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稀释曲线测定
用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作为指示剂注入血流,以能迅速感知并连续记录温度变化的系统在血中进行测定,可测得温度稀释曲线。温度稀释曲线测定是一种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并常用的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
以较血液为冷或热的溶液作为指示剂注入血流,这溶液随血液的流动而被稀释,在稀释的过程中溶液将吸收(冷溶液)或放出(热溶液)热,其温度逐渐与血液温度一致。用能迅速感知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器置血流中,即可感知指示剂温度与血液温度逐渐取得一致的过程,亦即温度稀释的过程,以适当的记录装置记录之,可得温度稀释曲线或称温差稀释曲线。其原理与其他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的基本原理相同。
可用高于或低于体温的血、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目前多用冷生理盐水。最简便而随手可得的是温度与室温相同或更冷的生理盐水,每次注射10ml。对一般病人无不良影响。
感知温度变化的装置可用热敏电阻器或热电偶,目前则多用热敏电阻器。使热敏电阻器作为构成惠斯登电桥的一臂置在血流中,它将随血液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电阻的改变,温度每升降1℃电阻约有30Ω的改变,经惠斯登电桥的调节,继以直流电路放大,此变动可以推动电流计,通过记录器记录即可得到温度变化的曲线。本记录系统记录到的曲线幅度变化与温度成线性相关,标准幅度一般采取每0.1℃=1cm。记录速度一般与染料稀释曲线测定时相同。
目前所用的热敏电阻器均属微型,多安置在心导管上,可从周围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处测定。亦可安置在穿刺针的针腔送入周围动脉测定。热敏电阻器位于主动脉中时因被多量血液所包围,该处温度比较恒定,因而记录到的曲线较为稳定;热敏电阻器如置于周围动脉中,则由于包围它的血量少,易受周围组织温度的影响,故该处温度较不恒定,因而记录到的曲线亦较不稳定。注射指示剂用的心导管上亦多安置热敏电阻器,可用于从右侧心腔测定温度稀释曲线,也可用于测定指示剂刚离开心导管进入血流时的起始温度。
热敏电阻器记录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有快有慢,快者对瞬间温度改变可在0.2s左右作出95%的响应(0.95
0.2s), 慢者对瞬间温度改变作出95%的响应约需时2s (0.95
2.0s)。 用快速响应的系统和较快的记录速度记录时,可以粗略地看到每一心搏量中温度的改变。
测定步骤和诊断价值: (1)诊断左至右或右至左分流:通过心导管向右侧心腔注射冷生理盐水,将热敏电阻器置入主动脉或周围动脉内记录,可得到动脉血温度稀释曲线。通过心导管向右侧心腔注射冷生理盐水,以安置在距离心导管顶端4~5cm处的热敏电阻器记录可得静脉血温度稀释曲线。用染料稀释曲线、氢或维生素C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左至右或右至左分流的诊断标准,以分析这两种温度稀释曲线,亦可作出左至右或右至左分流的诊断和定位。
但温度稀释曲线的降支与升支均较缓和,出现时间也略长,高峰出现亦略晚,是由于温度指示剂注入血内后,一部分散向心壁、血管壁和肺实质,当它们返回到血中时,温度已接近于血液温度之故。温度稀释曲线中再循环曲线幅度极低或不清楚,因而升支的“尾”部甚长,这是由于冷溶液经周围动脉回到静脉之后,其温度已接近血液温度,相差已不过0.015℃左右之故。冷溶液经过肺时温度的损失则一般不大。
有关左至右和右至左分流的诊断、定位方法与标准参见“染料稀释曲线测定”和“氢和维生素C稀释曲线测定”条。
(2) 测定心排血量: 由于温度可做定量测定,温度变化与曲线幅度呈线性相关,第一次循环曲线受到再循环影响很小,故曲线所包含的面积较易计算,因而动脉血温度稀释曲线适合于测定心排血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i=注射冷生理盐水量(ml)
pi=冷生理盐水的密度(1.005g/ml)
si=冷生理盐水的比热(0.997cal./g)r=记录纸速(mm/s)
f=温度的记录幅度标尺(℃/mm)
θ=血液温度减去注射时冷生理盐水的平均温度
pb=血液的密度(g/ml)
sb=血液的比热(cal. /g)
A=曲线包含的面积(mm
2)
一种简便而无需穿刺切开周围动脉的测定心排血量的方法,是将热敏电阻器安置在心导管的顶端,心导管腔的多孔开口安排在距热敏电阻器数cm处,当将心导管的顶端置入肺动脉时,心导管腔的开口在右心房或右心室内。先抽出一些血液,使体外部分的心导管内温度增到体温的水平,以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或冷生理盐水10ml,迅速从心导管腔注入,在肺动脉处记录温度稀释曲线。当冷生理盐水与血液的混合液经右心室喷入肺动脉时,可见曲线迅速下降,然后随冷生理盐水的逐渐清除而逐渐回升,可按下列公式从此曲线计算心排血量:

式中V=注射冷生理盐水量(ml)
t1=肺动脉血温度(由记录读出)
t
2=心导管开口处生理盐水温度(体温37℃时,如注射4~13ml为7.4℃)
p
1=生理盐水的密度(1.005g/ml)
s
1=生理盐水的比热(0.997cal./g)
A=曲线所包含的面积(mm
2)
K=温度的记录幅度标尺(℃/mm)S=记录纸速(mm/s)
p
2=血的密度(g/ml)
s
2=血的比热(cal./g)
总的说来,温度稀释曲线测定的优点和维生素C稀释曲线相仿,此外,还能作定量测定,因此目前多用于作心排血量的测定,具有电子计算装置的测定仪,可以反复而迅速地报出心排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