游园不值 金错刀行 ☛ 游山西村【题 解】 此诗写于1167年,当时由于陆游支持抗金而被投降派打击排挤,罢官回家闲居。当时诗人心里愤愤不平,对照官场的伪诈,诗人自然更欣喜于家乡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本诗就是这样心情的真实写照。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诗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写了山村优美的景物和农家古朴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构思很精巧,全诗无一个“游”,却处处记游,引人入胜。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的推移,选取典型事物和典型场面展开描叙,层次清晰。首联用“腊酒”和“鸡豚”写农家人丰收好客;颔联由村民转写到村外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扣住了“游”,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正拄着拐杖在山村中漫游的情景。此句描写了山村曲折多变的美景:走在村野山谷之中,前面山岭重叠横阻,水流交叉密布,以为无路可走。正在疑惑困顿之时,突然眼前出现了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小山村,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全诗写得曲折生动,境界全出。这两句除了再现眼前的景色,同时也蕴涵哲理:人生路上,困窘绝望之际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你将重见生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颈联以“萧鼓”和“春社”展示了山西村动人的乡土习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写了游后的感受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恋恋不舍的情感。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情景交融,意味无穷。在作者极其亲切的语调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感情。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因符离之败落职居乡时,是一首纪游之作。当时陆游居住在绍兴西郊镜湖畔之三山,题中之村即在三山西面。 首联通过热情待客,写丰年农家的快乐。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客,而是所谓“穰岁之秋,疏客必食”。在语气上,则描摹农家留客口吻,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纯叙述不同,上句带几分自谦、下句带几分自炫,维妙维肖地反映出农家衷心的喜悦。 次联写到村的经过。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纯写景不同,在写景中寓有生活哲理。“山重水复”两句首先来自水程实感,所谓“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柳宗元),而且还象征着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暂时的困惑或停滞的阶段,然而只要继续探索,经过一阵徘徊,总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前人写到类似生活实感的人不少,如王维“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耿湋“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强彦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王安石“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等等,但都是着重叙述这种生活经验,没有一个写得象陆游这样富于理趣。用“山重水复”来写“疑无路”,以“柳暗花明”(出武元衡诗)来写“又一村”,不但对仗工稳,而且概括性强、象征性显。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流水对的形式,又赋予诗句以灵动之气。 三联写山西村人群众“社会”活动,以节日气氛,更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好年头带来好兆头,为孟浩然《过故人庄》所无。“春社”是古代农村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村民吹吹打打,群众追随围观,名为娱神,实亦自娱。“衣冠”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反映,诗人抓住“简朴”的特征,就写出了淳朴节俭、不事华摩的劳动人民的本色。 末联写告别语,与《过故人庄》略近。但这里表现的是对村民在感情上的认同,也就是说在感情上打成一片。作为一个士大夫,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是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不但思想境界、情感内容明朗健康,而且富于理趣,留意民俗,语言精练、清新、流畅,在唐宋七律中是独具特色的佳作。 游山西村〔1〕本篇作于乾道三年春,原任隆兴(今江西南昌市)通判的陆游,因为鼓吹抗战北伐被罢职,回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家居镜湖的三山村。此诗所写的山西村,是他家居的邻村。陆游(生平介绍见宋词部分)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诗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诗歌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许多表现热爱生活、抒发积极向上乐观精神的诗篇。他的诗既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一首短诗或一两句诗内,又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来塑造意象,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早年学诗曾受江西诗派影响,后转益多师,自成一家,纤细如秦观,豪放如苏轼,语言精炼自然,平易晓畅,而浅中有深,平中有奇。各体俱工,尤以七言见长。平生创作多产,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集》。 〔2〕腊酒浑:腊酒,腊月酿的酒。浙江农村习俗家家于腊月酿米酒,因是自酿,工艺简单,酒质浑浊。 〔3〕足鸡豚:鸡肉猪肉丰足。这是农村丰年富裕和农家热情待客的景象。〔4〕柳暗花明:柳色碧绿,故曰暗;花色鲜艳,故曰明。 〔5〕“箫鼓”句:农民吹箫击鼓的行列正在准备迎接春社日。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农民祭拜土地和五谷神祈求丰年。 〔6〕“从今”二句:这是辞别时对主人说的话,意为从今以后若允许我闲时乘月出游,我随时会拄杖前来扣门拜访。 这首七律以明朗欢快的笔调,描绘山阴的农村风光和丰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及其与农民的融洽关系。首联写农家丰收盛情待客,颔联写山村自然景色幽美,颈联写迎社的欢乐气氛和民风淳厚,尾联写对农家友谊的留恋。颔联新奇清丽,又富有哲理情趣,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象的涵蕴远远超出诗中的原意,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从1166年自隆兴通判罢归故乡,居住在山阴城西南九里的镜湖旁边。