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渐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渐聋

渐聋

缓慢出现、逐渐加重、历时较长的一类耳聋,称为“渐聋”。相当于进行性耳聋。历代医家所称的“劳聋”、“虚聋”,因其发病也多较缓慢,故属渐聋的范畴。这种耳聋,日久不愈,又称为“久聋”。
渐聋有由先天不足,耳窍发育不良而致,也有后天失调,耳窍患病而致,或年老气虚,耳窍失用。症情多较复杂。患者除听力渐差之外,常兼耳鸣,如《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有些患者,因耳鸣而求医,经过检查,方知听力减退。因此,渐聋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与虚证耳鸣相类,可以互参。引致渐聋的原因分述如下:
❶禀赋不足,耳窍发育不良:母体素体不足,多患疾病,或误用药物,影响胎儿耳窍的发育,或分娩时儿头受伤,耳窍损伤,或小儿患病或误用药物,也可直接损害耳窍发育,致其早期出现耳聋,并逐渐加重,形成渐聋之症,若损伤较严重,可致完全耳聋,学习语言受限制,则为聋哑之症,参见“聋哑”条。
❷老年体弱,肾气衰退,耳窍失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古今医统·耳证门》说:“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指出人到一定岁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日益减退,阴阳气血日趋衰弱,耳的营养供应不足,耳窍功能衰退,以至失用,故有渐聋,称为“老年性耳聋。”
❸劳伤过度,病后失调,耳窍失养:因劳伤过度,或温热病伤津耗液,病后失调,脏腑损伤,阴阳气血亏虚,耳窍失养,称之为“劳聋”、“虚聋”。日久不愈,又称为“久聋”。如《丹溪心法·耳聋》说:“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真元,憔悴力疲,昏昏愦愦,是谓劳聋。有能将息得宜,则耳聋自轻,如日就劳伤,则为久聋。”《证治汇补·卷4》也说:“虚聋由渐而成,必有兼证可辨,如面颊黧黑者,精脱;少气嗌干者,肺虚;目䀮䀮善恐者,肝虚;心神恍惚,惊悸烦躁者,心虚;四肢懒倦,眩晕少食者,脾虚。”由此可见,渐聋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其中,与肾元亏虚尤为密切。因肾通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充;若劳伤过度,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故《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又肝肾同源,水以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扰于清窍,也可致渐聋。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䀮䀮无所见, 耳无所闻。”此外, 肺脾有病,气虚陷下,清阳之气,不能上承,耳也渐至聋聩,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名曰重强。”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临床可按肝肾阴虚、肾阳亏耗、肺脾气虚、心脾血虚等类型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患者双耳听力减退,日渐加重,并见耳鸣不止,耳鸣声细,兼有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多梦不宁,咽干口燥,但不思饮,腰膝痠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面色黧黑,舌红,苔少无津,脉细数等症。治宜滋补肝肾,降火聪耳为主,佐以通窍,用耳聋左慈丸酌加枸杞子、菊花、石菖蒲、远志等; 若虚火较盛,加知母、黄柏;若心悸失眠,加牡蛎、龙骨。
肾阳亏耗: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微,兼见目眩,腰膝痠软,肢冷畏寒,面色㿠白,精神不振,尿多清长,男子阳萎遗泄,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老年性聋多属此类。治宜温肾益气,扶阳聪耳为主,佐以活血通窍。用右归丸配加当归尾、丹参、石菖蒲等。
肺脾气虚:耳鸣重听,兼见少气嗌干,乏力,四肢懒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有咳嗽痰稀,面色㿠白,舌淡或淡胖,苔白,脉细弱等症。治宜补益肺脾,益气聪耳,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多重用葛根,以升发清气。
心脾血虚:耳聋耳鸣,兼见心神恍惚,惊悸虚烦,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等症。治宜补益心脾,养血聪耳,用归脾汤加减。
针灸疗法,可针刺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三阴交、至阴、肾俞、关元、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每次2~3穴。中弱刺激,虚寒者兼用艾灸。或用耳针,取内耳、肝、肾、肾上腺等穴,中等刺激,每次1~2穴,每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或用电针、埋针。
渐聋以虚证为多,但也有病后余邪未清,如见于耳胀、耳闭、脓耳等病者,可以参见有关条目。有因误用药物,或较长时间内使用对耳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常见的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心得平、喹宁、柳酸等,引起的听力损害,其起病有急缓不同,症状有轻重,但多呈双耳耳鸣,重听,头鸣、头昏,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可按上述辨证论治外,适当配合行气活血通窍方法,如用通窍活血汤、通气散等。

☚ 暴聋   聋哑 ☛
000198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07:42