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规模结构因素
规划适应国际航运船型要求的国际中转大港规模所受基本要素或条件关系的影响。这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❶港口水深;
❷深水岸线长度的适应性;
❸深水泊域的广阔度。港口水深要服从国际航运大吨级船型的需要;岸线和泊域要服从吞吐船舶数量的需要。港口装卸生产设施、仓库货场、燃物料供应、疏运、通讯及各种生活设施等一切企业群体都要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去考虑港口总体规模。具体说,规划港口规划的结构要素有如下方面:
❶港口岸线泊位专业化。对深水泊位的要求是泊位等船,泊位数量必须大于来船数量,否则会产生压港压船。泊位要专业化,这样机械化程度高、装卸效率高。因此深水泊位岸线长度,要为泊位专业化和机械化、现代化提供条件。
❷港口注册船岸线。国际中转大港一般是国际商船的注册港。注册船一般都经营定期航班,所以它对国际中转港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国际中转港开辟注册船停泊岸线,对开发国际航班和创汇有重要作用。港口仅有深水条件而深水岸线不够,不利于注册船的集聚和国际航运发展,从而影响港口开发规模。
❸港口集装箱岸线。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大港集装箱岸线和后方库场也不断扩大,因此国际中转贸易大港结构中,集装箱岸线是考虑的基本条件;它也是使国际贸易大港规模经济化的主要手段。
❹岸线设施。国际中转大港每天都有众多的国际航运大吨位船舶进出港口,所以港口必须具有安全抛锚停靠、迅速装卸的设施,货物堆存、快速疏运、通讯导航、物资补给等设备,而且国际中转大港的岸线设施在各类港口中属于最完备、专业化和自动化、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
❺港口岸线疏运。疏运是港口功能中最敏感的问题。岸线疏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港岸疏运,二是港口交通疏运。前者指的是港口以快速装卸、加速航运周转为宗旨,解决压港压船问题。后者是以加快商品集散为目标,解决港口堵塞问题。因此,国际贸易中转大港更要求搞好泊岸基础设施和岸线疏运企业,它是提高港口效率的重要条件。
❻港口船业。在国际贸易中转港的结构要素中,拆修造船业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船型不断现代化,航行于国际航线的船舶每年都有一大批要报废或修理,因而拆修造船业相应兴起,使其成为港口产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如鹿特丹港、马赛港和新加坡港等都有较大的船业企业。这是保证国际航运顺利航行和国际贸易中转大港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