这首诗为退居山阴次年所作。在家居期间,陆游和老百姓多有交往,他不仅“身还民服,口诵农书”,还“身杂其间”,参加田间劳作,和老百姓共话桑麻。《游山西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地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淳朴好客的农家和农村生活习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农村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看起来朴实亲切。这是一杯浓烈的陈年老酒,品起来回味无穷。 首联写农村的丰收之乐。腊酒:头年腊月酿制的米酒。鸡豚:豚、猪。泛指家禽家畜。农家酒虽不及琼浆玉液,且酒味淡薄,但他们待人真诚。丰收年景过年时,他们总是备足酒肉,倾其家中所有款待来客,一片真情实意。“莫笑”二字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待人接物的褒扬。 第二联写景地之幽。诗人踏着晨光一路漫行,山重水复。一个“疑”字,为山水重迭纡回的景象增添了无限的真实感。暗:说明了林木的繁茂。明:展现了鲜花的艳丽。由“山重水复”的迷阵到“柳暗花明”的景观,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惊喜。 这两句诗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远不止于此。在人生的山阴道上,在我们对人生对新知的探求上,不是也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吗?世间万物消长变化,人生旅途充满曲折,茫茫人生和大自然有多么惊人的契合之处。 第三联写乡间习俗之美。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这一天祭土地神祈丰年。箫鼓喧闹,反映了丰收后人们情绪的欢乐。衣冠简朴,说明当地民风的淳厚。这与市朝的浮薄侈靡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使我们体味到从小受到农村生活薰陶的诗人,对我国农村传统文化充满深情。 最后订下了日后频来之约。这是诗人自然流露的强烈愿望。无时:随时。这两句的意思是:但愿而今之后,能不时乘月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彻夜畅谈。诗人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融洽的感情令人动容。 陆游各体俱工,尤擅长七律。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云:“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以比埒。”这首七律结构严谨,语言明丽。全诗无一“游”字,但句句皆游,足见诗人的造诣。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③,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④,拄杖无时夜叩门⑤。 【注释】 ①腊酒:农历十二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 (tún囤):意为菜肴丰富。豚,小猪。③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在这一天农家祭土地和五谷神,以祈丰年。④若许:如果允许。闲乘月:趁着月色,外出闲游。⑤无时: 随时。 【诗大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现今是丰收的年月,他们用丰盛的菜肴来热情地款待客人。乡野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山峦重叠,溪流交错,正怀疑前面已无路可走,突然在繁花柳荫中又出现一处村庄。箫声与鼓声此起彼和,预告着春社日已临近,这里的人都穿戴着简朴的衣帽,保存着古代的风习。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色外出闲游,我要拄着拐杖随时叩响农家的门。 【赏析】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战事失利后,受到投降派攻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之罪,被罢免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官职,回山阴家乡居住。这首诗于乾道三年 (1167) 初春在家乡写成。 该诗表现了农村秀丽的景色和纯朴的民情,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朴,感情深挚,结构严谨。中间两联对仗极为工整,对农村风光与习俗的描绘渲染,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已传为千古佳句。 首联描述农村纯朴的风尚,以“腊酒浑”与“足鸡豚”形成对比,酒虽浊而款待客人却能穷其所有,足见农家掏出一片真心待客的挚情。这联对农家纯朴真诚的赞美,将读者带入一个人们和谐相处、真情相待的美好境界。联系诗人在官场,身怀爱国忠心,却遭到小人诋毁、攻击来看,诗人是将自己的向往之情寄寓在这一美好境界之中的。 中间二、三联,是在首联肯定、赞扬农村风尚的基础上所展开的进一步的描绘铺陈,意在使这一特定境界更加可感可观,更加具体化,因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这两联是作者着力经营之笔,也是全诗最为成功之处。诗人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两幅传神写意的画面。第二联是风景画:山连着山,水接着水,纵横交错,相依相偎。在这浑然一体、茫茫一片的迷人境界中,不由得产生进退无路、不知所向的疑虑。正自疑虑时,又忽然发现在绿柳红花掩映处有一座村落,那正是自己热爱和向往的地方! 在“疑”中有所见,在“无”中发现有。正是在此大起大落、大失大得中,给人一种惊喜交加、豁然开朗之感。而这一审美感的延伸与扩大,则又使这两句诗包含了更加丰富的情趣。如今,人们在处境维艰、前途渺茫而骤然出现转机,或苦苦研讨、困惑不解而忽然有所领悟时,都爱用这两句诗来表达由衷的喜悦之情,这却是诗人当时未料到的,但就中亦可看出诗人凭着真实感受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具有多么博大深厚的内涵。第三联是风俗画:春社临近,萧声与鼓声唱和呼应,人们衣着简朴,古风犹存,虽喜气洋洋却不癫狂过分。诗人用这两幅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村一派美好、欢乐的怡人景象,引导读者到这难得的“世外桃源”畅游了一遭。这两联是诗的重心,它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游”字。“游”,不只是诗人自己游,他还携带着读者在感受和体验中畅游、神游! 这就是语言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末联,在畅游而意兴沛然之际,由描绘转为直抒胸臆,盛赞农村这一美好的去处,以此作结,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从今” 与 “无时”,表达出诗人热爱纯朴农村之情的持久与强烈; “夜叩门”,展示出诗人想与村民倾心交谈、亲切相处之愿的急不可待。联系到诗人当时仕途坎坷,宏图未展的处境,可知其抑郁的心情至此得到消释,亦可谓困顿颠踬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了。诗人不仅极尽描绘渲染之传神笔力,而且字字句句浸透一腔挚情,深深寄寓着自己的向往与意愿。 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这首诗“以游村事情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评论颇当。 《游山西村》you shan xi cunAn Excursion to Shanxi Village→陆游(Lu Yo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