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渔村夕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渔村夕照这首小令描绘渔村的傍晚景象。 “楚云寒,湘天暮。斜阳影里,几个渔夫”,起笔平实,点出节气、地点、时间和人物;接着先写岸景,“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十个字,对仗工整,色彩对比鲜明。“柴门红树村”二句,既紧扣“渔村”之题,又静中有动,紧接着“惊起沙鸥飞无数”,画面一下子活泼起来。作者的视线,又从飞起的沙鸥转向江上的暮色,“倒晴光金缕扶疏”,写阳光渐渐灰暗,映在水上的金线渐渐稀落了。 尾句,写渔夫的形态,“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饮尽重沽”,他们手提蒲草穿着的活鱼,小壶里装满了美酒,向渔村走去。“饮尽重沽”,将渔民这豪爽、快活的神色呈现在纸上。 这组小令,文采华美,以藻绘胜。剪裁画面,突出中心,随意点染,缀成佳句,含着淡墨疏笔的画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渔村夕照开头两句“鸣榔罢,闪暮光”,说捕完了鱼,已是夕阳残照的时分了。“鸣榔”,捕鱼时用木条敲击船舷,发出声音,驱使鱼受惊入网。“罢”,完了;“暮光”,傍晚时的阳光,即“夕照”。第三句“绿杨堤数声渔唱”,承接上两句,渔人上了岸,把船系在绿杨树下,于是绿杨堤上就飞出渔人的歌唱声,那么欢乐、轻快。从时间上说,在向前推移;从空间上说,也由船上走上堤岸。第四句“挂柴门几家闲晒网”,说有几家渔家的柴门上,挂着鱼网,晒着。第五句“都撮在捕鱼图上”,这一句是总收全曲,说上面所写的“鸣榔罢”、夕阳残照、绿树系舟、堤上渔唱、柴门晒网等景致,都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捕鱼的图画。这捕鱼图,就是“渔村夕照”图。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啊! 渔村夕照 渔村夕照潇湘八景之一。位于桃源县武陵溪一带。旧为洞庭湖畔河汊中的渔村小景。北宋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云: “翼翼其庐,濒涯以居。泛泛其艇,依荷与蒲。有鱼可脍,有酒可需。收纶卷网,其乐何如! 西山之晖,在我桑榆。晒网柴门返照新,桃花流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作赋人。”桃花源因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而名。武陵人所居住的渔村也成了文人墨客所憧憬的地方。傍晚时分,撒网洞庭的渔人收拾渔船,提着肥美的鲜鱼,在夕阳中踏着渔歌回家,逍遥自在,充满着湖乡情趣。后洞庭湖受泥沙淤积影响,面积锐减,地貌发生变化,“渔村夕照”遂成为沅水风光带的著名景点。现观景处在桃花源国家风景名胜区桃源山水府阁。游人登阁凭栏眺望,滔滔沅水自西而东,遭遇黄闻山绝壁而北折,在水府阁视点和白鳞洲尾之间形成牛轭湾湖。低峦曲水,苍松错落。每当夕阳西下,千山万壑静谧,江水轻缓悠扬,雾起松色朦胧,轻纱半开半蔽,田园村落若隐若现,似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田野风光。秋冬日落,因光线折射,白鳞洲尾高低的两处水面偶尔出现两个太阳的倒影,又呈现出“三日同辉” 的壮丽景象。存世书画代表作有南宋释法常(牧溪)《渔村夕照》图、当代刘海粟《洞庭渔村图》等。 ☚ 洞庭秋月 湘江风光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